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晚报

 汇文聚智 2017-03-25

  “熨帖”,就是舒服。饭后萝卜就热茶,打一冲天嗝——“熨帖”。提笼架鸟斗蛐蛐儿,冬天听怀中的蝈蝈叫,夏天马路边、路灯底下拍扑克,讲的就是“熨帖”。“熨帖”中有雅兴,有趣味,而且天津人在“熨帖”中,还得弄出点儿名堂来。别的咱不说,就拿每天的早点来讲,就得吃“熨帖”了。近年经常出差,感觉在哪吃早点都不如在咱天津吃得“熨帖”。

  先说品种花样儿,哪也没咱这儿全。锅巴菜、老豆腐、豆浆、面茶、煎饼果子、棒槌果子、大饼、果箅儿、果头儿、糖皮儿、卷圈儿、炸糕、烧饼……您吃一个月都不带重样的。早点要是吃“熨帖”了,上班干活都“熨帖”,早点没吃“熨帖”,似乎干嘛都不“熨帖”。

  在天津,马路边到处都是早点铺。出差时,外地朋友看我不愿意在宾馆吃早点,到处找早点铺,好奇地问:“难道天津人每天都上外面吃早餐吗?”他这一问,我才反应过来,赶紧说:“你们的习惯好,每天在家吃早点,省时间。”

  咱跟他们还真是不一样,不但有在外吃早点的习惯,而且哪个地方的早点好、有什么特色,都门儿清。骑车子、开汽车专门去有特色的早点铺吃上一顿“熨帖”的早点,甚至排半个小时长队都不觉得亏。有外地朋友来,还会洋洋得意地说:“我明儿请你吃早点,是吃锅巴菜还是煎饼果子?”

  吃“熨帖”早点,是有学问的。各种早点用料、制作考究,而且你还得会吃:喝面茶,要点在“喝”,右手托碗,转着碗“喝”,闻着面茶上的芝麻盐和麻酱,香气扑鼻。也可用勺,但绝不可将芝麻盐搅拌在面茶中。吃馄饨,关键看汤,大骨头精心吊浓汤,伴以“落挂”的拆骨肉。馄饨汤还要配以紫菜、冬菜、虾皮,淋上香油、虾油,撒上香菜末,汤可以免费添。想飞鸡蛋的,告诉掌柜的“飞个果儿”。老豆腐尝的是卤,先用葱姜炝锅,然后放入肥鸡吊汤,大料、桂皮、木耳、香菇、黄花菜,讲究的还有肉沫卤。老豆腐要就掰碎的窝头,然后再来碗豆浆溜溜缝儿。锅巴菜要配棒槌果子,卷圈儿要用热大饼夹起来吃……“熨帖”的学问大了去啦!

  天津人有“口福”,这个“口福”可是乾隆爷封的。怎么回事呢?咱下篇就讲讲嘛叫天津人的“口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