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酿酒工艺]传统酿酒工艺

 杯在手 2017-03-26

篇一 : 传统酿酒工艺

传统酿酒工艺:

(1)传统酿酒:

原料→浸泡→初蒸→焖粮→复蒸→摊凉→加曲→装箱培菌→配槽→装桶发酵→蒸馏→成品酒

酒曲

生料酿酒的特点及其工艺操作

生料酿酒,早在七八十年代曾经热过一时,但因其出酒率不高,口感不如人意而被冷落。[www.t262.com)近年来,合肥酿酒技术服务中心通过上千次的实验,终于研制出一种能解决上述两大难题的生料酒曲。经过两年多来几十家酒厂的试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一些酒厂还进入了规模化生产,充分表明了生料酿酒的先进和优越。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 生料熟料两种酿酒工艺对比

以传统的小曲酒固态法工艺为例,其工艺流程:原料→浸泡→初蒸→焖粮→复蒸→出甑摊凉→加曲→装箱培菌→配糟→装桶发酵→蒸馏→成品酒。

生料酿酒工艺流程:生料+曲→发酵→蒸馏→成品酒。

从上述两种工艺流程对比中,即可明显看出生料酿酒工艺较之熟料酿酒工艺具有如下优点:

1、 原料+水+曲后就进入发酵,省去了原料的浸泡、初蒸、焖粮、复蒸、出甑摊凉、加曲、装箱培菌、配糠等8道工序,因而节约了原料蒸煮所需燃料、人工、时间、占地面积等等。

2、 生料酿酒不须要辅料,如稻壳等,从而节省了购买辅料的费用人工等。

3、 按原料总量加入0.6~0.7%生料酒曲外,不需再添加任何曲药和其他添加剂如活性干酵母、糖化酶等,省去了制曲车间、购买各种添加剂的费用及繁琐的工艺操作。

4、生料酿酒出酒率和成品酒口感都大大地超过熟料酿酒工艺。比如,以酿酒技术较为先进的黑龙江普通白酒为例,原料出酒率一般为48—53%(酒度以57.5%计),最高也只能达到55—56%。

采用合肥酿酒技术服务中心研制的生料酒曲按上述工艺流程生产,玉米出酒率能达到55%(酒度以65%计),大米出酒率能达到65%,而且成品酒香味丰满、柔和、尾净、无邪杂味、无新酒贯有的糠味、酒槽味、糊味、暴辣味。有的厂家反映,采用生料酿酒技术生产的白酒,蒸馏出来后不经勾调即能达到一级质量标准。 综上所述,生料酿酒是采用边糖化、边发酵、液态发酵、液态蒸馏的全液态法生产工艺,把几千年来的传统技术的烦琐、复杂的工艺流程简化为配料、发酵、蒸馏三道工艺,因此操作简便,轻松。

二、 生料酿酒酒曲的特点

生料酿酒成败的关键在于酒曲,这种酒曲既要能将生淀粉转化为糖,又要同时将糖转化为酒精,而且还要保证有较高的出酒率和较完美的口感。

酿酒方法 传统酿酒工艺

合肥酿酒技术服务中心研制的生料酒曲具有如下特点:

1、 能将任何含有淀粉或糖分的植物发酵成为酒精。(www.t262.com]淀粉出酒率几乎能达到100%。

2、 这种酒曲不仅能酿制各种白酒和酒精,还能酿造各种低度酒。如米酒、黄酒、葡萄酒、蕃茄酒、苹果酒、桃梨酒、南瓜酒等等。

3、 利用这种曲种,还能酿制各种不同香型的白酒。

例如浓香型白酒,不仅工艺流程复杂,操作难度高,而且发酵时间长,出酒率低。如采用上述生料酿酒工艺流程生产,在发酵时加入适量的已酸菌液或加入0.3—0.5%已酸已酯共同发酵蒸馏出来即为浓香型白酒。

酿造黄酒也是如此,在发酵时加入适量的黄酒生香菌液或加入黄酒香料共同发酵,发酵完毕酒醪即具有黄酒香味。其它各种香型的酒也是如此。

因为各种不同香型的酒,其主体香味成分一部分是由原料本身决定的,一部分则是从外界带入的,以大米、玉米、高梁为例,如不从外界加入其它香味物质,酿制出来的即是米香型或清香型白酒。

4、 上述生料酿酒工艺流程适用于一切蒸馏酒和酒精生产。

酿造各种蔬菜瓜果酒,包括黄酒的工艺流程如下:生料+水+曲→发酵→过滤→澄清→勾调→杀菌(紫外线)→精滤→陈酿→装瓶。采用此工艺技术完全不用燃料,节约能源95%以上。

三、 生料酿酒工艺操作要点

1、配料。粮水比为1:3;生料酒曲用量为原料总量的0.6~0.7%。冷水符合饮用水标准。

2、原料粉碎为40目,大米不必粉碎;蔬菜瓜果应去皮、去核并打成浆状。

3、入池水温不超过35℃。最佳发酵温度为25℃—30℃。超过30℃者发酵期缩短;低于20℃者,发酵期延长。冬季生产可采用温水发酵。室温低于10℃者不发酵。

4、 发酵开始后,每2~3天要充分搅拌一次,以保证原料能发酵完全、彻底。发酵池或缸,应加盖或用塑料薄膜盖上拴牢。采用密封厌氧方法发酵。

5、是否发酵完毕可发酵完毕的标志,可采用下列表1、表2检测法和观察法确定。

(1)成熟发酵醪(粮水比为1:4)指标

表1

酿酒方法 传统酿酒工艺

酿酒方法 传统酿酒工艺

(2)观察生料在发酵过程中的物理变化

表2

酿酒方法 传统酿酒工艺

(3) 实例参考:丰南市酒厂以玉米为原料,粮水比为1:3。(www.t262.com]发酵14天,酒醪检测如下:酸度1%、还原糖0.08、挥发酸1.26、淀粉0.14、残总糖0.24、酒精度14.3。

