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数南阳社旗山陕西会馆七宗“最”

 老胡聊科研 2021-01-22

 山陕会馆就是明清时代山西、陕西两省工商业人士在全国各地所建的会馆,商人们利用会馆形成一股很大的商业力量,生意越大,势力越大,商人便会将会馆建的规模越大以显示自己的实力。全国各地都可以觅见山陕会馆的遗迹,目前现存于世,保存完好的以安徽亳州山陕会馆、河南洛阳山陕会馆和河南社旗山陕会馆为著名。

       早些年有幸参观过安徽亳州山陕会馆,这座被称为“花戏楼”的会馆中的砖雕着实令我感到惊艳,也让我对山陕会馆这样的集财富与艺术一身的古建筑群倍感兴趣,此次西行返回江南的路上,特意前往位于河南南阳的社旗山陕会馆,一睹这座被称为“天下第一会馆”的风采。

       会馆就位于社旗镇的中心。人车还没到会馆的近前,远远地便能望见一片赤柱林立,黄绿琉璃覆顶,飞檐翘角,似宫殿、又似庙宇的屋顶鳞次栉比的,规模弘大的建筑群,心中已然感叹:就冲着这片建筑的规模,“天下第一”的名头就不是吹的。

       当来到会馆面前,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门前耸立着的一面高达十余米的照壁。好家伙,这面照壁立马就把俺给震了:这绝对是除了北京故宫九龙壁和山西大同王府九龙壁外,俺在民间见到过的最高、最气派的照壁了。此为会馆的第一,第二最。

       照壁本来是传统民居最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尤其是在北方,但民间的照壁通常也就是在墙面上写个福寿字画个瑞兽祥鸟什么的,讲究点的,有钱的人家也就是搞个精致的砖雕放中心装饰下,可这面照壁竟然全用彩釉琉璃方砖铺满且铺就的图案除了云纹、奇花异草外,还有“五福临门”、“二龙戏珠”等图案;彩釉琉璃,这可是主要皇宫和寺庙建筑上才用的装饰材料,竟然被一众商人用在了民间,胆子可够大的。

       待进了门,看了这面照壁的里面,俺这张开的嘴就更合不上了,好家伙,里面比外面更为精致辉煌:除了满壁的“五龙捧圣”、“龙虎争斗”、“鲤鱼跳龙门”以及福、禄、寿等图案,还多了书法。照壁正中横书“义冠古今”,两侧竖写两副对联“浩气已吞吴并魏,麻光常阴晋与秦”,“经壁辉光媲美富,羹墙瞻仰对英灵”,所有字迹均采用金黄色古写隶体,显得格外的庄重沉稳,而对联之意,则充分表达了对关羽景仰追思之情。

       照壁后,便是会馆的前院,左右有相互对称的东辕门、西辕门,上面各有一座单檐门楼,正面由三座一字横排的楼阁与会馆的中院相隔,居中的是一座三重檐的三层高阁,每一重檐都覆以黄绿琉璃瓦,檐脊处更是雕龙绘凤;每一重檐下的斗拱层层叠叠,蔚为壮观,而最高一层的屋脊之上兽吻、楼阁形宝顶与各式走兽密布,煞是好看;高阁的两侧各是一座两重檐的两层楼阁,内设一钟一鼓,当为钟鼓楼,这三座楼,高矮不一,重檐错落有致,特别是各楼外挑的翼角相对交错,似分似连,相映相衬,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前院中,立有两根铁旗杆,各高 20余米,总重据总有5万余斤。

        这两根旗杆均生根于地面上的青石须弥座之上,须弥座上则立有铁狮,旗杆穿狮背而过,直插云霄,每根旗杆之上有大、中、小三个云斗,每个云斗四角上都有一个风铎,云斗间铸有行龙缠绕,顶部原各站一只展翅欲飞的凤鸟,现仅存西边一只。想当年,曾在安徽亳州的花戏楼见过一对铁旗杆也只重达2万多斤,如此看来这两根旗杆位列国内古建筑铁旗杆之最也是铁定的了。此为会馆第三最。

       从前院进入中院,必须从位居正中的三层高阁下的山门进入。当我一走进山门,心中顿生疑惑:这山门内一楼板压头,使得整个内部空间格外压抑,个高之人甚至不得不躬身低头,委曲求全,更令人惊讶的是头顶这一层楼板,竟然用了十数根需一人合抱的木柱支撑,而且这些木柱下的石础也都超常规的大得惊人,这是为嘛?

