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战国史—全言著(9):1472年

 金色年华554 2017-03-25

 建安15年,公元210年,一代枭雄曹操写下了一份带强烈政治色彩的自传文章,名叫《述志令》,又称《让县自明本志令》,用以抨击朝廷上下、长江南北的政敌们对他各种各样的人身攻击(代表性的一句:操名托汉相,实为汉贼),其中有一段是这么写的:

“(我曹操)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在这段文字中,曹操很直白地说了一下自己少时的人生理想,即只希望将来能为国效力,然后被封一个什么“征西将军”,以便将来能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上这么一段话:“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就是我当年的志向啊!

我们都知道,他没能实现这一理想,因为不出意外,他的墓碑(虽然还没找到)上应该刻了这么三个字——“魏武帝”。

很多人说曹操的这段文字纯属作秀,恬不知耻。但我相信,只要读过《三国志》等一些较为靠谱的史书(而不是小罗的《演义》)的人都了解,在历史上,至少是正史上,曹操一直是一个很实诚的人。《述志令》写出来时曹操已经是57岁了,当他回忆自己往事时发出这样的感慨是能够理解并且大致可信的。那么,是什么,让孟德兄最后未能立碑扬名、功成身退或者仅仅是裂土封侯呢?

时代。

所有人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活着,历史上的大人物则更是如此。这些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便要不由自主地代表了一定阶级的利益,同时由于其能力的超群,也使得他们经常成为那个时代人民的希望。一个人的野心终究会随着人性的懒惰和生命的衰亡而结束,而一群人的利益和所有人的希望是永远不会停止的。曹操啊!若没有你来保护我们地主们的财产,若没有你来终结这个乱世,我们无所谓你的理想、你的作为乃至你的生死;而现在,因为有你、也暂时只有你才有这个能力、这个机会做到我们所希望的事情,所以我们选择了你,你就是“the chosen one”。这个时代,你只有当“武帝”才能终结无休止的战乱,才能维护维护地主所有制——将军,远远不够;所以,你只能给我们做“武帝”,永远不能回去当“将军”。

历史规律是平等的:今年日本战国史里面的风云人物们也面临着曹操当年的困境。

1467年以来,应仁之乱已经过去5个年头了。5年,一个4年级学生上了高中,一个初二的孩子考上了大学,一个研一的同志参加了工作,一对恋爱的情人抱上了孩子。在这5年里,上至天皇将军,下至黎民百姓,无一未受到战乱的影响。有的夫妻破碎,有的兄弟阋墙,有的父子反目,有的家破人亡。5年了,很多人都厌倦了,比如说,山名宗全。

此时的宗全已年近70了。30多年前,自己几乎凭一人之力平定了震惊天下的“嘉吉之乱”;而30多年后,自己在一场莫名其妙的战争中和女婿儿子打了起来。可能是老人那种对生命的不一般的直觉告诉了他,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所以这位令人尊敬的先生决心结束这一切,让一切回复平静,然后自己静静地安享一下晚年。

不要觉得好笑。在日本,敌我关系从来都不是那么明了的。有时今天我们还在战场上你死我活,明天可能就坐在一起把酒言欢。一般武士都是非常敬重战场上的对手的,不出意外不会出现三国时期庞德他儿子在灭掉蜀国的时候跑过去把关羽后人全杀光这种无聊的反人道主义暴行的情况的。所以宗全觉得,反正大家打了这么久也没打出个所以然出来,那么干脆就都别打了吧!明天开始,父子还是父子,兄弟还是兄弟,亲戚还是亲戚,一笑泯恩仇,多好啊!