(4) 最简便的方法是检测发酵醪液的酒精度。取发酵液100ml、水100 ml、蒸馏出100 ml插入酒精表、校正温度20℃。

粮水比为1:3者,酒精度在10度以上;粮水比为1:4者酒精度在8度以上,即说明发酵基本完毕。

6、蒸馏。生料发酵完毕后用泥浆泵送去蒸馏。蒸馏设备仍可用传统的甑桶、蒸馏釜、蒸馏塔(酒精蒸馏塔用于白酒生产只须用粗馏塔)。蒸馏操作技术与传统的固态蒸馏相同。生料酿酒是采用全液态工艺,酒醪中有较多被溶解的蛋白质高分子物质,尤其以大米为原料者,在蒸馏时易产生大量泡沫上窜,如不注意即会造成淤锅现象。蒸馏时,在酒醪内适量加适量加入一些单宁或精制植物油即可解决。 如采用传统蒸馏,应将原来甑桶之甑篦位置升高到酒醪以上,使甑篦与液面之间有最大距离,并在甑篦上铺垫几层纱布之类的东西,以阻挡泡沫上窜。

7、用传统甑桶蒸馏时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据一些酒厂反映,用传统甑桶蒸馏时会出现酒度不高、酒尾多而长的现象。如一酒厂投玉米150公斤,用甑桶蒸馏。得42度酒91.5公斤、30度41公斤、30度以下酒尾49公斤,其中仅有30%白酒达到60度。

究其原因,是甑桶蒸馏液体缺乏蒸馏固体酒醅使蒸汽上升不断受阻、冷凝而反复汽化、反复浓缩的机制。因此在使用甑桶蒸馏时,应如上述,将甑篦位置升到液面上方,而且多加几道竹编甑篦,且每道甑篦均用纱布铺垫,以起到多层阻挠蒸汽上升,达到反复汽化、浓缩之目的,从而提高酒度,尽快追尽酒尾。

酿酒方法 传统酿酒工艺

酒曲的选择与使用方法:生料曲主要是多菌种多酶系 混合在一起的强化酵母。(www.t262.com]分为常温型与高温型,好的酒曲不但能把淀粉转化为白酒,而且能生成多种香味物质,酿出的酒有醇香,生料味少,由于生料曲属于强化曲能把生料转化成白酒,那么用于熟料也完全可以,而且出酒率很高,发酵快。生料曲的用量一般为0.6-0.8%。室内温度20-38度都能发酵出酒。最适宜温度为25-35度。高温曲夏天室内温度不超过42度也能正常发酵。发酵时间越长,酿出的酒越香。夏天,粮水曲的比为100:300:0.8,冬天,粮水曲的比为100:260:0..8。发酵速度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发酵越快,出酒越香。反之,温度越低,发酵越慢,酒质越差。

篇二 : 酿酒工艺学

酿酒工艺学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酒的起源和酿酒的历史 1.酒的起源:

水果—野生酵母----果酒

概述 1.酒的起源

9000前,地中海南岸,亚述人发现麦芽啤酒; 7000年前,中东两河流域,酶素不达米亚人发明葡萄酒5000年; 5000年前,中国,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中发现的古代文物中有1/3专用酒器

2.人类酿酒的历史:
前巴斯德时代(19世纪中叶以前):野生曲种(霉菌)、谷物发芽分解谷物,野生 酵母酿酒;

微生物育种时代(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70年代):从自然界筛选分离曲菌和酵母用 于酿酒;
近代生物工程时代:细胞融合和基因工程手段构建酿酒霉菌和酵母

第一章 概 述
3.我国酒类生产的历史:

1.酒的起源 公元前3世纪,《神农食经》,我国最早的酒类生产技术书籍;
公元前533-544年,《齐民要术》,40种酒的制酒工艺,形成早期的制酒工艺; 唐朝:配方; 宋朝:《北山酒经》,为首部制酒专著,工艺成型,接近近代工艺;

概述

元朝:普及黄酒蒸馏白酒的技术;
明朝:烧酒业成了酒类分支,制曲和酿酒出现专业分工; 清朝:各种名酒形成酿造酒名酒如绍兴黄酒、蒸馏酒名酒(清香型白酒如汾酒,酱 香型白酒如茅台酒,兼香型白酒如董酒,米香型白酒如三花酒、长乐烧酒等)

第一章 概 述
4.我国近代酿酒的进程
传统酒:黄酒及其蒸馏酒; 18世纪末:葡萄酒和啤酒等洋酒的引进,推动黄酒和白酒的机械化、规模化生产 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引进包括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技术和设备及包装贮存容器 (橡 木桶); 1900年俄国人在哈尔滨创办啤酒厂(现哈尔滨啤酒厂),在天津创办葡萄酒厂; 1903年德国人在青岛创办啤酒厂(现青岛啤酒厂); 法国人在北京办立葡萄酒厂、日本人在吉林通化创办葡萄酒厂

概述 1.酒的起源

1930年建立中央工业研究院,各大学开始建立酿造专业或讲授食品发酵科学

第一章 概 述
5.新中国成立后酒类行业的发展
1986年前:白酒黄酒为主,啤酒、葡萄酒等果酒为辅,少量其他酒类; 1985年白酒300多万吨、啤酒310万吨、黄酒和葡萄酒100多万吨; 1991年白酒524万吨、啤酒838万吨、发酵酒精134万吨; 2000年啤酒超过2000万吨成为第一大酒;

