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者风范 大家气度——记著名书法家戴月

 书画雅苑 2017-03-26

来自于著名词人辛弃疾故里济南历城的戴月先生,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协会员,山东省书协理事,济南市书协副主席,山东画院高级画师,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稼轩诗书画研究院院长。他幼承家学并得著名书法、篆刻家徐鹤年先生启蒙,推崇颜柳,后宗“二王”,并潜心钻研魏碑。多年来,其行楷书法受武中奇先生指教,金文书法亲炙于蒋维崧先生门下。其书法艺术日益形成了豪放洒脱、酣畅淋漓、遒劲自然、飘逸隽永、字里行间洋溢着浓厚书卷气的风格。他多次举办书展,其作品多次获奖、入选各种书典并被全国人大、孔子研究院等单位收藏,成为蜚声当代、备受关注的学者型书法家。

自幼酷爱书法艺术的戴月,对书法艺术充满了近乎于宗教式的崇拜和执著的追求。在书法艺术的理解和修为上有着自己独到的见地和创作思路。他一直认为,作为一名书法家,不能只是从写字到写字,而应该注重书法以外的功夫,应当注重书法的学识内涵。于是,热衷于浩瀚博大的中国古文化的戴月,将艺术探索的桨橹探入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长河,博览群书,潜心苦读,钻研历史,滋养自己,以一丝不苟的严谨治学态度,淡泊宁静,志存高远,以悟性、禀赋和勤奋,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并走出了一条学术研究和书法创作相结合的道路。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任何人都无法全面掌握。对此,戴月选择了自己一直钟爱痴迷的金文(钟鼎文)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探讨。他通过汉代许慎《说文》中的六论理论,辩识金文字的整体结构,反复琢磨、仔细推敲字体的形态、规律和特征,揣摩不同铭文的风格,剖析金文字的内涵。《古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甚至哲学、历史等知识都是他多年刻苦学习掌握的内容。为深研古文字,他的刻苦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的金文书法创作,有了学养的支撑,更显得心应手。由“像”追“神”,从古文字中发掘美的要素,寻觅中华瑰宝的亮点,感受汉字形体蕴藏的独有的美感。平时,只要一谈到金文,他就神采奕奕。他说,这些铸刻在商周时代青铜器上的铭文,都是历史的重现,在某种程度上浓缩着一段凝重的历史,每一个字、每一道笔画都向我们昭示着一种苍茫和遒劲。这些金文拙朴庄重,典雅秀美,以特有的方式向人们张扬着时代的震撼力。这些活生生的古文字时常在戴月的脑海里手舞足蹈,在他的耳畔纵情地弹奏着金戈铁马的雄壮,在他的视野里生动地演绎着浩如烟海的变幻。对金文字的学习和研究使他的书法艺术别具一格的荡气凌云和自由放达。每当创作激情迸溢时,他就感觉手腕笔底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喷涌奔突,让他体验着书法艺术特有的魅力。