       直到穿过山门,进入中院,回头望去,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座三层高阁竟然是一物两用,朝向前院的是山门建筑,朝向中院的则是一座戏楼,而方才那层低矮的楼板正是戏台的台面,我猛然想起花戏楼也有这样一个戏台啊,难道那个时候的山陕会馆的建造就已经形成了行业标准?不管怎样,对于这样一座奇妙的建筑俺自然是要多看两眼的。

定睛望去,一面黑漆金字写有“悬镒楼”三个大字的匾额高悬在一重飞檐之下,再仔细一瞧,发现这一重飞檐竟然在是其后高阁的三重飞檐之外多出来的一重,形成四檐重叠、八角高挑,如同数只大鹏鸟展翅欲飞之势,煞是好看。


   此戏楼,戏台前竖有4根大柱支起挑檐,4根石柱上刻有两对联,一副是“还将旧事重新演,聊借俳优作古人”,另一副则是“幻即是真世态人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今亦犹昔新闻旧事扮演来毫发无差”;戏台后部悬挂“既和县平”匾额,三扇屏风隔门呈一字和八字布置,戏台内部空间中可谓是雕梁画栋,布满木、石雕刻,这样的民间戏台怎一个美字了得,不由得你不加个最字,此为会馆第四最。

       戏台前的中院,院内全部用一尺见方的青石铺地,非常宽敞,再加上两侧的厢房,同时容纳万人观戏那是绰绰有余。

       走过宽敞的中院,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又是三座一字排开的大殿,居中建于高台之上的是大殿,也是会馆的主体建筑,里面供奉的是关帝,两侧分别是马王殿与药王殿。

参观大殿,我们必须从高台两侧登13级台阶穿过一座石门楼才行,而在高台之上,两座石门楼之间,立着一座为三间四柱式的石牌坊。

       这三组石物,上上下下,不是被刻满了匾书就是刻上了对联,主要是“孟氏难言这浩然”、“履中蹈和优入圣城”、“正气森严”、“威灵显赫”等,而柱头、柱间坊上都以透雕的方式雕上了人物和典故,柱的两侧抱鼓石的鼓面上刻有:“俞伯牙爱琴”、“孟浩然爱梅”、“林和靖爱鹤”、“周敦颐爱莲”、“米元章爱石”、“嵇康爱竹”、“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的八爱图,但最为难得一见的当属那抱鼓石上蹲着的一对人面兽(也称应召),人面、兽身、脊长飞翼、身披龙纹、脚有马蹄、目光迥异、形象狰狞,让我一下子想起了电影《魔戒》中的怪兽,它粗壮有力的四肢,加上展翅欲飞或收臀欲冲的姿势,尽显其动静之间的张力与神韵。

       石牌坊之后便是大殿,分为前殿与后殿,前殿高悬“三国一人”的大匾,后殿则高悬“浩然正气”等一众匾额,殿前两侧,各有大石雕图一面,高五余尺,右壁石刻“渔樵耕读”,左壁石刻“十八学士朝瀛洲”,图中山水、树木、飞禽、走兽、房屋采用浅浮雕、深浮雕、透雕、线雕等多种石作方法,使十八学士及渔樵耕读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雕造工巧,内容丰富,形象生动。


       从照壁处,经戏台,到大殿,我注意到整座会馆中的柱础较之别处有显著的不同,一则是体积大,二则多为两层柱础,上层为鼓形,下层则为正方形鼓座,所有的柱础之上,都以精细的雕工饰以精美的图案。

        无论是柱础,还是牌坊,还是石雕图,整座会馆中的石雕艺术特色都完美地与建筑融为了一体,特别是其中的人物故事与山水雕图尽显我国传统绘画与雕刻艺术之神韵,两者间情景交融,形神兼备……这里的石雕艺术已然可以称最了,此为会馆第五最。

       会馆中的木雕装饰艺术完全可与石雕装饰艺术两相媲美,并称“双绝”。整座会馆几乎达到了无木不雕的地步,尤其是会馆的大殿、马王殿与药王殿内外,不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而且檐下、柱间的之额枋、雀替全为透雕,不仅雕镂层次丰富,刀工剔透,而且构图空间布局均匀,线条优美流畅,造型洗练;大量的“西游记”、“封神榜”中的人物,形象突出,鲜活生动,夸张传神…… 这里的木雕艺术全国之最不敢妄言,但中原之最必是当之无愧,此为会馆第六最。

 


       参观会馆大殿的人,在被殿里殿外的木雕、石雕弄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之时,很容易错过会馆中的两件宝物,那就是在大殿前殿的两侧山墙上所嵌的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龙”、“虎”二字碑。这两块碑面积不大,上圆下方,上方刻一方形篆体御印章,内为“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九字,各牌两侧亦题“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九字,中刻草书“龙”、“虎”二字,大殿落成之时,正是慈禧当权之时,会馆敢犯规制制琉璃照壁,但绝不敢假冒当朝老佛爷的御笔,而听说慈禧也好给人题字这一口,多花点钱,求一两幅老佛爷的真迹,也算不得什么难事。不过,做为一座民间建筑,社旗山陕会馆能获得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作为镇殿之宝,在会馆中也算是最牛的一个了,此为会馆第七最。

       细细数过社旗山陕会馆的七宗“最”,觉得其实会馆中令人感到震撼的地方还远不止这些,只是俺已经是字尽词穷,无法再用更为丰富的词藻来描述它的精彩。有机会,各位还是亲临一观,用自己的眼去验证它“天下第一会馆”的名头是否名符其实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