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畔的藝術私塾 溪雲自然,樂天真 本展览于3月22日—5月21日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三楼书画厅展出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后名璜。小名阿芝。字渭清,又字兰亭,又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寄萍堂主人、三百石印富翁等。 他生于湖南省湘潭县杏子坞星斗塘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白石幼而好学,四五岁时,祖父齐万秉用火钳在炉灰上写字教他认读,他能过目不忘。八九岁时,母亲将椎稻草剩余的谷粒换得钱,买了纸笔等,送他到祖父周雨若的蒙馆读了半年书。以后就辍学在家帮父亲牧牛、砍柴、照看弟弟。十一岁时,父亲教他耕田,但因体力难支,翌年改向叔祖父齐仙佑学做木工。后转从远亲齐长龄学做粗木作。十五岁后拜雕花名匠周之美为师,雕刻家具上的精细花纹。二十岁后,成为声闻乡里的雕花名手。所雕人物、花鸟虫鱼、得力于《芥子园画传》。 王槩、王蓍等编《芥子园画传三集》书影,乾隆刻本,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沁园夫子和师母五十岁小像 二十七岁拜胡沁园、王湘绮等为师,学习诗书画,开始了以画为生的一生......
“我希望永远用我的艺术维持我的生计.....” ——库尔贝 溪云观展一行 “有画展,要去看。有好画,更要多看、细看。见得多,学得多,自己才能画出好画”(对于绍语) “艺术之道,要能谦。”(1946年对胡橐语) “少小挥毫到老时,功夫辛苦自家知”(《题赪桐》诗散句) “破笔成家,于世何补。笔兮笔兮,吾将甘与汝终古”(《笔铭》) “要每日作画,不教一日闲过。”(对胡橐语) “三日为作画,笔无狂态。”(题画小记) “画中要有静气。骨法显露则不静,笔意躁动则不静。”(与郭味蕖论画) “任笔所之”(印文) “画中要常有古人之微妙在胸中,不要古人之皮毛在笔端。欲使来者只能摹其皮毛,不能知其微妙也。立足如此,纵无能空前,亦足绝空。学古人,要学到恨古人不见我,不要恨时人不知我耳。”(作画记)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与胡佩衡等人论画) “我是学习人家,不是摹仿人家,学的是笔墨精神,不管外形像不像。”(与胡橐语) “不要学习人家的短处,更不要把人家的长处体会错而变成了狂怪,因而就误入了歧途。”(与胡橐语) “小技人拾者则易,创造者则难。欲自立成家,至少辛苦半世,拾者至多半年可得皮毛也。”(引吴昌硕语告诸门人) “山水笔要巧拙互用。巧则灵变,拙则浑古,合乎天。天之造物,自无轻佻混浊之病。”(《老萍诗草》手记) “粗中带细,戏里有写。”(与胡佩衡论花草虫) “看似寻常实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古人诗句) “现在已经老了,如果倒退三十年,一定要正式画画西洋画。”(与徐悲鸿论画) “予之画稍可观者,在七十岁先后。”(与胡佩衡论画) “夫画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见古今之长,摹而肖之能不夸,师法有所短,舍之而不诽,然后再现天地之造化。如此腕底自有鬼神。”(弟子橐也属。) “余之画虾,已经数变。初只略似,一变毕真,再变色分深浅,此三变也。白石山翁并记。” “凡画动物,欲不似,画家本来不能为,欲似又不能免俗,此画难处。白石。”(题虾) “十年种树成林易,画树成林一辈难。”(题画山水) “余画小鸡二十年,十年能得形似,十年能得神似。”(对胡佩衡语) “作画贵写其生,能得形神俱似即为好矣!”(题画) “要知天道酬勤。”(印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