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预测之一:患者费用不减,不满或有增加

 渐近故乡时 2017-03-25

2017年3月22日下午

据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新闻发布会透露,自今年4月8日起,北京正式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主要内容为设立医事服务费,取代药品加成、挂号费和诊疗费,并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等。

医药


三级医院的医事服务费价格如下图,二级、一级医院等而下之。

以医事服务费取代药品加成能不能降低药价,并降低患者的整体费用?

在今年3月初的全国两会上,钟南山院士表示,取消药品加成是降低药价的步骤和手段,但仅靠这一做法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要把握药品出厂后的每个中间环节,挤压水分。


他还举例说,一种治疗消化道溃疡的仿制药「质子泵抑制剂」,出厂价为 10 元,经过各个中间环节后,卖给病人的价格是 115 元,药价涨了十倍多。

虽然本次改革中有药品阳光采购一项,但其能否降低药价,效果有待观察。


根据卫生部门测算,改革后北京全市医疗费用总量保持基本平衡,患者总体费用没有增加。由于某些原因,多开药、多检查是医院和医生难以遏制的冲动;在医事服务费取代药品加成、挂号费和诊疗费之后,多开药、多检查的情况未必能够改善,多服务则极有可能增加。不知卫生部门测算时有没有考虑到这个因素。


与一般消费者无异,患者对降价不敏感,对加价很敏感。患者不会、也无法计算总体费用是否增加,也难以相信药价会真的下降。改革之后,不再收取的挂号费、诊疗费,挂号费原本不多,诊疗费项目繁多,很少有患者会关注,所以受益难以感知;而新增的医事服务费,是要覆盖原本患者难以察觉的、以药养医的药品加成,其金额必定不小。这种直观的反差是患者难以接受的。


患者无法感知真相,也不在乎真相,只在乎直观的感觉。即便总体费用真的不增加,在患者看来,医改意味着福利、意味着减负,不能减负的医改只能加大原本存在的不满。

作者简介:服务医生的律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