这种想法只能说明一点:山名宗全老了。言和?当年你一手搅浑赤松、斯波、畠山乃至将军家矛盾的时候可曾想过言和?难道那时对方就没有人想言和?俗话说:英雄气短,美人迟暮:宗全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年富力强的侍所执事了,他真的老了,打不动了……

现实是残酷的。

1472115,应仁之乱西军统帅山名宗全向东军统帅、自己亲女婿细川胜元求和。女婿通过非官方渠道向老丈人表达了自己也早已厌倦了争斗,希望停止战争的意思。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尽快结束战斗。

但是有人不允许了。

当山名宗全准备与东军媾和之时,山名军在战场上却被东军的赤松政则给击败了。与此同时,宗全惊奇地发现,自己根本无法说服西军其他众将答应和谈。虽然这些人一开始都是自称响应自己号召而集结起来的,但现在却几乎没有人愿意与东军和解。不久,宗全又听到了西军传来的拒绝和谈的消息,这使他近乎崩溃了。

人老了就容易上火,上火了就容易想不开——山名宗全此时是相当相当地想不开。怎么着自己也是应仁西军之首、全国武士模范,现在手下这帮人见自己老了,居然连话都不听了。武士是很要面子的,再加上可能又一回想之前宠爱的亲儿子都背叛了自己,然后细川胜元又出尔反尔,老爷子一下子便痛苦到了极点,居然打起了剖腹自杀的念头——虽然有些不可思议,但这是有史料记载的。还好热心社会群众们密切关注到了老人的不理智行为,及时进行了劝阻,未至酿成悲剧。但是,宗全此时已经对战争彻底失望了,从此便挂职不上班了。

其实郁闷的不止是他。不是细川胜元出尔反尔,因为远在敌营的老管领竟也说服不了东军诸将,连赤松家的行动都只算是单方面的,基本未经过细川胜元的允许。因为双方统帅都无法控制全军的行动了,所以应仁之乱开始进入了混沌状态。

出现这种情况是必然的,这从战争一开始以及东西军成立之日起便决定了。细川、山名两人虽然号称东西军领袖,但其直属部队不过数万,而剩下的两军加起来共计二十余万的军队则是由无数个各自独立的利益集团组成的,他们除了在喊口号上站在一起外基本上没有什么统一的行动,甚至还相互扯皮。这不但使得山名、细川两人根本无法调动全军,更让他们为了维护整体利益而不得不将本家的军队置于战争的第一线,结果是他们两家实力受损,而其他人则渔翁得利。虽然两人都想尽快改变这种对自己不利的局面,哪怕是先停战再开打也可以,但自己身后的那群人已经完全红了眼,跟一群赌徒一样,打算不赌光不走人。此时的山名、细川就好比当年的曹操一样进退不能了:因为他们不仅仅是自己家族利益的代表者,更是站在他们身后的一大群强盗们利益的代表者。政治这种玩意,不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别人说走就走或许还可以(比如朝仓孝景),但你们俩不行,因为你们实力最大,能力最强,肩负着各自集团领导的责任。所以除非你死,否则在事情结束前休想离开。

两个无奈的人只能转过身暗自地叹气。看着这场绵绵无期的战乱,默默地问自己:难道真的只有死,才能解脱这一切吗?看来是这样了。

既然走不了,那就接着打吧!

但是今年的问题还不止这些。23日,由于崛越·上杉联军内部出现分歧,职业革命家足利成氏在老朋友结城家的帮助下重新夺回了古河城,完成了自己的第7次搬家,刚刚得到缓和的关东局势又再次被打乱了。

就在这些大人物们叱咤风云之际,在关东日本国的腹地,群山包围的甲斐国里,也发生了一些事情。

520,甲斐守护武田信昌击败了信浓国的入侵势力。

风林火山——甲斐武田家正式登场!