概述 1.酒的起源

*酒的质量方面:各种名优酒的评比;
*微生物菌种方面:专用菌种的筛选; *酒的成分分析; *传统酿酒工艺的 完善; *人才培养

6.目前酒类市场状况:

第一章 概 述
6.目前酒类市场状况:

概述 1.酒的起源
2010年全国各种酒产量6430万吨,利税过1000亿元,其中白酒890万吨(产值2800亿元), 葡萄酒109万吨,啤酒4480万吨(产值1320亿元); 201年广东360亿元(进口

酒120亿元,啤酒120亿元,其它酒(白酒、黄酒等)120亿元

第一章 概 述
第二节 酒的分类
1、酿造酒
非蒸馏酒。谷物或者水果等经发酵后直接过滤得到的酒,酒度418%Vol之间。酒中除乙醇之外还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糖类、肽、氨基 酸、维生素等)

(1) 啤酒:小麦经过发芽和自身糖化、低温发酵、过滤得到的含有二氧化 碳的酒。酒度在3-5%Vol之间。

(2) 果酒:水果(如葡萄、苹果、梨、荔枝等)经过发酵,木桶陈酿得到
的酒,酒度在10-18%Vol之间。 干酒(糖分在2.5g/L以下)、半干酒(糖分在2.5-50g/L之间)、 甜酒(糖分在50g/L以上) (3) 黄酒:黏大米或者黄米等谷物经过麦曲、小曲或药小曲糖化、发 酵、 过滤得到的酒,酒度一般为12-16%Vol。

第一章 概 述
2、蒸馏酒
酿造酒经过蒸馏、陈酿、勾兑制成的酒, 酒度在30-70%Vol之间,除 乙醇外还含有挥发性风味物质。根基酿造原料不同,可以分为:中国白酒、

威士忌、白兰地等。

(1) 中国白酒:以高粱或大米等为原料,大曲、小曲或者霉菌曲为糖化剂和 酵母菌为发酵剂酿酒蒸馏得到的酒,酒度在30-70%Vol之间。 (2) 威士忌: 啤酒的蒸馏酒在内部烧焦的橡木桶内陈酿4-15年的酒,酒度 在38-43%Vol之间。 (3) 白兰地: 果酒(主要是葡萄酒)的蒸馏酒在木桶内陈酿得到的酒,酒

度一般在38-43%Vol之间。根据陈放时间分为XO(extra old
brandy)、 VO(very old brandy)、VSOP(very superior old pale brandy)、VS (very superior brandy ) 白兰地,其中XO陈 酿时间最长。

第一章 概 述

(4) 朗姆酒: 糖蜜发酵的蒸馏酒在木桶内陈酿得到的酒。

(5) 伏特加:
(6) 金酒:

糖蜜或土豆发酵的蒸馏酒经过活性炭脱臭、勾兑陈酿得到的酒。
酒精发酵醪中加入杜松果或其他芳香植物浸泡后蒸馏得到的酒。

3、配置酒
蒸馏或酿造酒加入果汁或其他芳香植物、药材等浸泡配置后得到的酒。

4、气泡酒
酿造酒中加入二氧化碳的酒,酒度在3-5 %Vol之间。

第一章 概 述
第三节 酿酒用原料

一、碳水化合物:淀粉 二、糖

第四节 酿酒用微生物和酶

一|、霉菌(曲)
二、酶 三、酵母

第一章 概 述
第五节 酿酒基本工艺

(淀粉 → )糖 → 发酵 → 后熟

第二章 黄酒生产工艺
第一节 概述 一、黄酒的定义

在最新的国家标准中,黄酒的定义是:以稻米、黍米、黑米、玉米、小 麦 等为原料,经过蒸料,拌以麦曲、米曲或酒药,进行糖化和发酵酿制而成 的各类酒 。

黄酒属于低度酿造酒,酒精含量大于8%Vol,一般为14~20% Vol。

第二章 黄酒生产工艺
二、黄酒的起源与历史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

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
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 。

第二章 黄酒生产工艺
三、黄酒的发展
周朝以前:初级阶段

东周和秦朝:起步阶段(生产量加大

汉代:迅速发展阶段(黄酒的酿造技术已经很成熟,人们掌握了用曲技术, 酿酒作坊迅速发展)

公元前200年的汉王朝到公元1000年的北宋:成熟阶段(历时1200年,是我国 传统黄酒的成熟期)

近代:改革阶段(黄酒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新原料、新菌种、新技术 和新设备的融入为传统工艺的改革、新产品的开发创造了机遇,产品

不断创新,酒质不断提高 )

第二章 黄酒生产工艺

四、产地

古代:全国范围

现代:目前黄酒生产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上海、福建、江西和广东、安 徽等地。黄酒产地广品种多,著名的有浙江花雕酒、绍兴状元红、上 海老酒、福建老酒、江西封缸酒、山东即墨老酒、和广东娘酒等。

