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度衡:肝胃百合汤临床运用体会

 杉木轩 2017-03-27


肝胃百合汤临床运用体会


胃百合汤(见《中医杂志~1987年第1期》是夏度衡教授等从肝论治胃脘痛的经验方,笔者以此方加减治疗各种胃脘痛,疗效十分满意。现仅就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粘膜脱垂和急性胃炎为例,谈几点体会。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徐某,男,36岁,1998年12月13日初诊。


诉胃痛5年余,经胃镜检查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用西米替丁、维酶素和胃苏冲剂等中西药治疗少效。现诉每于饥饿时则胃脘隐痛,进食后则逐渐缓解,每当受凉或进生冷食物则胃痛发作。肠鸣漉漉,便溏,大便中夹杂不消化食物,伴倦怠乏力,神疲不振。舌质淡红边有齿印,脉弦细。


综合四诊所得,证为脾胃虚寒,据夏老经验,拟疏肝和胃为主,佐温中健脾,处肝胃百合汤加减,柴胡、郁金,丹参、乌药、川楝子、黄芪、党参、升麻各10克,百合、蒲公英各15g,高良姜3g,甘草6g。12月9日复诊,诉胃痛明显减轻,饮食增加,大便次数减少且较前成形,药中病机,守上方出入15剂而安。


夏老经验,本方通过加减,可以用于脾胃虚寒之证。本例即表现为一派脾胃虚寒之象,除脉弦外并无肝胃不和见证。为印证夏老经验,权从脉弦而处以肝胃百合汤加减,不意竟获佳效。说明本例除脾胃虚寒外,其基本病机仍为肝胃气机失调 因脾胃虚寒故去苦寒之黄芩,加高良姜温胃散寒;脾气亏虚故加黄芪,党参、升麻益气健脾升阳。药证相符,加减得当,故有较好之疗效。


胃粘膜脱垂


胡某,男,38岁,1999年1月22日初诊。


胃痛2年余,曾行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粘膜脱垂,屡服西药无效。诉胃痞满而痛,进食后加剧,暖气稍减,伴灼热感,口干喜冷饮,纳差,倦怠乏力,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而数


既然胃镜检查已确诊为胃粘膜脱垂,权据周念兴经验(《中医杂志)1994年第2期),用升陷降逆汤加减;黄芪、枳实、乌梅、党参、佛手各15g、白术、术香、柴胡各10g,蒲公英15g+升麻、麦甘草各6g。6月28日复诊,谓服上方5剂诸症大减,此后屡次病作,服上方痛止,但灼热感依旧。


近来胃痛又作,照方购药7剂,疼痛不减。细询之,除上症外,尚诉抑郁叹气,大便不爽,便后每有不尽之感。悟及此乃肝胃郁热,兼脾虚不运之故,进拟疏肝和胃,佐健脾清热,方用肝胃百合汤加昧:百合、蒲公英各30g,柴胡、郁金、丹参、黄芩、乌药、川楝子、党参各10g,甘草6g。7月3日复诊,谓服药5剂,痛减十之七八,饮食增加,精神舒畅,效不更方,先后服用30剂,疼痛得止,灼热感消失 近做胃镜复查,胃粘膜脱垂已愈。


本例用升陷降逆汤虽屡屡有救,但停药则发。升陷降逆汤原为中虚气陷、胃气上逆之证而设,本例纳差乏力,但无头昏气短、大便溏泄等症,虽气虚而未至气陷;胃虽痞满而痛,但无恶心呕吐等症,胃气上逆亦不成立。既非中虚气陷、胃气上逆,故升陷降逆无效,势在必然。观其抑郁叹气,大便不爽,参以脉象,可知肝胃不和为其主要病机,故改疏肝和胃为主,佐以健脾清热,终致病愈。


急性胃炎


舒某,男,52岁,1999年2月10日初诊。


诉胃脘胀满疼痛10天,按急性胃炎治疗少效。就诊时伴不思饮食,时暖酸腐之气,矢气后胀痛减轻,大便溏泄每日10余次,有时便意不尽,舌红苔薄黄,脉弦而有力。追其因乃过食糯米汤元之故,审因辨证,当为饮食停滞致肝胃不和,拟疏肝和胃,佐以消食导滞,方用肝胃百合汤加味:百合、蒲公英各15g,柴胡、黄芩、乌药、郁金、丹参、川楝子、炒谷芽各10g,鸡内金12g,甘草6g。13日复诊,诉服药后,初则胀满疼痛加剧,继则暖气、矢气频频,肠鸣不断,随之胀痛大减,胃纳大开,继续守方3剂,胀痛消失,饮食正常。


夏老认为,胃脘痛的病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情志因素,二是饮食因素。对后者能导致肝胃不和,笔者颇有疑虑。本例由过食糯米汤元而致,故为印证夏老经验,用肝胃百合汤为主进行治疗,果药到病除。正如夏老所说,肝气之疏泄有赖脾胃之升降而畅达,故饮食伤损脾胃,脾胃气机壅滞,妨碍肝气之升散,致肝气郁结而克脾犯胃,加重胃脘疼痛。肝胃百合汤疏肝和胃,使肝气畅达,胃气和降,胃脘疼痛自愈。加谷芽、鸡内金消食导滞,使土不壅则木不郁,有助于胃痛的消除。


体会


笔者以往对胃脘痛从肝论治,仅限于有“肝”的临床见证者,且多以柴胡疏肝散或逍遥散为主加味,疗效并不满意。后根据夏老的经验参诸临床认识到,教科书所载肝胃不和之证,临床上并非全部具备,故运用本方时要象运用小柴胡汤一样,“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即在胃脘痛的基础上,或伴见抑郁叹气,或嗳气泛酸,或痛连两胁。或大便不爽,或脉见弦象,只要伴见其中一症,即可运用本方


夏老经验,对肝胃郁热或寒热相兼者,加入蒲公英以清肝胃郁热。笔者在运用肝胃百合汤时则不论何型均加蒲公英。


一则蒲公英入肝胃二经,有疏肝解郁,健胃清热之功,无其它解郁药有燥烈之弊,对肝郁日久,化火伤阴之证则更有疏而不燥,疏中有清之妙。因而对肝胃不和,化火伤阴之胃粘膜脱垂、萎缩性胃炎等病有较好疗效。

二是经临床证实,加入蒲公英,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这可能与蒲公英具有抗炎、保护胃粘膜、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有关。


“瞑眩”是指病人服药后产生一定的药物反应,一般情况下多是疾病向愈的征兆。有些病人在复诊时告诉笔者,服药后初则疼痛或痞满加剧,继则嗳气、矢气、腑鸣,疼痛或胀满随之减轻。笔者认为,这可能是肝得药力之助,恢复疏泄之功,气机得以畅通,脾胃运化功能逐渐恢复之故。


END

·

·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