前面我们说过,日本很多诸侯都爱自报家门,而且一个比一个报得牛,但真实性却相当难考。武田家,出自平安时代末期源氏家族著名人物源义光的后代。关于这一自称,基本上没有问题,因为武田家不但有铁板板的家谱代代相传,还有着一件足以驳斥一切怀疑的物证,那就是——冷泉天皇赐予源义光的“日之丸”旗帜(即现日本国旗),它是迄今为止现存的最古老的日本国旗。武田氏将该旗称为御旗(みはた mihata),以此证明自己为正统的源氏后裔,至今还属于日本的高级国宝,现存于山梨县甲州市的裂石山云峰寺中。

由于苗子正,所以武田氏在源氏幕府中的地位相当地高,自然也衍生出了一些流派。其主流是甲斐武田氏,担任甲斐守护;其次就是前面我们提到多次的若狭武田氏(就是我们一起默哀了的那个)。公元1416年的时候,关东管领上杉禅秀发动叛乱(抱歉由于年代久远,我并没有在前面交代),甲斐武田家参加了叛军,事后遭到了处分,势力大衰,最后虽然得以复任,却险些连甲斐国的门都进不了(国内反抗情绪严重),最后是北边的信浓国守护小笠原氏看了可怜,帮忙拉了一把才得以上任——如果这位小笠原家的家长在天之灵看得到本家百年之后将会被自己扶起来的这位穷哥们的后人给赶出信浓的话,恐怕打死都不会做这个雷锋。后来幕府衰败,“下克上”之风盛行,守护代权力骤升,甲斐武田氏也未能幸免。经过一番斗争后,甲斐国守护代迹部氏攫取了国内政权,最后架空了主家武田氏。

1464年,甲斐武田家利用迹部氏家长逝世的机会,纠集国内反迹部势力,趁机反攻,逐步夺回了军政大权。紧接着,紧接着他便和其他一些小诸侯一样,卷入了应仁之乱。

这里要说明两点:1.说武田家(甲斐)小,是真的蛮小。甲斐国的面积还没有飞驒国大,虽然条件稍微好些,但也是出了名的山国,很难发展农业,这在自然经济社会是致命的问题(事实上甲斐的亲戚若狭武田家所在的若狭国则更小,基本上是一块飞地);2.说武田家卷入了应仁之乱有点扯,因为在京都那些全国级高干面前甲斐武田氏基本上没有露脸的机会,首先自己国内还没平定,其次甲斐国离中央太远了,最后也不会有人给武田家这个机会。倒是他亲戚若狭武田家,由于离京都比较近,所以还是到中央正儿八经打了几回酱油。但是,一场波及全国的大乱绝不会对武田家没影响——至于具体是什么,我不清楚,得请那些所谓的“专家”来告诉我们了。

武田家在日本战国史的知名度相当的高,其粉丝数量可能在战国群雄中能排到前三位。其实它也没什么好夸耀的,只是未来家中会出现两个人物,一个被部分人称为“日本第一统帅”,另一个被大部分人称为“日本第一兵”——那是很久以后的事了,我们到时候再说吧!

82,西军的畠山义就占领了天王山,但随即又被赤松家的部将浦上则宗。

关于天王山。

这是一个相当于中国“山海关”一样的名词,甚至于在围棋术语中专门有一个点(107点位置)叫做“天王山”,是全局大势上的要点(围棋全言属于入门水平,这里不作解释)。不过要补充说明的是,让天王山成为一个专有名词的,不是今天这次战斗,而是另一场战役,那是一场真正决定了日本国历史的战役,它将会在110年后的公元1582年展开,届时,我们将看到那个时代的最强势的两个男人的强强对决——敬请关注。

今天这次战役的一个结果是,浦上家在赤松家的地位上升,为其后代日后弑杀赤松家主君,夺取了播磨、备前和美作三国奠定了基础。

822,新任越前守护,我们的老朋友朝仓孝景同志大破了国内反对势力甲斐家(跟那个越前国守护代甲斐氏大概是同族)。国内的动荡使朝仓孝景被迫改变之前的“武力统一”方针,甚至下令将之前没收的国内公卿寺院家的土地给还了回去。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朝仓孝景已经成功地由“下”变成了“上”,成为社会既得利益的获得者了。那么是否有人会将他这个“上”给“克”掉呢?对不起,导演不让我说……