第二章 黄酒生产工艺
五、黄酒的分类
(一)按含糖量的高低划分
⒈干黄酒 总糖含量低于或等于15g/L ,如绍兴元红酒等

⒉半干黄酒

总糖含量在15-40g/L,如绍兴加饭酒等

⒊半甜黄酒

总糖含量在40-100g/L,如绍兴善酿酒等

⒋甜黄酒

总糖含量高于100g/L,如绍兴香雪酒、传统客家黄酒等

第二章 黄酒生产工艺

(二)按原料和酒曲划分

⒈糯米黄酒

以糯米为原料,酒药和麦曲为糖化,发酵剂。主要生产于中国南方地区

⒉黍米黄酒

以黍米为原料,米曲霉制成的麸曲为糖化,发酵剂。主要生产于中国北方地区

⒊大米黄酒

以大米为原料,以米曲加酵母为糖化、发酵剂。主要生产于江、浙地区

⒋红曲黄酒

以糯米为原料,红曲为糖化,发酵剂。主要生产于中国福建及广东两地

第二章 黄酒生产工艺

(三)按生产方法划分

⒈淋饭酒

米饭蒸熟后,用冷水淋浇,急速冷却。为大多数甜型黄酒生产方法。

⒉摊贩酒

米饭蒸熟后,摊散在凉场上,用空气冷却。此法生产的黄酒风味好

⒊喂饭酒

分批加入米饭进行发酵的方法,此法生产的黄酒口味醇厚

第二章 黄酒生产工艺
六、黄酒标准

GB/T 13662-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黄 酒 Chinese rice wine GB/T 13662—2000

第二章 黄酒生产工艺
五、黄酒发展现状
从产量来看,2001年以来,中国黄酒产量的增长率回升,2003年和2004年 分别达到7.1%和20%,2005年,黄酒产量突破了200万吨,2007年全国黄酒产量 已达到230万千升,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26.6%。

截止2007年上半年,黄酒生产企业已有700家左右,平均年产量2000-3000千

升,其中,生产规模在千吨以下

的企业占80%,万吨以上的30多家。黄酒在今后
的一段时间内仍会保持平均20%增长速率。

第二章 黄酒生产工艺
第二节 黄酒原料和微生物

一、黄酒原料
黄酒是用谷物作原料,用麦曲或小曲做糖化发酵剂制成的酿造酒



方:普遍采用糯米、粳米、稻米为原料(尤其是糯米为最佳原料 )



方:普遍采用大米、黍米为原料

第二章 黄酒生产工艺
二、黄酒生产中的微生物
传统的黄酒酿造是以小曲(酒药)、麦曲或米曲为糖化发酵剂,其中含多种微生物

1.曲霉菌: 黄曲霉(米曲霉)为主:产生液化型淀粉酶和蛋白酶,不耐酸 黑曲霉(较少):产生糖化型淀粉酶,耐酸,酒的质量稍差 2.根霉:黄酒小曲(酒药)中主要糖化菌,糖化力强

3.红曲霉:生产红曲的主要微生物,耐酸(PH2.5)耐酒(10%/vol)。
4.酵母 5.细菌

第二章 黄酒生产工艺
第三节 生产工艺

一、工艺流程

糯米

浸泡

蒸煮

冷却

接种

培菌

发酵

后熟

压榨

澄清

煎酒

贮存

灌装

成品

第二章 黄酒生产工艺
二、工艺要点
1.糯米:新鲜、无霉变; 2.浸泡:新鲜湖、河、地下水,浸透为准,吸水量35kg水/100kg米。 夏天24小时以上,冬天30小时以上,江浙一带18-20天 3.清洗:洗去米粒表面浆水,减少蒸熟后的米饭粘连。 4.蒸饭:熟透为准,不能夹生,增重55kg/100kg米左右。 5.冷却:淋饭或摊饭冷却。至28-32℃。 6.接种:如用酒药,接种量0.3-0.8kg/100kg米; 7.培菌:28-32 ℃,24-36小时,糖度150-250g/L, 酒度3-6%vol。 8.发酵:加水80-120kg/100kg米,温度28-30℃,主发酵时间3-5天,酒度1316%vol,糖度10-50g/L, 酸度小于6g/L。

第二章 黄酒生产工艺
9. 后熟:20天以上,酒度可升2-4%vol,残糖降低至10g/L以下。

10.压榨:
11.澄清: 12.煎酒:80-85℃; 13.陈酿:3-5年; 14.调配:按GB/T 13662-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黄 酒
Chinese rice wine GB/T 13662—2000 ;

15.灌装: 16.杀菌:65-80 ℃ 17.冷却:

第三章 啤酒生产工艺
第一节 概述
一、啤酒的定义
麦芽汁经过自身糖化、低温发酵过滤得到的含有二氧化碳(自身发酵产 生)的酒,酒度一般在3-5%vol。

二、啤酒的分类
1.淡色啤酒; 2.浓色啤酒; 3.黑色啤酒:

三、啤酒的标准
GB 4927-2008 ;泡持性、酒精度、原麦汁浓度、总酸、二氧化碳指标

第三章 啤酒生产工艺
三、啤酒生产用原辅材料
1.麦芽: 大麦是啤酒生产的最重要的原料,先将其制成麦芽,再用于酿酒,麦芽不仅 含有较高的淀粉,同时也为糖化生产提供各种丰富的酶系和含氮物质,是 啤酒发酵的物质基础 2.酒花:(含a、?-酸、酒花油、多酚类物质、蛋白质) 赋予啤酒特殊的苦味,同时影响啤酒的口味和香气 3.其它

辅料:可减少麦芽的用量,用量在20-50%之间。 大米、玉米、小麦、大麦、糖和淀粉糖浆。 4.水: 各种离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酵母的生长和啤酒的质量

第三章 啤酒生产工艺
四、啤酒生产中的微生物和酶
1.酵母
啤酒酵母。 2.酶:酶原在大麦发芽后被激活,主要为水解酶类。包括: (1)淀粉水解酶( a-淀粉酶、? -淀粉酶、支链淀粉酶、麦芽糖酶、界限糊 精酶、蔗糖酶); (2)蛋白酶(内肽酶、羧肽酶、氨肽酶、二肽酶) (3)半纤维素酶; (4)酯酶(脂肪酶、酸性磷酸酯酶) (5)氧化还原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

