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有巢氏时代

 老刘tdrhg 2017-03-26

[转载]有巢氏时代


 

有巢氏,又作大巢氏,尊号巢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据史书上记载,上古的时候人类少而禽兽多。当时的人类主要居住在温暖的南方(长江流域),因为人类都居住在地面上,经常会遭受禽兽的攻击,所以每时每刻都存在着伤亡的危险。在这种恶劣环境的逼迫下,部分人类开始往北迁徙。他们来到今山西和陕西一带,受鼠类动物的启发,在黄土高原的山坡上打洞,人居住在里面,用石头或树枝挡住洞口,这样就安全了许多。这种在山上挖洞居住的生活方式,史书上称作穴居。

 

尽管穴居有许多好处,但是由于北方气候寒冷,许多人还是宁愿留在危险的南方,也不肯往北迁移。那么居住在南方的人类如何摆脱飞禽走兽的侵扰呢?

 

这时候南方的人类中出现了一位圣人,传说他出生在九嶷山以南的苍梧,从小就很聪明,少年时曾经游过仙山,得仙人指点而有了超人的智慧。他受鸟类在树上筑巢的启发,最先发明了“巢居”。他指导人们用树枝和藤条在高大的树干上建造房屋,房屋的四壁和屋顶都用树枝遮挡得严严实实,即挡风避雨,又可防止禽兽的攻击,人们从此不再过那种担惊受怕的日子。

 

人们非常感激这位发明巢居的人,便推选他为当地的部落酋长,尊称他为有巢氏。

 

有巢氏被推选为部落酋长后,为大家办了许多好事,名声很快传遍中华大地。各部落的人都认为他德高望重,有圣王的才能,一致推选他为总首领,尊称他为“巢皇”,也就是部落联盟总部的大酋长。

 

传说有巢氏执政后,立都于北方圣地石楼山。

 

石楼山就在今山西吕梁市兴县东北,当时有巢氏命人在山上挖了一个洞,他就居住在山洞里处理政务。所以后世人便把石楼山称作有巢氏的皇都。

 

其实有巢氏时期连一座像样的房子都没有,哪里会有都城呢?所谓的立都之说完全是后世的史学家们虚构的,就如同儒家学派虚构的“三皇五帝”一样,完全不符合历史的真实。

 

不过史书上把有巢氏列为上古之“皇”还是正确的,因为有巢氏是原始社会三皇之后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段时期填补了人皇之后的空白。

 

有人问有巢氏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氏族的名称?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应该说有巢氏既是一个人的名称,也是一个氏族的名称,更是一个时代国家的代号。如同汉朝时中国称汉代,唐朝时中国称唐代一样,那时的中国就称作有巢氏时代。

 

中国的远古史往往是人名、氏族名、时代名混淆不清的,有的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世代相传都用一个名号,有巢氏的儿子、孙子、重孙子……世世代代都叫有巢氏,我们在读古史时应该加以分辨,不要把自己弄晕了,以为有巢氏真的是一位长寿的神仙。

 

有巢氏时期的地质年代为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的晚期。

 

考古年代为旧石器时代中期。

 

此时人类已经进入到早期智人(古人)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的人类及其文化主要有:

 

1954年发现于山西临汾丁村的“丁村人”及其文化(距今10万——6万年前);

 

1956年发现于湖北长阳的“长阳人”及其文化(距今10万——8万年前);

 

1958年发现于广东曲江县马坝乡狮子岩洞穴的“马坝人”及其文化(距今10万年前);

 

1973年发现于山西阳高县许家窑村的“许家窑人”及其文化(距今10万年前);

 

1976年发现于陕西大荔县的“大荔人”及其文化(距今20万——15万年前)等。

 

以上考古发现有力的证明中国上古的有巢氏时代是客观存在的史实,绝非什么神话!那些数典忘祖崇洋媚外的所谓学者,否定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跟着洋人屁股转,盲目的主张“东人西来”说,把欧洲人认作自己的祖先,真是荒唐可笑。

 

有巢氏时期人类的社会组织已经进入到母系氏族公社阶段。

 

当时的社会活动主要是男子打猎和捕鱼,女子采集野菜和挖掘块根。

 

此时人类的婚姻形式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不仅排除了兄弟姐妹间的通婚关系,同一族团内部的同辈男女也禁止通婚了。男子只能选择其它族团的女子为“妻”,女子只能选择其它族团的男子为“夫”。就是说甲族团的一群男子(或女子)可以和乙族团的一群女子(或男子)互为夫妻,这便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族外群婚。

 

族外群婚只准许甲(乙)族团的一群男子夜里到乙(甲)族团和那里的一群女子过性生活,第二天早晨这些男子就得回到本族团去,不准许留在女子所在的族团。而女人一生都不准许离开本族团。

 

这种族外群婚相对于血缘群婚,显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人类从血缘群婚过渡到族外群婚呢?这要归功于伟大的有巢氏。

 

原来,在血缘群婚的时代,由于人们都是本族团男女的随意婚姻,造成了本族团人口素质的急剧下降,女人经常生下一些畸形儿。人们不明原委,以为生了畸形儿的女人是与妖怪交媾,因此各族团凡生育畸形儿的女子,不问青红皂白一律被杀死。但可怕的是生畸形儿的女人越来越多,有些族团的女人几乎被斩尽杀绝。因为没有女人延续后代,这些族团逐渐灭亡。族团里的女人们终日心惊胆战,有的女人为了逃避族人的杀戮,冒险逃往外族。奇怪的是这些逃到外部落的女子,她们所生的子女都非常健康。

