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濑叶氏早期的历史

 葉英敏 2017-03-26
 (代序)

    要了解古濑叶氏早期真正的历史,必须从古濑族谱序文着手,还有有关古濑叶氏人物的行状、墓志铭等典籍,但序文的真伪又要分辨清楚。
  仙游县古濑《叶氏历代族谱 叶氏历代族谱事迹·》里面只有一篇叶棠的序文《叶氏总序》;南安县凌云《南阳凌云叶氏族谱》里有两篇抄自古濑族谱的“古濑原序”,即叶雍的《叶氏谱序》和叶棠的《南阳叶氏谱序》;大田县香山《香山叶氏宗谱》里有三篇序文,即江万里的《叶氏家乘世系序》,叶棠的《重修叶氏清德族谱序》,叶雍的《南阳叶氏宗谱源流序》。
叶棠仙游的《叶氏总序》(没有写作时间)的内容和南安的《南阳叶氏谱序》(作于淳祐三年1243年)是一样的,比较原始,但和大田的《重修叶氏清德族谱序》(作于淳祐四年1244年)的内容差别比较大;叶雍南安的《叶氏谱序》(作于靖康元年1126年)内容也比较原始,和大田的《南阳叶氏宗谱源流序》(作于靖康元年1126年)的内容也是差别比较大;江万里的《叶氏家乘世系序》只有大田一篇(作于咸淳六年1270年)。
  《叶氏历代族谱 叶氏历代族谱事迹》现在看到的抄本说是清初真迹,可以看出,至晚在顺治之年,我估计应该更早;《南阳凌云叶氏族谱》的两篇序文说是明成化二十二年丙午(1486年)冬,从仙游宗人叶光美所藏的雍、颙、棠三公所著的谱里抄来的;《香山叶氏宗谱》的最前面是元朝的揭傒斯(1274—1344年)的题字笔迹“斯显”,有“奎章阁学士”和“揭傒斯印”两印;次之是元朝的“学士承旨新致仕”欧阳玄(1273—1357年)“为《叶氏家乘》书”的题词“簪缨济美谱牒重光”,再次之是与欧阳玄题词并列的宋朝马廷鸾(1222—1298年)“为《叶氏家乘》书”的题词“世德名宗”。这些题字题词的真实性是无可稽考的。
  叶雍和叶颙是古濑叶氏九世,他们是同时的人,都曾在太学学习,而叶棠是古濑叶氏十一世,他是叶颙的孙子。所谓雍、颙、棠三公著谱是不确切的,因为只有叶棠著谱,其他两人并没有著谱。当然也不能否定前人有修《古濑叶氏族谱》,《世系图》的保存就是一个证据,但到底是谁呢?没有确切的记载。他为古濑叶氏的史料保存做出了贡献,为叶棠著谱提供了方便。
  《叶氏历代族谱 叶氏历代族谱事迹》是叶棠原来的本子,成书比较早,所以只有叶棠的一篇序文,它反映了当时所能知道的古濑叶氏的历史。后来有人伪托了叶雍的序文,但它也反映了当时族谱记载的实际情况和当时所能知道的古濑叶氏的历史,这就是《南阳凌云叶氏族谱》里,明成化二十二年所抄的两篇序文的版本。成书于元朝的(假如的确是成书于元朝的,也可能是明早期的)《香山叶氏宗谱》里的三篇序文,全部是伪托的。这是和族谱里新增加的有关古濑叶氏上祖的世系和古濑叶氏以外叶氏族谱资料,在序文里的真实的反映。据《香山叶氏宗谱》说,序文还有很多,但都弃去不录,说明序文写得很差,其中应该不乏有伪托的。
叶棠序文 叶雍序文 江万里序文
仙游县 原始真实
南安县 原始真实 早期伪托
大田县 后来伪托 后来伪托 后来伪托

  北宋蔡襄的《尚书都官员外郎致仕叶府君墓志铭》,还有南宋林光朝的《左正奉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院使事南阳郡开国公食邑三千一百户食实封一千户授观文殿学士致仕赠特进叶公行状》及南宋杨万里的《宋故尚书左仆射赠少保叶公行状》等典籍,有关古濑叶氏早期历史的叙述,对了解古濑叶氏早期历史提供了线索。