第三章 啤酒生产工艺
第二节 生产工艺
一、麦芽制造
1.工艺流程 大麦清选 → 分级 → 浸渍 → 发芽 → 干燥 → 贮存

2.工艺要点
(1)清选:除去杂质和破损粒; (2)分级:整齐度高的大麦有利于浸渍均匀和发芽整齐; (3)浸渍:水分含量达到30-35%时开始发芽。 吸水速度:麦粒大小、温度

浸麦与供氧:防止缺氧窒息
浸麦度:45-48% 。国外24-48小时,浸麦度38%;国内50小时以上。

第三章 啤酒生产工艺
浸麦方法:湿浸法、间歇浸麦法、喷淋浸麦法

(4)发芽(13-18℃,6天) :地板式发芽、通风式发芽;
(5)干燥:除去生青味,水分降低至5%以下,便于贮存; 凋萎阶段:50 ℃以下,水分减少至10-12%; 焙焦阶段:82-105 ℃,2-3小时 (6)贮存:干燥麦芽除根后,入库存放1个月甚至半年才能用于生产;

第三章 啤酒生产工艺
二、麦汁的制备
1.工艺流程
麦芽及辅料粉碎 → 加水糖化 → 过滤 → 加酒花煮沸 → 酒花分离 → 热凝固物沉降 → 冷凝固物分离 → 冷却 → 通风 2.工艺要点: (1)粉碎:有利于大麦中的物质在水中溶解和分散。

(2)糖化:料水比1:2.5-4,温度60-70℃,pH5.5-5.6。 50 ℃蛋白休止;62-65 ℃麦芽糖形成;78 ℃并醪糖化终止。
浸出糖化法:

分醪煮出糖化法:一次分醪煮出法、二次分醪煮出法、三次分醪煮出法;
使用辅料的糖化工艺:辅料糊化和液化、双醪浸出糖化、双醪煮出糖化

第三章 啤酒生产工艺
(3)过滤:过滤槽法、压滤机法

头道麦汁:高于发酵麦汁浓度4-8%; 洗糟麦汁:浓度1-1.3%(二滤、三滤洗糟麦汁)。
(4)麦汁煮沸和酒花添加

麦汁煮沸:杀菌和破坏酶的全部活性;可溶性蛋白热变性凝固; 酒花添加:提取其中有效成分(软树脂、单宁和芳香物质;
(5)酒花分离 :过滤

(6)热凝固物的分离:冷却(至60℃前)沉降;
(7)冷凝固物分离:冷却至50 ℃以下析出

酵母繁殖槽法:可除去30%冷凝固物; 冷沉降法:可分离60-65%冷凝固物; 硅藻土过滤法:可分离75-85%冷凝固

物; 麦汁离心分离法:可分离50%冷凝固物; 浮选法:可分离60%冷凝固物。 吸附法:硅胶吸附蛋白多酚化合物。

第三章 啤酒生产工艺
(8)冷却:至6℃左右;

(9)通风:使麦汁含有一定的溶氧,有利于酵母的生长。
(10)麦汁浓度:12%

第三章 啤酒生产工艺
三、啤酒发酵
1.工艺流程:
接种 → 前发酵 → 主发酵 → 后发酵 → 储酒 2.工艺要点: (1)接种:按麦汁浓度0.5%(体积分数),温度5-8 ℃ ; (2)前发酵:培菌阶段。 7-8 ℃ ,12-20小时;

(3)主发酵:室温5-6℃,发酵温度8-13 ℃ ,时间7-8天
起发期: 低泡期:换槽后第4-5小时; 高泡期:发酵第2-3天; 落泡色期:发酵第5天;泡盖下降,颜色由棕黄到棕褐;维持2天左右; 下酒泡盖:发酵结束。

第三章 啤酒生产工艺
(4)后发酵和储酒:温度3-5℃,2-3天。

继续发酵,减少含糖量;
增加二氧化碳量; 减少双乙酰和硫化氢等; 沉降澄清。

第三章 啤酒生产工艺
四、啤酒过滤、灌装

第四章 葡萄酒生产工艺
第一节 概述
一、葡萄酒的定义 葡萄酒是以新鲜葡萄或葡萄汁经酵母部分或完全发酵酿制而成的,

含有一定酒精度的发酵酒,其酒精体积分数一般在8-16%之间

第四章 葡萄酒生产工艺
二、葡萄酒的分类
1.按色泽分类: (1)白葡萄酒: (2)桃红葡萄酒: (3)红葡萄酒: 2.按含糖量分类: (1)干葡萄酒:≦4.0 g/L (2)半干葡萄酒:4.1-12 g/L (3)半甜葡萄酒:12.1-50 g/L (4)甜葡萄酒:≧50g/L 3.按二氧化碳压力分: (1)平静葡萄酒: (2)起泡葡萄酒: (3)加气葡萄酒:

第四章 葡萄酒生产工艺
三、葡萄酒的标准
葡萄酒GB15037-2006

四、葡萄酒生产的原辅材料及微生物
1.葡萄: 葡萄越小,风味越集中;果皮厚度和颜色决定葡萄酒的颜色及其主要香 味;糖酸比决定葡萄酒的甜度和酒精度。适宜品种:糖度较低(在120180g/L);酸度较搞(滴定酸度在6g/L以上);没有特殊香味;高产抗病。 2.糖: 干酒的酒精度一般在11-12%vol ,甜酒的酒精度一般在15%vol左右,以 17克糖生成1%vol酒精计算,当葡萄汁的糖度不足时,必须提高糖度。 可通过加浓缩葡萄汁或百砂糖解决。

