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作为一个位置特殊的腺体的存在,动辄牵扯多个器官,甚至可能会引起持久性并发症,那么,发现前列腺癌,到底该不该治疗呢? 首先,我们来直观的认识一下前列腺的位置。可见前列腺位于直肠之前、膀胱之下,与精索、尿道都紧密相关。 如何发现前列腺癌呢? 前列腺癌多起源于前列腺的周边带,起病较为隐匿,生长较为缓慢,所以早期前列腺癌可无任何预兆症状,而一旦出现症状,常属较晚期的进展性前列腺癌。 目前,由于癌症筛查的大力普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值升高和(或)直肠指检发现前列腺异常改变已经成为前列腺癌筛查的重要手段,尤其是40岁以上有高度患病危险和50岁以上的男性每年应接受仔细的前列腺癌筛查。
癌症筛查的结果只能提示可能有患前列腺癌的风险,确诊还是要依靠组织活检,这是唯一有效的金标准。
前列腺癌70%发生在腺体外周带,早期并没有症状,通常由体检筛查发现。早期肿瘤体积一般较小,不会影响到排尿,并且在没有侵犯的性神经时,也不会影响性功能。并且前列腺癌生长非常缓慢,属于“慢性子”,并且病人高发年龄在50岁以后,有时候从筛查检出患癌直到病人自然衰老去世,前列腺癌可能也没有长大多少。 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对癌症的宣传随处可见,不排除很多以讹传讹的夸大报道,让老百姓谈癌变色。所以一旦确诊患癌,很多病人的第一选择就是立即治疗。早期治疗的确可以最大程度控制癌症发展,但是因为前列腺的特殊位置,治疗很可能产生性功能障碍以及尿失禁等持续性不良后果,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那么,对于早期非侵袭性前列腺癌而言,立刻治疗真的是当务之急嘛? 美国医学协会杂志(JAMA)的肿瘤在线于10月20日报道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瑞士近五年内,32,518名确诊的非侵袭性前列腺癌患者中,一半以上选择动态监测疾病进展,而非立即治疗。 同时纽约Langone医学中心及Perlmutter癌症中心也调查表明,早期前列腺癌患者一旦有自主选择的权利,通常都会首选积极监测。从2009年到2014年的五年前,瑞典人中低风险癌症患者选择动态监测的比例从57%增加到91%,同样的数据在男性中由40%增加到74%。 同时也提到另一项大型调查研究结果,通过比较确诊为低风险癌症后选择动态监测和立即接受传统治疗的患者确诊后十年内的死亡率,发现两者并无差异,但是传统治疗所带来的持续性不良后果成了困扰患者的一大问题。 这里所提及的动态监测,不同于以前检出疾病后,单纯推迟治疗等到病情发展到不得不手术的被动做法,而是依靠血常规检查、身体检查以及前列腺组织的定期活检或抽检来及时发现治疗指征的积极的监测计划。 “延迟治疗,积极观察”,应该成为初次确诊的早期非侵袭性前列腺癌患者的首选,医护人员也应该从患者的个性化病情着眼,审慎考虑各种风险和潜在收益,为患者提出利益最大化的治疗方案。 点击阅读近期热门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