  根据叶棠的序文《叶氏总序》来看,古濑始祖以上的祖先有四代,“居邑之西境上余村”,“皆簇于北岩院西山埔下”。到了叶棠的时候,却只有坟墓而没有名字传下来,但据伪托的叶棠《重修叶氏清德族谱序》,这四代都有了名字。《叶氏总序》说:
  在北岩坡下二冢,丁癸向者,四公之父母墓,十二代也;
  而余家山地名笋坑者,四公之祖父母墓,十三代也;
  延庆山,地名槐木者,又其上祖坟,而十四代也;
  有一区在上余之后山焉,原四公之上世十五代也。
  不仅如此,连古濑叶氏始祖的名字也没有留下来,叶棠称他为“四公”。从四公开始,才从“北岩之下”迁到古濑居住。因为古濑又叫“林田”,所以四公又称为“林田公”。《叶氏总序》说:
  吾祖四公循溪而下,转山之阳,有古濑之别地,林田之旧畦,相其土泉壤甘,曰:兹可以胥宇矣。
后世其知勉乎?以其有茂林修竹,依山临泉,故号:林田公。
  但据伪托的叶雍《南阳叶氏宗谱源流序》,四公也有了名字“与”了,其实这是从他的第三儿子的名“余”讹传下来的,在中国不可能有父子同名的。说明元朝才有了古濑始祖和他的上四代的名字。
  叶棠的序文记录比较客观,比较真实。
  他记录的始祖四公之次子曰二公,名失。但后来的族谱,有的作“天”,这是从“失”字形误而来的,有的作“式”,这是从“失” 音声误而来的。
  他记录的始祖四公之孙,余公的长子,本也名失,居西埔,但后来的族谱,余公的长子有的作“椿”者,有的作“桧”字,都是后世依其弟名“檀”的木字旁捏造出来的。
  古濑叶氏最可靠的祖先名字是《尚书都官员外郎致仕叶府君墓志铭》所记录的第三世的“檀(文中作“擅”)”公开始的,一直到宋朝灭亡时的第十三世“寿颐(“颐”也作“熙”)”,都是有典籍可查的。不知道蔡襄为什么只写到叶宾祖父檀的名字,上几代为什么没有写呢?

  古濑叶氏的祖先从哪里来的呢?我们当然不相信 “古濑叶氏上祖世系”,即“谌公世系”。那个世系套用的有福清、佛岭、南雄、古濑等叶氏。各家序文表述有关这个世系,时代混乱,前后矛盾,深究起来,不仅不合情理,也不符合历史。
  北宋蔡襄的《尚书都官员外郎致仕叶府君墓志铭》说:
  叶氏之先居丹阳,在唐、梁之际,有官于泉州者,属兵戈起,因留官下,子孙遂为今兴化军仙游人。
  叶先丹阳,官迁于闽,窒久而通,翰飞以振。
  这个“叶氏之先居丹阳”到底是什么时代呢?按各地自古流行的说法,是汉建安二年(197年)光禄大夫叶望(字世贤),由青州始渡江南迁,徙迁丹阳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那时代就太远了。而“在唐、梁之际,有官于泉州者”,是说比较近的时候。后梁是从公元907年开始。叶宾生于967年,那就只是60年前而已,就是叶宾的祖父叶檀的时候了。叶宾上面还有八代,可见并不是“在唐、梁之际”始来仙游的。古濑叶氏当官入仕是从叶宾开始的,祖父檀只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即使是父亲素、母亲陈氏也只是因儿子叶宾贵而被赠官和诰封的,所以看来北宋的蔡襄“有官于泉州者(仙游当时属泉州)”的说法是有溢美之嫌了。《尚书都官员外郎致仕叶府君墓志铭》说:王父讳檀。皇考讳素,能以儒书训子,致遂大其门,累赠太常少卿,皇妣陈氏追封颍川县太君。
  我们再看看南宋的林光朝是怎么说的。《左正奉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院使事南阳郡开国公食邑三千一百户食实封一千户授观文殿学士致仕赠特进叶公行状》说:公讳颙字子昂,其家牒为光州固始避地而南,今为兴化之属县仙游人。
  这是根据古濑叶氏当时的《家谱》说的,古濑叶氏是从光州固始县迁来的。似乎听过一种说法:很多福建人说祖先是早期从固始县来,是由于要和王审知套近乎(闽国:909—945年),才说是固始迁来的,后来相沿流传下来。我在山东莱州叶家泊看到的叶姓家谱,他们是元朝也是从固始县迁去的,所以不能一概否定很多福建人从固始县迁来的可能。何况闽国存在时间也不长。
同时代的杨万里《宋故尚书左仆射赠少保叶公行状》说:自黄巢乱中原,士夫避地南迁。叶氏仕于泉,因居焉。
   说古濑叶氏是由于黄巢起义,又由于在泉州为官,所以就没有办法回家而留居,但没有说从哪里“南迁”。这句话有如“有官于泉州者,属兵戈起,因留官下,子孙遂为今兴化军仙游人”一样。“叶氏仕于泉”也是溢美的。那么古濑叶氏是不是黄巢起义的时代来仙游呢?
黄巢起义从874年到882年,共9年。从起义开始到叶宾出生有93年,起义的时代也就是古濑叶氏始祖四公的时代。四公上面还有四代,所以古濑叶氏的祖先不是因为黄巢起义“因居焉”的。
  根据典籍也没有什么很大的结果,只知道来自固始县。当官而留居的证据比较不足,因为在哪里当什么官,都没有详细说明,如果是真实的,这是值得骄傲的,应该记录在案。

