分享

发展有机农业,要让消费者进入生产流程

 文明世界拼图 2017-03-24

  本报讯 1月10日至12日,由省农村发展促进会、省委党校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等部门联合主办的全国生态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高端论坛在西充县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省委党校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农发所等部门的中央和省内涉农专家学者、涉农企业和专合社代表等百余人齐聚一堂,就“生态农业怎样发展?”“CSA信任体系如何培养?”“有机农业的困境如何突破?”等问题展开热议。

  “土里没蚯蚓,水里没水虫,农业生产与环境不相协调,这是当前我国农业的一个突出问题。”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志雄认为而今我国农牧分离产业的格局,导致了农民缺少有机肥的来源,而农村劳动力的缺失,又致使农民不愿意支付劳力和成本来使用农家肥,土地污染水土流失的现象因此非常普遍。但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与环境相协调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所以眼下正是我们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型农业的时候。”他认为发展生态农业应当是全国自上而下的“集体行动”,既需要国家政策方面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各地因地制宜做好产业布局。

  CSA模式 (社区支持农业)是当下不少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重要开展模式,对此专家们也表示,发展CSA模式,信任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要。“CSA就是要让农民与消费者互相支持并共同承担和分享粮食生产的风险和利益。这一个基础就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必须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重庆社科院研究员朱艺认为,消费者信任体系的建设需要有高度的自觉性,所以从事有机农业的生产者本身不能抱着有机农业能赚钱的想法来发展有机农业,而是要带有相当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能被消费者感受到,并最终达成信任转移,从而促成信任体系的建设。对于这个观点,不少专家表示支持,“农产品(11.320, 0.02, 0.18%)消费者和农业生产者、投资者在信息上存在不对称、交流不充分、知识水品高低不一等问题。”佛山市农业局的陈日强表示,在建设信任体系时,信息公开必须处于透明和公开的状态。“CSA实质上是熟人经济、情感经济、信息经济。”省委党校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大鹏建议,在发展有机农业的过程中,要有标准体系,并且让消费者进入生产流程,从而达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本报记者 刘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