 

有巢氏认真研究了这一现象,发现女人生畸形儿并不是女人的罪过,而是与家族血缘有关,于是便搞异族婚配的试验,果然凡异族婚配的女人,没有一个生畸形儿的。于是,有巢氏颁布命令,本族团男女一律不准通婚,凡私自交媾者,不但要处死女人,还要惩罚男人。自此,血缘群婚宣布废止,族外群婚正式施行。

 

族外群婚不仅提高了人口的素质,也促进了各部落族团的交流和融化,为东方人种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自首任有巢氏开始,历届部落联盟总部的大酋长都称作有巢氏,也称巢皇。不过继任的有巢氏首领几乎都是女人。人类从族外群婚开始正式确定了女人的主导地位,母系氏族社会由此而诞生。

 

那时的部落联盟首领都是由各部落民主选举产生,她没有宫殿,也没有财产,完全跟普通氏族成员一样生活,男性没有地位,完全由女人指挥,他们都要按规定的时间到外族团去走婚,违规就是犯罪,要处以饥饿和干重活的处罚。女性的大酋长也一样要接受外族走婚的男人。不过,大酋长有特权到各部落去视察,了解各部落族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帮助他们出谋划策,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母系氏族社会完全是公有制,分配制度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当官的是货真价实的人民公务员。

 

有巢氏的晚期,地球上最近一次冰期来临,历史上称之为武木冰河时期(距今7万——1.2万年前)。

 

约在距今七万年时,欧洲阿尔卑斯山区大规模冰块的推进,冻结了大面积的海洋,使全球的气温下降了摄氏10度——12度,海平面降低100米以上,全球的冰川面积扩展到4960万平方公里,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东南亚海及台湾海峡都完全冻结,与大陆架连城一体。

 

原来曾经阻碍人类和动物通行的海洋障碍消逝了,中国通往日本列岛的路直接相通,生活在我国东北和华北的动物群(猛犸象、河套大角鹿、普氏野马、野驴、野牛等),越过黄海大平原,一路东奔,直接进入日本,继而又北上通过白令海进入美洲。

 

约在五万年前,一部分中华人种自亚洲通过东南亚,从冰冻的海上进入澳大利亚狩猎。与此同时,另有一部分中华人种也通过冰冻的白令海峡进入美洲狩猎,成为美洲最早的人类。

 

此后大约每年都陆续有一些中华人结伙前往澳大利亚和美洲狩猎,他们于春天时出发,猎取大批动物后,用自制的雪橇拉着猎物返回家乡,与族人共同享用。待到猎物吃得差不多了,第二年春天则又有另一批狩猎者出发了。

 

于是,澳大利亚和美洲便成了远古时代中华人的天然狩猎场。

 

 [转载]有巢氏时代

博文链接

朱襄氏一·墙烁

伏羲氏十八·因康

阴康氏四·立路

阴康氏三·媒兰

阴康氏二·达耳

阴康氏一·荷曲

葛天氏三·达河

葛天氏二·峙龙

葛天氏一·风诰

有巢氏二·罗秦

有巢氏一·汝信

伏羲氏十七·雪河

昊英氏三·掮师

昊英氏二·金乌

昊英氏一·规辛

混沌氏四·茜河

混沌氏三·鹏烁

混沌氏二·随嬄

混沌氏一·伏纪

伏羲氏十六·桑味

祝融氏四·洛前

祝融氏三·附前

祝融氏二·洛枪

祝融氏一·赤禅

尊卢氏五·革兰

尊卢氏四·三那

尊卢氏三·枪兰

尊卢氏二·革池

尊卢氏一·秦枪

伏羲氏十五·团暤

赫胥氏五·伏秧

赫胥氏四·归纹

赫胥氏三·肆杤

赫胥氏二·娍义

赫胥氏一·伏义

骊连氏五·团伏

骊连氏四·冠象

骊连氏三·团良

骊连氏二·施公

骊连氏一·泰望

伏羲氏十四·圭嬜

栗陆氏三·河圭

栗陆氏二·起望

栗陆氏一·伏安

伏羲氏十三·晁安

中央氏五·隋秦

中央氏四·曲秦

中央氏三·伏案

中央氏二·节触

中央氏一·象伟

伏羲氏十二·象团

柏皇氏四·佘蓄

柏皇氏三·郁莟

柏皇氏二·可塑

柏皇氏一·伏显

大庭氏三·随象

大庭氏二·姯印

大庭氏一·新印

伏羲氏十一·印枪

伏羲氏十·羲暤

伏羲氏九·伏泰

伏羲氏八·嬑节

伏羲氏七·少昊

伏羲氏六·昊嬟

伏羲氏五·太昊

伏羲氏四·师嬟

伏羲氏三· 嬟移

女娲补天拯救万民(下)

女娲补天拯救万民(上)

伏羲开创远古文明(下)

伏羲开创远古文明(上)

伏羲女娲氏政权

氏族联盟时代

燧人氏时代

有巢氏时代

人皇时代

地皇时代

天皇时代

盘古时代

原始初民时代

《中华远古帝王谱》卷 首 

《中华远古帝王谱》序  

《中华远古帝王谱》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