  按叶棠《叶氏总序》的说法,始祖四公的高祖是第一个入闽的。
  初自北而南也。唐元和间,吴元济乱蔡未平,中原用兵,江淮鼎沸。于是自北而南等平,淮楚膏粱大姓,携家而南,以避乱者,盖十室而六。
  我先祖自浙中,同堂兄弟四人,偕行入闽。
  凡遇山川胜丽,文物繁华之区,往往散处。
  这里说的是元和间避吴元济之乱从浙江入闽,而且同时入闽的有堂兄弟四人。这个说法与林光朝又有不同,是从浙江入闽的。
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闰六月,吴元济父吴少阳死,元济匿不发丧,伪造少阳表,称病,请以元济为留后。朝廷不许,吴元济据蔡州(今河南汝南),开始叛乱。元和十二年(817年)十一月,吴元济被俘斩于长安。吴元济之乱时间短,范围小,应该没有波及浙江的,不可能有那么大批的富人南下的。
  叶宾以上还有八代,即使算三十岁入闽,大概也是在757年入闽,这时候是唐肃宗的时候,距离吴元济叛乱还有几十年。说避乱而南,应该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
虽然时间对得上,但四公的高祖一定是因为战乱波及而南下吗?还是另有原因呢?
早期伪托叶雍的《叶氏谱序》综合了蔡襄和杨万里的说法:唐之季年,黄巢陷洛京,寇中原,江淮大扰,士大夫避乱者,携家多南迁焉。叶氏遂自丹阳徙居兴化军莆阳之仙游,盖不知其几迁而至也。
  认为南迁是躲避黄巢之乱的,从丹阳迁出,其中不知道迁移了几个地方,最后才在仙游落脚。这种说法当然是不正确的。在后来再伪托叶雍的《南阳叶氏宗谱源流序》说迁移了几个地方说得就很详细了。
  溯我古濑叶氏之族,自丹阳而肇迁雍州,迁光州固始县,徙浙之处州丽水,至闽之居兴化仙游,盖几迁而至于斯也,然其族或居于栝苍,或居于富沙,或居于长乐,又有居莆与泉之邑者(当时应该只有“泉”,没有“莆”),皆其始同陟也。
伪托叶棠的《重修叶氏清德族谱序》说得比上面这个更详细,连名字都有。
  皆出于丹阳之后焉。其后都尉之裔,有孝廉谌公,于东晋永和末年肇居雍州,至雍宗公迁居固始县。渡江之变,炎曾公徙居浙东丽水县。这些说得越详细越不可信,都是和“谌公世系”遥相呼应的。看来族谱跟有些事物是一样的,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越发展越详细,越有次序,但可惜不是真实的历史。“渡江之变”更是荒谬。

  最后不得不说“谌公世系”,它详细地描述古濑叶氏的历史。“谌公世系”产生于什么地方和什么时代?大家互相传抄,也给判断增加难度。“谌公世系”在广东、福建各地套用中有所增减的,以适应各地的需要,差异性很是厉害,年代很是混乱。通过对比各谱,古濑叶氏的“谌公世系”特别详尽,其他特别简略,有理由得出“谌公世系”出自古濑叶氏。
  其中“清公”当然不是古濑叶氏实有的人物。最近把“清公”攀附为陈元光的那个队正,这是由于圭塘从《漳州府志》看到史料而改成的,当然是没有根据的,时代差了几百年。
  “谌公世系”虽然存在几百年了,但是它是个伪托的世系,没有根据的世系,不合情理和历史的世系。
一个小百姓,逃到山区讨生活,经过几代人,地位有点起色,就要追溯祖先,可是已经模糊不清了,所以古濑叶氏到底从何而来,至今是个迷。这个没有结果的结果,就是最好的结果,胜过胡编的结果。上为本人之观点,愿以此讨教于方家。

圭塘25世孙小金马叶阿辉



   2012年11月9日于长泰县武安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