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尔,中国企业的奇迹

 天道酬勤YXJ1 2017-03-25

一,海尔基本情况

海尔集团创业于1984年,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目前已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在互联网时代,海尔致力于成为互联网企业,颠覆传统企业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变成网络互联中的节点,互联互通各种资源,打造共创共赢新平台,实现攸关各方的共赢增值。

海尔,中国企业的奇迹

2016年海尔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在2016年海尔全球营业额预计实现2016亿元,同比增长6.8%,利润实现203亿元,同比增长12.8%,利润增速是收入增速1.8倍

2016年10月11日,海尔集团入选《财富》2016年“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榜单,位居电子电器类第一,并进入榜单前三名。

2016年9月20日,2016中国自主品牌峰会发布“2016中国自主品牌百佳”企业名单,海尔集团入选“2016中国自主品牌百佳”(行业十佳)企业,张瑞敏首席执行官被授予峰会最高荣誉“中国自主品牌特别致敬人物”。2016年9月20日,2016(第22届)中国品牌价值100强榜单发布,海尔以1516.28亿的品牌价值,连续15年蝉联榜首。

2016年6月22日,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发布了2016年(第十三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海尔集团连续十三年蝉联家电行业第一品牌,品牌价值同比提升50.4%。

海尔,中国企业的奇迹

二,企业文化价值

在海尔的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的特色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员工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

人的成熟,在于思想的成熟。企业家的成熟在于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理念体系。一切成功的企业家都是经营哲学家。著名经济学家艾丰为《张瑞敏如是说》一书写序,题目就是:《不用哲学看不清海尔》。艾丰用哲学恰到好处地评价了张瑞敏。

张瑞敏是走上哈佛讲坛的第一位中国企业家,以海尔的卓著业绩和精辟经营理念让世界认识了中国企业与成功的海尔文化。这一事件在中国企业管理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它说明,中国企业只要创新,同样也可以在企业管理方面为世界做出贡献。

海尔企业精神、工作作风诠释

求变创新,是海尔始终不变的企业语言。

更高目标,是海尔以一贯之的企业追求。

1、海尔的核心价值观

是非观:永远以用户为是,以自己为非——海尔创造用户的动力

发展观:创业创新的两创精神—— 海尔文化不变的基因

利益观:人单合一双赢——海尔永续经营的保障

2、企业精神:创造资源、美誉全球

3、企业作风:人单合一、速决速胜

4、发展观念:人人都是自己的CEO

海尔,中国企业的奇迹

三,海尔的发展战略五步走

从1984年创业至今,海尔集团经过了名牌战略发展阶段、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四个发展阶段,2012年12月,海尔集团宣布进入第五个发展阶段:网络化战略阶段。

第一阶段:名牌战略发展阶段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这一阶段,海尔专心致志做冰箱,在管理、技术、人才、资金、企业文化方面有了可以移植的模式。

1985年,一位用户来信反映海尔冰箱有质量问题,张瑞敏当时毫不含糊,让员工用大锤亲自砸毁76台有缺陷的冰箱,砸醒了员工的质量意识。也正是这把大锤,砸醒员工,砸出了品牌。为企业的下一步以及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1—1998):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政策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一些企业兼并重组后无法持续下去,或认为应做专业化而不应进行多元化。海尔的创新是以“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思路先后兼并了国内十八家企业,使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与规模扩张方面,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时,家电市场竞争激烈,质量已经成为用户的基本需求。海尔在国内率先推出星级服务体系,当家电企业纷纷打价格战时,海尔凭借差异化的服务赢得竞争优势。

这一阶段,海尔开始实行OEC(Overall EveryControl and Clear)管理法,即每人每天对每件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清理,目的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这一管理法也成为海尔创新的基石。1998年,哈佛大学把“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写入教学案例,邀请张瑞敏参加案例的研讨。张瑞敏成为第一个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

也正是张瑞敏这一伟大的创新,使得海尔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存活了下来,也扩大了生产规模和经营范围,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第三阶段: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1998—2005):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加入WTO,很多企业响应中央号召走出去,但出去之后非常困难,又退回来继续做订牌。海尔认为走出去不只为创汇,更重要的是创中国自己的品牌。因此海尔提出“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战略,以“先难后易”的思路,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创名牌,再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发展中国家,逐渐在海外建立起设计、制造、营销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模式。这一阶段,海尔推行“市场链”管理,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基础,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实现业务流程再造。这一管理创新加速了企业内部的信息流通,激励员工使其价值取向与用户需求相一致。

在走出去的同时,海尔实施本土化策略,使得该品牌不仅有好质量,还要适合于当地人的生活习惯,这也为中国其他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海尔,中国企业的奇迹

第四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2005年—2012年):

互联网时代带来营销的碎片化,传统企业的“生产—库存—销售”模式不能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企业必须从“以企业为中心卖产品”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卖服务”,即用户驱动的“即需即供”模式。互联网也带来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国际化和全球化之间是逻辑递进关系。“国际化”是以企业自身的资源去创造国际品牌,而“全球化”是将全球的资源为我所用,创造本土化主流品牌,是质的不同。因此,海尔整合全球的研发、制造、营销资源,创全球化品牌。

这一阶段,海尔探索的互联网时代创造顾客的商业模式就是“人单合一双赢”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海尔义无反顾,走在时代的前沿,凭借着优质的质量,广大的市场,由点到面,全面进攻全球化。这也是中国跨国经营的成功案例。

第五阶段:网络化战略发展阶段(2012--2019)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而新模式的基础和运行则体现在网络化上,市场和企业更多地呈现出网络化特征。在海尔看来,网络化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即大规模定制,按需设计,按需制造,按需配送。

海尔,中国企业的奇迹

四、海尔,你的生活智慧,我的智慧生活

张瑞敏 ,海尔,从此这两个名字紧紧地系在了一起。没有张瑞敏,就没有海尔,没有当初的那一把怒锤,也就没有海尔如今的成就。

海尔,顺应时代潮流,步步为营,始终把质量和用户放在第一位。也正因为张瑞敏坚持了这一永不动摇的原则,才让海尔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海尔是中国企业的骄傲,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海尔,一个世界一个家;海尔,你的生活智慧,我的智慧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