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化科工作20余年,治疗过各种程度的患者,总结一句话,“没有治不好的胃炎,只有用错了的方法。”你属于哪种类型的胃炎,又该如何治疗呢?看了下面的三个典型病例相信你就全明白了! 第一种类型:胃黏膜急性受损,胃功能正常 那天赶上我夜班,一个男青年被朋友搀着来到诊室。患者主诉,当晚几个朋友一起吃饭喝酒,席间突感腹部烧灼性疼痛,呕吐,浑身冒虚汗,被送到医院。 通过他的症状表现,初步判断为急性胃炎,第二天给他做了胃镜,发现胃黏膜水肿,点状出血,采取内镜止血,开了7天的PPI、阿莫西林、铋剂,嘱忌烟酒、刺激性食物,一周后复查痊愈。 医生解析:胃黏膜由于食物刺激或机械力受损,就相当于我们的皮肤被割伤或灼伤了,当务之急是消除刺激和感染,利用胃黏膜自身的自愈功能实现创面的愈合。即使当时症状较为严重,只要胃黏膜功能正常,适当的药物介入会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 第二种类型:胃功能出现障碍,黏膜损伤较轻微 这种情况较常见,比如我的一位40多岁的女患者,她的胃部没有剧烈痛感,但却小毛病不断,反酸、打嗝、胀气、大便不畅,吃点药缓解,停药又犯,查胃镜也没什么大事。后来我劝她试试中医疗法,针对虚症、湿症、脾胃不和调理一下。 后来她给我看中医开的方子,是几味驱寒除湿,理气降逆的中药,配伍合理,也比较对症。一个月后她反馈说,症状明显好转,已经摆脱西药了。 医生解析:很多胃病症状是由于饮食不济、精神因素、受凉等引起的泌酸、蠕动、消化等功能障碍,出现一些症状,胃镜显示正常或轻微的黏膜充血,这时候趁胃黏膜还没有形成实症,用一些中药或理疗的方法调理一下,改善日常习惯,是可以很快康复的。 第三种类型:胃功能和胃黏膜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 一位患者让我印象深刻,是一位58岁的男士,胃病已经好多年了,胃镜上看,胃黏膜红白相间,多处点状糜烂和溃疡,胃底萎缩性改变,胃蠕动很慢,HP阳性。他自己讲,进口药,中药都吃过,感觉没什么效果。 我建议他中药调理的同时,补充特殊营养(包括B族维生素、叶酸、优质蛋白、氯化甲硫氨基酸、生物皂甙等),坚持了半年后,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如释重负。 医生解析:患者属于胃功能障碍未能及时调理,形成的慢性器质性病变,西药作用很有限,中药对于器质性病变疗程漫长,患者很难坚持,引入营养学概念,外援性促进细胞代谢就显得尤为重要。 得了胃病不可怕,关键是要清除自己病情和适合的方法,避免南辕北辙,在康复的路上越走越远。 如果您有胃病方面的问题,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JKWLDY(健康胃来订阅号),大家一起沟通探讨,共同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