3.酸: 葡萄汁在发酵前一般要将其酸度调整到6g/L左右,添加酒石酸或柠檬酸可 提高酸度;添加碳酸钙、碳酸氢钾和酒石酸钾可降低酸度

第四章 葡萄酒生产工艺
4.二氧化硫: 成品酒中总二氧化硫含量为250mg/L,游离氧化硫含量为50mg/L。 (1)抑制杂菌的生长:葡萄酒酵母抗二氧化硫的能力较强; (2)抗氧化作用:抑制酒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减少单宁色素的氧化,阻止 浑浊和颜色退化,防止葡萄汁过早褐变 (3)增

酸作用: 5.微生物 (1)葡萄酒酵母:野生葡萄酒酵母、选育优良的葡萄酒酵母、改良酵母; (2)乳酸菌:乳酸菌属、明串珠菌属和片球菌属; (3)葡萄酒濮酵母:形成膜状物; (4)醋酸菌:醋酸杆菌,食酿造和陈酿中的大敌,形成灰膜和产生醋酸; (5)苦味菌:苦味来源是从甘油生成丙烯醛或形成没食子酸乙酯造成的, 在红葡萄酒或老酒中易发生; (6)灰葡萄孢:是葡萄灰腐病和贵腐病的病原菌,贵腐葡萄是生产高级葡 萄酒--贵腐葡萄酒的原料。

第四章 葡萄酒生产工艺
第二节 葡萄酒酿造工艺
一、工艺流程
1.干红葡萄酒的酿造工艺 红葡萄 → 分选 → 破碎 → 除梗 → 添加二氧化硫 → 接种 → 发酵 → 压榨
→ 调整 → 后发酵 → 添桶 → 换桶 → 干红葡萄原酒 → 添加二氧化硫 → 陈

酿 → 第二次换桶 → 调配 → 添加二氧化硫 → 沉清 → 添加二氧化硫 → 包 装 → 杀菌 → 干红葡萄酒 2.干白葡萄酒的酿造工艺 葡萄 → 分选 → 破碎 → 压榨 → 添加二氧化硫 → 沉清 → 接种 → 发酵 →

换桶 → 陈酿 → 调配 → 添加二氧化硫 → 沉清 → 冷处理 → 过滤除菌 →
包装 → 干白葡萄酒

第四章 葡萄酒生产工艺
二、工艺要点
1.破碎:每粒葡萄都要破碎,仔实不能压破,梗不能压碎,皮不能压扁,不 能与铁、铜等金属接触;
2.添加二氧化硫:根据最终含量和果汁总量计算(以游离二氧化硫3050mg/L计); 3.接种:活性干酵母,接种量视情况在1-10%之间; 4.发酵:红葡萄酒前发酵25-30℃(4-6天),后发酵18-25 ℃(3-5天 ); 白葡萄酒16-22 ℃(15天左右);
5.换桶:去除酒脚;

第五章 白酒生产工艺
第一节 概述
一、白酒的定义
中国白酒主要石以高粱为原料,大曲或小曲为糖化剂和发酵剂酿酒蒸馏 或者用霉菌为糖化剂,固态酵母发酵、蒸馏得到的蒸馏酒,该酒酒度高、 无色,因此称白酒。

二、白酒的分类(按曲分类)
1.大曲酒:以高粱主要原料,以大曲为糖化剂和发酵剂制备的酒。全国名优 白酒、优质酒和地方名酒的生产,绝大多数采用大曲作糖化发酵 剂。 (1)酱香型酒:以贵州茅台酒为代表酒,传统酒度为53%vol ; (2)浓香型酒:以四川五粮液为代表的酒,主要香为已酸乙酯,传统酒度 60%vol ; (3)清香型酒:以山西杏花村汾酒为代表的酒,香系比较单一,传统酒度为 65%vol ;

第五章 白酒生产工艺
2.小曲酒:以大米为原料,小曲、药小曲为糖化剂和发酵剂制备的白酒,又称为
米香型白酒。

3.麸曲酒:以高粱或玉米为原料,麦麸上培养的黑曲霉为糖化剂,酵母固态 发酵蒸馏得到的白酒,普通白酒都是麸曲酒。

三、白酒的标准
GB/T

10781.1-2006浓香型白酒 GB/T 10781.2-2006清香型白酒 GB/T 10781.3-2006米香型白酒 GB/T 14867-2007凤香型白酒 GB/T 16289-2007豉香型白酒 GB/T 20821-2007液态法白酒 GB/T 20822-2007固液法白酒 GB/T 20823-2007特香型白酒 GB/T 20824-2007芝麻香型白酒 GB/T 20825-2007老白干香型白酒

第五章 白酒生产工艺
四、生产白酒的原料及微生物
1.原料:高粱、玉米、大米、甘薯、大麦、小麦、豌豆、高粱糠等; 2.微生物: (1)大曲:自然界的各种野生菌(包括霉菌、酵母、细菌); (2)麸曲:自然界的霉菌,纯种酵母; (3)小曲:经过自然选育培养的根霉、毛霉,同时含有酒精发酵菌类;

第五章 白酒生产工艺
第二节 白酒生产工艺
一、固态发酵法白酒生产工艺(大曲和麸曲酒)
1.大曲酒生产工艺

(1)大曲的生产(包括高温曲和中温曲)
高温曲:小麦 → 润料 → 磨碎 → 拌曲 → 踩曲 → 堆积培养 → 成品曲
→储存

中温曲:大麦(60%),豌豆40% → 混合 → 粉碎 → 加水搅拌 → 踩曲
→ 曲胚 → 入房排列 → 长霉阶段 → 晾霉阶段 (2-3天)→ 起潮火阶段

(5-6天升温至36-38℃,4-5天后升温至45-46 ℃)→ 大火阶段 (45-46℃
,7-8天)) → 后火阶段 (3-5天降温至32-33 ℃ )→ 养曲阶段 → 储存

