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用搐鼻法治疗黄疸型肝炎

 华佗追随者乡医 2017-03-26

摘要

中医外治与内治一样,均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知道,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等为理论基础。在生理上,脏腑与脏腑之间,脏腑与皮、肉、筋脉、骨等形体组织,以及目、舌、口、鼻、耳、前阴、后阴等五官九窍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它们相互协调,相互为用,脏腑的病变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转变,内脏的病变可以通过经络等反映到体表,体表的病变也可以通过经络等影响到内脏,所以可以利用体表与内脏的联系,在生理、病理的相互影响,有关的治疗操作通过经络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脏腑治体表之疾,从体表治脏腑之疾。本文就鼻疗法加以论述。以期把中药外治开辟为一种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

 中医外治法起始于《内经》,形成于仲景,发展于师机。清代外治专家吴师机之处:“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见解独到而精辟。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把中药外治开辟为一种重要的给药途径。

外治法中药通过皮肤吸收、灌肠吸收、鼻腔吸收、口腔吸收、眼部吸收、肺部吸收等途径,直接进入循环发挥药效,从而达到调节、促进、维持、恢复或代偿各种生理功能,克服病因、消除或减轻病理过程,调整各系统组织的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等。

目前用于肝病的外治疗法主要有穴位贴敷法、穴位注射法、灸疗法、鼻疗法、脐疗法、灌肠和肝病治疗仪等疗法,本文就鼻疗法加以论述。

鼻疗法:最早见于《肘后备急方》卷二·治伤寒时气温病方第十三:“比岁又有虏黄病,初唯觉四体沉沉不快,须臾见眼中黄,渐至面黄及举身皆黄,急令溺白纸。纸即如檗染者,此热毒已入内,急治之。若初觉,便作瓜蒂赤豆散,吹鼻中,鼻中黄汁出数升者,多差”。《圣济总录》、《幼幼新书》、《鸡鸣录》、《外治寿世方》对此法多有发挥。此法主要用治黄疸、黑疸,清代又用于阴黄,使用的药物主要有瓜蒂、丁香、赤小豆、韭根、葫芦瓤等。鼻疗法现在应用尚较少,但在临床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金匮》载“湿家病身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这是鼻疗法治疗黄疸的早期记载,医家们比较一致地认为是以苦丁香(甜瓜蒂)为主的药物吹鼻中治疗,如“苦丁香、白丁香、白胡椒等共为细末,取少许吹鼻中,治急性黄疸性肝炎。”有人以瓜蒂散(瓜蒂50g、赤小豆25g、生大米25g)喷鼻治疗慢性乙肝取得理想疗效。

开封民间流传治疗黄疸型肝炎的搐鼻方,70年代末家父偶得。因丧失小儿黄疸型肝炎较多,遂试用,每日早空腹搐鼻吸入极细药粉0.5-1g。片刻后鼻腔开始流黄色液体,连续治疗三天,小儿食欲大增,去黄效果堪佳。后用于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均可起到祛黄与增加食欲的功效。有食欲不振者吸入后亦可达到增加食欲的功效。这些例证基本说明了搐鼻疗法治疗肝病的作用是可靠的。

初步分析,其作用机理在于:(1)通过经络刺激使机体发生反应,正气驱邪外出,许多病人用药后经鼻腔排出黄色液体,是排出病邪的表现;(2)肺开窍于鼻,主一身之气,通过鼻与肺的关系,调整一身气血之运行;肺属金、肝属木,通过脏腑之间相克的关系达到治病驱邪的效果;(3)有些挥发性的药物,煎煮时会丢失,而鼻疗正可以吸收这些挥发性物质,是取之以气来治病的好途径,药物的作用通过吸入而得以发挥。

外治法的特点与优点体现在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起效快,局部疗效优于内治。拓展给药途径,与内治法相得益彰,不良反应少。现代研究认为,其具有无需经过肝脏代谢的优点。应用前景广阔,在当今“医药公害”、“药毒”的情况下,外治法不良反应小、安全、简便验廉,更受到欢迎。

外治法用于肝病的治疗,拓展了思路,开辟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提高了疗效。期待肝病外治疗法在治疗肝病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本文内容来源于《第六次民间医药学术年会暨首批民间特色项目交流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