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鳌专稿|劳动人口短缺,该怎么办?

 观心破执 2017-03-27

中国劳动力市场转型换代,制造业、职业教育制度都需配套发展



《财经》记者 沈忱 实习生 钱方宜/文 施智梁/编辑


“在人口红利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提高生产效率是非常积极的应对方法。如果10个人干的活8个人也能干,升级制造业可以产生同样价值。”3月25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时,回答了《财经》记者的提问。


李扬在“劳动力市场改革”分论坛上强调,2015年我国新增劳动的投入是-0.9%,也就是说中国已经面临着劳动人口短缺,劳动人口是16岁至64岁。“劳动人口的减少很致命,就算适龄妇女开始生育,也得16年后才能形成新的劳动力供应。”


东兴证券的研究报告中也呼应了李扬的观点。从人口结构来看,1962年后人口出生高峰期的劳动力已达到50多岁,未来几年每年会有2600万以上的人推出劳动人口,而每年新增人口仅1600万,剪刀差效应将造成每年劳动人口至少减少1000万,十年累计减少一亿有余,这对年轻劳动力需求量最大的制造业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劳动人口减少对制造业有直接影响。美克投资集团董事长冯东明曾表示,国内劳务成本不断提高,直接对家具制造这种劳动密集型行业带来影响。2012年前后,低劳动成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很多国内家具制造企业转投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美克开始升级制造,在保持现有工人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将工厂产能提高一倍。经过测算,工厂劳务成本会变为原来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在成熟运行之后,只需要两年时间,节省的劳务成本就能覆盖改造升级的投入。


因为人口红利渐渐消失,制造业的人力成本越来越高,企业逐渐向高端化自动化转型,可以覆盖日渐高企的劳务成本。


不仅劳动力短缺,劳动力市场还面临结构性失衡的问题。现在每年大学毕业生达八百万之多,但每年大学生就业都难,同时高级技术工人短缺。李扬认为,中国的教育没有培养技术性人才的机制。教育机制与劳动市场的不匹配会带来很大的就业问题,乃至社会问题。



意大利Ambrosetti资深合伙人Paolo BORZATTA有不同意见,他认为教育和培训是关键,但不是唯一的关键。未来的社会当中,整个工作环境和所需技能,与现在接受培训的技能非常不一样,变化非常快,这意味着要有一个体系,能够持续教育人们,而且从精神的角度上教育人们,让他们了解时代在改变,这一点非常重要。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全面转型,去产能的过程伴随着人员重置。原有的技术升级换代,原本的劳动力市场也得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发展。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表示,中国劳动力市场很复杂,短期内就有一部分实业工人,因为调整产能过剩的问题被解雇。面对未来的技术进步,如何调整劳动力结构,对于中国来讲,是非常严峻的。


其他国家是如何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同时,保障失业人群的福利?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校长白石隆表示,日本劳动力市场比较僵化,尤其是制造业,几乎不可能解雇任何一个人,因为他们都有就业保障。这是很严重的问题,日本过去二十年都没有办法把它变得更灵活。如果被解雇的人不仅能获得社保,而且能获得再就业的培训,才能有所改观。现在失业的这些人,会得到失业救济,时间长达半年到两年。但是有很多失业的人,年纪大了,本身已经很失望了,可能也不会再找其他工作,在提供就业救济的同时,我们应该要求这些人再重新接受培训和教育。


Aditya Birla Group高级总裁、首席经济学家Ajit RANADE 表示,印度的劳动法没有那么灵活,劳动法只适用10%的人,90%的劳动力是在无组织的行业,不受劳动法保护,比如:农业,自给自足;或者个体户,不受劳动法的约束。劳动法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印度有农业就业保障计划,如果在农村找不到工作的话,至少政府会保证给你100天的工作。劳动法只能解决一部分。


记者韩舒淋对此文亦有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