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同类型糖尿病如何避免降糖药副作用?

 大隆龙 2017-03-26

服用降糖药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式,然而不少降糖药容易出现副作用,例如磺脲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是低血糖及体重增加,其他少见的副作用有皮疹、过敏反应、白细胞减少等等。

为了避免或减少低血糖发生,患者除了不要过度节食、定时定量进餐、适时加餐以外,尽量不要选择强力、长效口服降糖药(如格列本脲),而且用药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

不同类型糖尿病如何避免降糖药副作用?

避免降糖药副作用遵守两个法规:

在各类降糖药当中,只有胰岛素促泌剂(主要指磺脲类,而格列奈类低血糖风险较低)才会导致严重的低血糖,其余各类药物在单独使用时很少引起低血糖。对于低血糖风险较大的糖尿病患者(如老年人以及脆性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选择低血糖风险较低的降糖药物。

双胍类药物最好在餐中或餐后服用,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消化道反应。另外,二甲双胍肠溶片比普通片消化道反应轻。

对于已经出现肾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最好选择通过胆道而不通过肾脏排泄的药物(如格列喹酮、诺和龙),这样就不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当然,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原则上应禁用一切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治疗。

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存在血脂异常、脂肪肝、肝功异常,对于这类患者,在用药期间要严密监测肝功能,如果转氨酶越来越高,应及时停药,改用胰岛素,必要时可给予保肝治疗。

尽量联合用药:

一般说来,药物副作用与用药剂量呈正相关,药物剂量越大,其副作用也相应增加。而采取联合用药,可以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减少每一种药物的使用剂量,从而大大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循序渐进用药:

部分糖尿病患者在最初服用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苹)、双胍类(如二甲双胍)等药物时,会出现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个别患者甚至因此而被迫停药。一般说来,胃肠道对药物的适应和耐受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使用这类药物时,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经过1~2周逐渐增加至治疗剂量,倘若一上来就足量给药,患者往往难以耐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