天长日久,戴月先生逐渐养成了一种淡泊于世的宁静心态,潜心钻研金文字的造型符号,书体的演变轨迹,同时,追塑其深厚含义,以在认识与实践上让自己的书法艺术走向纵深与本源。然而研究越深,越是感到自己的不足和困惑。于是,在通往艺术殿堂的道路上,他仰望追慕矗立于自己眼前耀眼的灯塔。上世纪九十年代,他投到了著名书法家、山东大学古文字专家蒋维崧先生门下,成为先生的弟子。蒋维崧先生也被戴月的虔诚和精神所打动,给予了他诚挚的教诲,可以说是尽传其所得之法和经验。对戴月,先生从读什么书,临什么铭拓,到用什么工具,如何欣赏金文书法,都进行了悉心指导,并拿出自己认为较好的铭文示范。就这样,戴月在先生的指导下,从金文字知识到金文字的外功修养上开始了勤奋的探索,他宏观寻道,微观探真,抚扫铜器铭文斑驳的锈迹干扰,透视古文字的真实面目,诠释金文字的内涵,将前辈金石家博取金石入印的功夫和构思融入书法中,体现文体的朴茂,注意行篆的自然,赋予字形动态美,使简捷中寓古质,苍劲中显情趣。十几年如一日,苦心钻研古文字的相关知识,对古文字书法有了全新的认识。他经常带上自己认为满意的“创作”到蒋先生家中请教。蒋先生对其作品总是沉下心来,耐心认真地观看,发现不妥的地方,就慢慢地拿起笔来,一边书写一边温和指教:“你看,这里我一般是这么写的。”戴月不仅向先生学习金文,还向先生请教如何更好地写好行书。在书法的继承和发展问题上,戴月也深得先生精要:艺术必须创新,但创新不是把一切旧的推倒重来;也不是否定传统、自毁艺术地去搞一些怪、野、丑的东西,而是在继承传统上的创新。戴月秉承先生的思想,使自己的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其书法日臻随心所欲、得心应手的境地。提笔濡毫,纵横捭阖,一气呵成,气贯长虹,荡漾着音乐般的律动。其行书作品墨气四溢, 令人沉醉于“目送飞鸿,手挥五弦”的意境,神驰于“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遐想中;其金文书法气息高古,字里行间蕴涵着古典书风、传统流韵,于平和中现华采,于俊逸中透空灵,别有一番耐人寻味的情致和浓郁的书卷气息。正如魏启后先生评介的那样: “智巧兼优,心手双畅。” 1993年1月,由山东省书协和山东省书画学会为戴月举办了个人书法篆刻展。当时,已是八十多高龄的蒋先生带病坚持参加了戴月的展览开幕式,观看了他的全部作品鼓励说:“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就好!”

多年来,戴月正是沿着这条路一步一个脚印走来的。他的书法艺术已为社会广泛认可。他多次随艺术交流团体赴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交流展览。同时,他还不断地将自己的金文研究成果,在报刊杂志上发表。2007年《联合日报》连载他关于金文释义的文章引起了较强反响。2000年,他编辑出版《金文的识认与书写》一书,之前,将书稿奉送蒋维崧先生审察。蒋维崧先生将书稿从头到尾认真审阅,并欣然用金文在扉页题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该书因论说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被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研究金文书艺的书法专著。此后,戴月又相继出版了《戴月金文书法字帖》、《金文书法疑难用字汇》、《戴月书法作品集》等,使其书法理论和书法功力达到了更高的境界。伫立于戴月先生的书法作品前,不论是凝望其整篇气势,还是细品其一笔一画,不时从其风神峻朗的书法神采中,领略到一种高深的才华学养,撼心启志,耐人寻思。每每屏心静气,咀嚼回味,更觉得是那样的幽深、典雅和旷古,令人仿佛在瞬间便跨越上百年、上千年的时空。

作为“学者型书法家” 的戴月先生,刚至知天命之年。他在书法艺术因“根深”而“叶茂”,因“根固”而“枝荣”,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构思意趣和风格面貌,确立了自己在社会书坛的地位。然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依然毫不懈怠地致力于金文字的研究和书法艺术的探索,临池不辍,笔耕不止,以师训为指南,传承着中国文化,在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齐鲁故地泼洒激情,锻造艺术的真谛和生命。(文/辛牧)

作者简介:

学者风范 大家气度——记著名书法家戴月

戴月,字子越,室名古铭轩,1948年出生于济南历城。几十年的墨池游弋,铸成了厚实的传统功底。多次发表书法论文,出版了书法专著《金文的认识与书写》、《金文书法疑难用字汇》、《戴月说文释字》、《戴月金文书法字帖》、《戴月书法篆刻作品集》等。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济南市书法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济南市政协第十一届委员。现任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刻字委委员,山东省书画学会理事、山东画院高级画师,济南市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中国书画学会名誉主席、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山东函授中心教授、山东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顾问、济南稼轩诗书画研究院院长。

作品欣赏:

学者风范 大家气度——记著名书法家戴月

杜甫诗《望岳》

学者风范 大家气度——记著名书法家戴月

杜牧诗

学者风范 大家气度——记著名书法家戴月

论语句

学者风范 大家气度——记著名书法家戴月

孟子公孙丑下句

学者风范 大家气度——记著名书法家戴月

苏东坡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