第五章 白酒生产工艺
(2)大曲酒生产工艺(续渣法和清渣法) 工艺流程:

原料 → 粉碎 → 配料 → 蒸煮 → 扬晾 → 加曲 → 加水 → 入窖
→ 糖化发酵 → 蒸馏 → 勾兑与贮存

工艺要点: a.配料:采用多次循环发酵的酒醅进行配料。叫“万年糟”; b.蒸煮:蒸粮蒸酒;

c.加水:所加水为蒸馏时的冷却水,水温80℃以上,控制入窖水分在
53-55%; d.发酵:在黄土建成的泥窖中,发酵60天左右;叫“千年老窖”。

第五章 白酒生产工艺
e.蒸馏:温度85-95℃,流酒温度35℃,摘头去尾,入库酒平均酒度 61%vol. f.勾兑贮存:名酒一般贮存3年,一般大曲酒贮存半年以上。

第五章 白酒生产工艺
2.麸曲酒生产工艺:混烧法和清蒸法

(1)混烧法工艺流程
原料 → 粉碎 → 配料(配谷糠和酒醅) → 蒸馏糊化 → 扬冷 → 加曲、酒 母、水 → 入池 → 糖化发酵 → 出池 → 酒醅 → 蒸馏 → 白酒+丢糟 (2)清蒸法工艺流程: 原料 → 粉碎 → 配料(配谷糠和酒糟) → 蒸煮 → 扬冷 → 加曲、酒母、水

→ 入池 → 糖化发酵 → 出池拌糠 → 蒸馏 → 白酒+酒糟(回糟和丢糟)
(3)工艺要点 a.配料:控制入池淀粉浓度(14-15%,加酒糟)控制发酵温度;酒醅、 酒母和曲增加酸度,至pH4.2或更低一些时可抑制杂菌的生长;

第五章 白酒生产工艺
酒醅和酒母可增加酒度,酒度达到4-6%/vol时,霉菌的蛋白酶活力可

减少一半,淀粉酶在

酒度达到18-20时才会受到影响,一般酒度在8%
左右时对霉菌糖化和酵母发酵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加入谷糠可增加 发酵基质的疏松性;酒糟可稀释淀粉浓度、增加酸度和疏松酒醅。 b.扬冷:至28-30℃; c.加曲、酒母、水: 曲:原料量的6-10% 酒母:原料量的4-7% 水:调节酸度、淀粉浆浓度。

第五章 白酒生产工艺
d.入池:

温度:15-25℃;
淀粉浓度:14-16%; 酸度:6g/L; 水分:58%左右; e.发酵:3-5天;酒度5-6%;酒糟残糖5%左右。 f.蒸馏:掐头去尾 酒头成分:乙醛、丙酮、甲酸乙酯、乙酸乙酯、杂醇油; 酒身成分:乙醇、乙酸至已酸的乙酯类物质; 酒尾成分:甲醇、有机酸、糠醛及金属离子。

第五章 白酒生产工艺
3.影响固态法白酒质量和得率的因素

(1)原料:
* 蛋白质含量高,生成的杂醇油多;易致低温浑浊; * 脂肪含量高,生成高级脂肪酸多;易致低温浑浊; * 五碳糖含量高,生成糠醛量多会使酒带焦苦味; * 果胶含量高,生成的甲醇含量高;

* 丹宁含量高,使酒带苦涩味
甘薯干:呈薯干味,用于酿造普通白酒; 玉米:味道香浓; 高粱:蛋白质、脂肪含量少

第五章 白酒生产工艺
(2)曲:

* 不同的曲(大曲、麸曲、小曲)生产的酒风味不同;
* 不同的曲用量生产的酒风味不同;“曲大苦大”,如蛋白质含量高时 生

成的酪氨酸多,经酵母脱氨生成酪醇,造成苦味。
(3)生产工艺: 发酵温度:高则酵母易衰老,杂菌生长易导致酸败,降低出酒率;易生 成较多的苦味和异味; 发酵时间:长则酯含量高。 卫生管理:染杂菌易酸败和产异味。如青霉菌导致的发苦和霉味。

第五章 白酒生产工艺
(4)蒸馏方法

蒸汽压:缓气蒸馏,大气追尾,酒的香味成分含量高,酒的质量优;
流酒温度:25-35度。温度高对排醛和一些低沸点的臭味物质—含硫化 合物有利,但也会导致一些低沸点的香气成分损失。 (5)设备及容器


金属容器:酒中的酸易溶解金属容器壁面,导致酒中金属离子含量过高, 变色和变味;如铁制容器会产生铁腥味; 新制木器:松脂味和苦味; 塑料容器:产生橡胶味: 酒海:变质血料会产生腥臭味。

第五章 白酒生产工艺
二、半固态发酵法白酒生产工艺(小曲酒)
1.先培菌糖化后发酵工艺 (1)工艺流程 大米 → 加水浇淋 → 蒸饭 → 摊冷 → 加曲拌料 → 下缸 → 培菌糖化
→加水 发酵 → 蒸馏 → 陈酿 → 装瓶 → 成品

(2)工艺要点 * 摊冷:至36-37℃; * 加曲拌料:接种量为原料量的0.8-1.0%; * 培菌糖化:37-39℃,20-24小时;糖化达70-80%; * 加水发酵:加水量为原料的120-125%,加水后酒醅糖分含量9-10%,