不过这时,我们亲爱的老爷子终于爆发了:8月,西军名义总统帅山名宗全隐退,将军队指挥权交给了儿子山名政丰。

现在我们有必要来考察一下东西军的现状。1467年战争爆发时,西军来了116000人,其中主力是山名家的30000多军队。到当年7月,大内政弘带来了30000多军队,所以西军的总实力大概有14万左右;但是,随着军队的消耗,以及朝仓孝景的叛变,使得近20000越前兵倒戈;而东军刚开始有161500,随着战争的消耗和西军部分势力的投诚(主要是朝仓孝景),其实力得到了大幅度增长。所以到1472年的时候,西军可能只有110000左右的兵力,而东军则可能达到了170000以上——虽然这个推算有些机械,估计的也可能不准确,但东军实力占优这个结论应该是没问题的。

99,东军的多贺高忠,也就是前面帮京极政经在出云安家的那位哥们,再次出手,想将京极家的大本营近江国也夺回来,结果被近江国东边的美浓国守护代的斋藤妙桩打败。

在我的资料中出现的这个斋藤妙桩,经过我的考证,大概要叫做斋藤妙椿,是美浓国守护土岐家的家臣。不过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经过查证后我发现:这个人,相当厉害。

首先让我们说一下美浓国守护土岐氏。根据资料显示,土岐氏也是源氏后代,因为军功而被授予美浓、伊势、尾张三国守护。不要看其国家数量少于山名家,但事实上这三国是日本有名的水稻产地,农业相当发达,而且扼守关东上落的交通要道,像日后著名的“关原之战”就是当时的东西军分别向对方方向挺近,最后交汇在美浓国境内展开的——由此足见其地理位置的重要。

由于势力太大,土岐氏也遭到了足利义满将军的镇压,险些被灭。据说解救了土岐氏的是一个僧人,名叫云溪支山。他本是土岐氏出身的,而且辈份相当高,在幕府庇护的相国寺中当法师。将军义满本来要灭绝土岐氏,在他的劝说下,义满同意不灭绝土岐氏,并允许他提出一个土岐氏的后继人选。就这样,土岐氏失去了以前兼任三国守护的强大实力,只获得了美浓一国,勉强保住了家名。由于本家的削弱,土岐氏也面临着家臣尾大不掉的情况。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斋藤妙椿登上了政治舞台。

斋藤家出自摄关藤原家。本来美浓国的守护代有两家,斋藤家只是其中之一。1444年,斋藤家灭掉了竞争对手,在美浓国确立了“土岐——斋藤”二元政治的格局,实际取得了国内权力。应仁之乱刚开始时,斋藤妙椿继承了守护代职位,开始辅助守护土岐成赖统治美浓国。妙椿本身是僧人出身,教养很好,文武双全,与当时的第一流文化人都有来往。他以美浓的军事力,对周边各国都有影响力,以至于应仁之乱时,有人这样记载道:“东西军的胜败,就决定于妙椿加入哪方。”可见其对时局的重要影响力。

不过事实是,这哥们能力虽强,眼光却并不够,整个应仁之乱中只在近江国折腾了两下,然后在别人打得忙的时候去做了几回和事佬:看来志向真的非常重要啊!

暂时放下这些,让我们来看一组简讯:

这年,日本名门大宝寺家出任羽黑山别当值,将势力伸到了日本最北边的出羽国,与邻近的陆奥守护大崎氏相呼应,分别称霸奥羽。

与此同时,1472年,明朝派遣使臣去琉球,册封新任领导人金圆(此时已改名为尚圆)为王,琉球国政局得到了稳定。

节目的最后我要悄悄告诉我们亲爱的老爷子——山名宗全先生,您不必担心太久了,因为明年,您就会彻底解脱,而且,还会带上几位老朋友,一起上路:我们下集见。

本章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