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芾“得笔”后,透露了哪些秘诀?

 图101 2017-03-27
书法理论

从传统的书学观念来看,书法技法的核心是笔法,这是因为笔法的要求决定了点画形态以及作品的章法布局。所以,对历代书家笔法特征的深入了解与透彻分析,是学习书法艺术、深入研究书法史的关键。


对于笔法,历代书家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其中,以北宋米芾的书写观念与实践最具特色。他的书作风格一向以结体多变、用笔爽劲著称。


它曾这样评价时人写字时的书法用笔状态,认为“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并称自己为“刷字”。“勒”“排”等描述用笔动作的词汇,正是他对别人用笔习惯的高度概括。并认为“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


宋 米芾 苏太简参政帖 6.8cm×19.6cm 上海博物馆藏


可以看出,“得笔”是对“勒”“排”等具体用笔特征的进一步概括性的总结。那么,“得笔”后的点划状态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米芾对此总结,认为:


“得笔则虽细为髭发,亦圆。不得,虽粗如椽,亦偏。”


“得笔”虽细亦圆,不得笔,即便再粗都是偏的。由此可知,“得笔”之点画状态与粗细无关,只在于点画是否圆。他还说,要在“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的状态下才能实现“得笔”之貌:


“筋骨皮肉,脂泽风神皆全,犹一佳士也。”


同时,米芾以为这种状态必须在“笔笔不同,三字三画异形,作意重轻不同”的状态下才可以实现,也即是出于天真且有“自然神异”之状。他还提出了一个颇有心得的练习方法:


“先写壁作字必悬手以锋抵壁,久之必自得趣也。”


此处有两个关键词,即“悬手”与“以锋抵壁”。


先来看“悬手”的作用,众所周知,伏案书写,手臂基本平行于桌面;题壁书写,手臂基本垂直于墙壁。但要注意,相对于前者来讲,后者要求手臂的活动范围更广、手腕的承载能力也要更强。


宋 米芾 研山铭 138cm×36cm 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从生理角度来看,再来看一下“以锋抵壁”的后果。


以笔锋抵壁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理解,从书写者角度来看,悬肘状态下仅仅依靠笔锋触壁无疑是对用笔稳定性的一种考验,将书者之“力”完全灌注于笔锋,其流露出来的线条必然圆浑中实、富有弹性;从书写技法层面讲,以锋抵壁在快速书写的状态下所体现出来的线条必定是厚实饱满、充满张力的。不然,米芾不会称赞“得笔”书迹虽“细”亦神气完备,不“得”则虽粗亦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