第五章

白酒生产工艺
酒精含量2-3%,酸小于7g/L。发酵时间6-7天,残糖为0,酒度为11-12%。

* 蒸馏:除2-2.5kg酒头。

第五章 白酒生产工艺
2.边糖化后发酵工艺

(1)工艺流程
大米 → 加水浇淋 → 蒸饭 → 摊冷 → 加曲拌料 → 入坛发酵 → 蒸馏
→ 入坛陈酿 → 过滤包装 → 成品

(2)工艺要点 * 摊冷:至35℃;

* 加曲拌料:接种量为原料量的18-22%;
* 入坛发酵:每坛5公斤大米,加水6.5-7公斤;发酵温度30度以下为 谊,时间夏天15天,冬天20天。 * 蒸馏:截头去尾;

第五章 白酒生产工艺
* 入坛陈酿:每坛20公斤,加肥猪肉公斤;浸泡陈酿3个月; * 压滤包装

第五章 白酒生产工艺
三、液态法白酒生产工艺 1.工艺流程
原料(高粱、大麦、豌豆) → 加水和酒糟水、淀粉酶 → 加热糊化 → 加麸曲

糖化→ 加酒母发酵 → 蒸馏 → 白酒
2.工艺要点 (1)原料:高粱83.5%,大麦15%,豌豆1.5%; (2)加糟水:原料:糟水 = 1:4;酒糟:水 = 1:3; (3)糖化:液化后冷却至60℃,加原料量11-15%的麸曲进行糖化;
(4)发酵 :糖化液冷却至28 ℃,加酒母6%,发酵5天。

第五章 白酒生产工艺
3.提高液态法白酒质量的措施

(1)液态法白酒与固态法白酒的风味差别
*香味成分:液态法白酒的全部香味成分不足20种,而固态法白酒有4050种; *酯类数量:液态法白酒的酯类数量只有固态法白酒的30%左右,种类更 少;

*高级醇含量:液态法白酒的高级醇含量是固态法白酒的2倍多,异戊醇
与异丁醇的比值比较大; *总酸:液态法白酒的总酸只有固态法白酒的10%左右,种类上液少得 多,有人认为这是使酒体失去平衡,饮后“上头”的原因。

第五章 白酒生产工艺
(2)液态法白酒与固态法白酒的风味差别

*物质基础:固态法白酒是配醅发酵,一份原料需加3-4份酒醅,风味前
体物丰富;而液态法白酒发酵只有新投入的原料和清水,风 味前体物稀少;糟醅中含氮种类和数量丰富,有利于酵母生 长,可减少因氨基酸含量减少时导致在酵母繁殖时行葡萄糖 无氧分解再经酮酸脱羧产生的高级醇。

*发酵微生物体系:固态法白酒生产采用的开放式制曲和糖化发酵,存在
大量产香细菌,而液态法发酵是纯种发酵,香味前体 物寡淡,而且采用产酒能力强的酵母,产杂醇的能力 强;

第五章 白酒生产工艺
*发酵方式:固态发酵中存在大量的固液界面,有利于风味物质的形成。

*蒸馏方式:固态法白酒采用固态蒸馏,而液态法白酒采用液态蒸馏,
固态蒸馏再原理上类似酒精蒸馏时采用的塔板蒸馏,有利 于分段取酒。 (3)提高液态法白酒质量的措施 *固液结合法:串香蒸馏或浸蒸法

串香蒸

馏法:酒基入底锅,香醅(固态法酒醅)入甑桶共蒸馏。
浸蒸法:将酒醅浸泡于酒基内,再蒸馏。 固液勾兑法:再液态法生产的酒基中加入5-10%的优质固态法白酒。 *调香法:加香精香料和调味液进行勾兑。

第五章 白酒生产工艺
*一步发酵法:通过改善微生物体系或加已酸发酵液共发酵。

第六章 配制酒
第一节 概述
一、配制酒的定义
配制酒是以蒸馏酒、发酵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以食用动植物、食品天加

剂作为呈香、呈色物质,按一定工艺加工而成,改变了原酒基风
格的饮料酒。酒度在45%vol以下。是与发酵酒、蒸馏酒并列的世 界三大酒系之一。 二、配制酒的分类 1.国际流行的分类方法 (1)开胃酒类:一般味补酒类,如味美思、比特酒、茴香酒等; (2)甜食酒类:如波尔特和谐丽酒等

第六章 配制酒
(3)利口酒类:以食用酒精、蒸馏酒、葡萄酒为酒基,以各种调香物料配制

而成 并加以甜华的饮料,大都在餐后饮用。包括:
果料利口酒:杏酒、黑加仑子酒、樱桃利口酒等; 种料利口酒:如茴香利口酒、杏仁利口酒等; 草料利口酒:如修道院酒、修士酒、马鞭草酒等; 其它利口酒:如蛋黄酒、乳酒等。

2.我国配制酒分类
(1)花果配制酒:
以花类的花、茎、叶、根等为香料来源,采用不同的酒基(葡萄 酒、水果酒、 蒸 馏酒、食用酒精等)加以调配而成,入桂花酒、玫瑰酒、山楂酒等。

第六章 配制酒
2.植物药材配制酒

以植物药材为香味来源,加以不同酒基配制而成,要求诸味协调,如五加皮、
莲花白、竹叶青等。 3.动物药材配制酒 以食用酒精、白酒、黄酒或葡萄酒为酒基,以动物药材或另加其它芳香成分 以增加香味的配制酒。如海马酒、虎骨酒、鹿茸酒、三鞭酒等。

第六章 配制酒
三、配制酒的标准 QB/T1981-94

第六章 配制酒
第二节、配制酒生产工艺

一、工艺流程
原料 → 预处理 → 加酒基提取 → 分离汁 (→ 蒸馏 )→ 调配 → 贮存
→ 过滤 → 澄清 → 封装 → 成品

二、工艺要点:
1.加酒基提取: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