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展览会到北大荒之一——建设中的北大荒展览会

 虚空之漂者 2017-03-27

从展览会到北大荒之一

——建设中的北大荒展览会

 

龚立人原创

 

许多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个严肃的事实,一场“伟大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它到底是对是错,是功是过,我无法估价,我无法确定,让历史去估价,让后人去评说。我只能说,我们曾处在这股洪流的前锋,我们确实做过,我们也努力过,当年我们确实曾一腔热血,我们最终也迷惘过。我们曾坚决地奔向了北大荒,我们又坚决地离开了北大荒。这是怎样的思绪,怎样的心态,这个深奥的课题,我说不清,只好留给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去思考,去探讨。

在这股洪流中,曾有过这样一朵浪花,它就是19646月至12月曾存在于北京的一个仅有四个展室的“建设中的北大荒展览会”。

1964年的春风,带着董加耕和邢燕子等人的消息,传遍了北京城,撩动着青年人的心。北京市应届高中毕业生中,不少人要放弃考大学,自愿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党感觉到了,国家感觉到了,于是以“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为题目、为立论、为内容在《人民日报》、《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上发表过文章。但还有不少中坚分子,给北京市委、市政府、团市委、市教育局写信,坚决要求去北大荒,而且,这批人大多是各学校的尖子生。

北京市委肯定了这批学生的热情,责成团市委和市教育局,在高中毕业考试后,从写志愿书的学生中挑选出50名奔赴东北农垦总局参观学习。这批学生分东西两路在北大荒的军垦农场考察、参观、学习;东路奔八五O、八五一、八五二、八五三、八五一一等农场。西路奔宝泉岭、青年、军川、二九O、二九一等农场。回到北京后,他们遵照北京团市委和市教育局的指示以北大荒赠送的实物和他们在参观过程中采集、收集的标本、拍摄的照片为展品,撰写了讲解词,在北海公园靠近西门的西岸,举办了“建设中的北大荒展览会”。

展览会共分四个展室,一室为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史,介绍了北大荒如何从房无一间、地无一垅的荒原上,建成了现代化的大规模的38个大型军垦农场。二室介绍北大荒丰富的资源。三室介绍北大荒人的革命传统。四室介绍1963年志愿去北大荒的北京知青一年来的工作、生活和成长的情况。

展览会从6月下旬至10月底闭馆休整,共展出110天,接待前来参观的北京市高初中学生近30万人次。这个展览会曾对19641965两年秋季的北京知青自愿报名去北大荒起了极大作用。那展览会的留言簿上,每天都记录着几百人决心奔赴北大荒的豪言壮语。

 

 

写于1991621 

作者:龚立人 1964年赴雁窝岛的北京知青

此文曾收入《雁窝岛人》和《走出雁窝岛》两书中

 

故纸寻珍之七   2008年整理。        2017/3/27上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