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我们在“学会如何看血常规化验单”文章中(学会如何看血常规化验单)里讲过:血小板是我们的修护师!它保持着我们毛细血管的完整性,同时在我们受伤流血的时候还迅速聚集到伤口,协同机体的凝血因子一起形成凝块堵住伤口,减少血液的流失,促进伤口的修护和愈合。所以血小板减少的人就会有出血不止的风险,而血小板异常增多的人可能血栓的风险就会增加哦。 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是化学药物最常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化疗药物因抑制骨髓造血系统、尤对巨核细胞的抑制作用从而使血小板减少,导致外周血小板数量<100x10^9>100x10^9> 化疗导致的CIT(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是因为化疗作用于血小板生成和凋亡的不同环节;而放化疗导致的CIT在除化疗因素外,还要考虑放射造成造血干细胞凋亡、分化异常、老化、造血微环境损伤等。尤其大面积造血骨受放射线照射以及大剂量放疗造成造血干细胞凋亡,分化异常,老化,造血微环境损伤(此时更容易发生骨折,所以放疗也是双刃剑,缓解了疼痛,却造成骨头营养流失,骨折发生率更高。) 再次,接受过多次放化疗后,骨髓储备功能差,更容易出现血小板降低,甚至重度的血小板降低。 导致血小板降低的药物 接受化疗的患者中,程度达到III/IV度,严重影响化疗足量足程的进行。 即便同一种方案,不同癌种,不同人,CIT发生几率也不同 针对肺癌的化疗方案来说,从骨髓抑制程度来说DP的骨髓抑制比较严重,其次是是TP和GP,NP和MP。 铂类的骨髓抑制以及血液毒性
(奈达铂>卡铂>顺铂>奥沙利铂、洛铂) 所以选择的药物的时候,也要根据自身状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来预防! CIT的危害 常见危害:皮肤或者黏膜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黏膜出血;咯血,呕血,尿血,女性月经量多,发热畏寒,恶心呕吐,头疼腹痛。 间接危害:导致患者化疗剂量降低、化疗延迟,影响化疗进程和疗效;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影响患者远期临床结局(如死亡率:内脏,脊髓以及颅内出血,45%有并发障碍,急性白血病 )。 CIT的诊断及分级
CIT的管理流程 血小板输入 血小板输注是对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最快、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然而频繁输入血小板,患者会产生血小板抗体而效果越来越差劲,还有可能会产生一些血小板输入相关的并发症。此外,浙江杭州不孕不育治疗造成艾滋感染的事件也提醒我们艾滋以及丙肝肝炎感染的风险。 促血小板生长因子 促血小板生长因子有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TPO受体激动剂罗米司汀(Romiplostim)和艾曲波帕(Eltrombopag)。 1、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 可减轻肺癌、恶性淋巴瘤、乳腺癌和卵巢癌等实体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后血小板下降的程度和缩短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 rhTPO的用药方法: 恶性肿瘤化疗时,预计药物剂量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及诱发出血需要升高血小板时,可于给药结束后6-24h皮下注射,剂量为300U·d-1·kg-1,1次/d,连续应用14d。 当化疗中伴发白细胞严重减少或出现贫血时,rhTPO可分别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或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合并应用。 对于上一个化疗周期发生过3级以上CIT的患者或出血风险较大的患者,建议更早使用。 rhTPO用药注意事项: 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血常规,一般应隔日1次,密切注意外周血小板变化,血小板达到所需指标时,应及时停药。 2、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 可以降低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严重程度,缩短血小板减少症的病程,减少血小板的输注。 rhIL-11治疗实体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对于不符合血小板输注指征的血小板减少患者,实体瘤患者应在血小板25×109/L-75×109/L时应用rhIL-11。有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必要时可合并rhG—CSF。 rhIL-11的用药方法: 推荐剂量为25-50ug/kg,皮下注射,1次/d,至少连用7—10d,至化疗抑制作用消失或达到共识停药标准。在下一个周期化疗开始前2d及化疗中不得用药。 rhIL-1l用药注意事项:
两者相比来说,特比澳更好,更安全但是价格也更昂贵。 3、艾曲波帕(Eltrombopag) ltrombopag(艾曲波帕)由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SK)研发,该药是一种每日一次的口服血小板生成素(TPO)受体激动剂,通过诱导刺激骨髓干细胞增殖和分化,提升血液中血小板水平。 CIT预防 针对人员:
注意事项
辅助食疗 五红汤 牛尾汤 编者:笨笨猪 点击阅读相关热门文章: 关注我们:搜索微信公众号“癌度”,了解更多关于肿瘤和基因的资讯。 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公众号及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