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容小觑的儿童慢性结膜炎

 蛋壳小妖 2017-03-27
不容小觑的儿童慢性结膜炎--论其病机与防治X

慢性结膜炎
【定义】一种发生于眼结膜的慢性炎症。以长期眼睛干涩、搔痒、畏光流泪等为特征的慢性眼病。 【病位】眼目 【病性】有虚有实。 【病势】虚证为当升不升,实证多邪气留恋。 【病因】久视伤目,反复感染,肝肾精血亏虚。 【基本病机】精血不足,目失所养,风热留恋。 【理论依据】 不容小觑的儿童慢性结膜炎--论其病机与防治
一、中医
1.慢性结膜炎的临床特征
慢性结膜炎多表现为眼干涩,搔痒、异物感,孩子喜欢用手挠眼,流泪、畏光、睑结膜充血等。干涩为失去滋养,属于精血不足。搔痒为风,外风可致,血虚亦生风。流泪、畏光、异物感为风邪(炎症)刺激特征。一方面,风吹伤津,眼更干涩;另一方面,风吹之处,一片狼籍,目更干涩,目更刺痛,孩子不得不抓挠,不得不产生更多泪水求其滋润。结膜充血为热证。以此推断本病之邪气为风热。
2.慢性结膜炎与急性结膜炎的关系
本病多继发于急性结膜炎之后,为急性结膜炎失治误治,迁延所致。急性结膜炎起病急,皆相染易,表现为眼睛红、肿、热、痛,流泪,搔痒,属于典型的热毒炽盛。因而,从病因病理角度推断:慢性结膜炎理应为急性结膜炎之后,余热未尽,热毒未肃清,风热邪毒留恋于眼目。
3.慢性结膜炎的病程特征
慢性结膜炎病程很长,常常经年累月。
久病多虚,久病及肾。肾精不足,失去濡养,才会眼睛长期干涩。同时,考虑到肝开窍于目,从而得出本病为肝肾亏虚,精血不足。
由于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不能濡养眼球,不能战胜邪气,致风热邪毒长期羁留。同时邪气已衰,难于化火,不似急性发作之热毒外迫内焚。正邪胶着,不弃不离,乃慢性过程。
二、西医
1.病因
慢性结膜炎病因分为感染和非感染两大类。
感染可因急性期治疗不彻底,病菌耐药迁延所致。也可因毒力不强的细菌、病毒、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感染所致。亦可因为眼周围的炎性病变如泪囊炎、鼻窦炎、鼻炎、倒睫、睑缘炎、睑板腺梗阻等,未矫正的屈光不正、斜视等也会引起慢性结膜炎。特别是戴隐性眼睛最易感染。
非感染性慢性结膜炎的发生则与环境和用眼习惯有关。不良环境如长期风沙、灰尘、烟雾、强光、有害气体刺激等。不良用眼与生活习惯主要为经常熬夜、睡眠不足、嗜烟过度、用眼疲劳等。近年来,长时间电脑操作,长时间上网等与慢性结膜炎的关系开始受到重视。“电脑视疲劳综合征”的主要症状类似于慢性结膜炎。另外,干眼症常常伴发或或加重结膜炎。长期使用化妆品,或眼药水也可能是该病的原因。
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感染性结膜炎发病逐渐减少,而非感染性慢性结膜炎越来越多。
2.症状
两眼异物感、烧灼感、眼睑沉重、发痒、摩擦感。病变累及角膜时,出现畏光、流泪、疼痛及视力障碍。
3.慢性结膜炎的免疫学机理日渐受到重视。
【治疗】
一、原理
扶正祛邪、消炎明目为本病基本治法。
正虚为主,重点补肝肾,养精血,平抑风邪。邪恋为主,重点清热、祛风、解毒。应注意增强孩子整体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
二、治法
1.中药:枸杞、玉竹、熟地、女贞子(滋补肝肾,益精血)、北五味、白芍、石决明(收敛缓急,止痒止痛)、桑叶、菊花、薄荷、夏枯草、车前草(清热解毒、祛风明目)、葛根(升提气机,托毒外出)、甘草、大枣(调和营卫)。
2.小儿推拿:补肾经、揉二马(滋补肝肾)、心肝同清、清天河水(清热、透邪),掐总筋、分手阴阳、捣小天心(祛风邪、高阴阳、和气血、止搔痒)、拿肩井(升提气机,增强适应性与抗病能力)、眼局部操作(①起式: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掐揉耳背高骨。②轻揉眶周。③按揉四白、迎香,点睛明。④振泪腺。⑤振泪囊)
3.西医治疗:细菌感染者应用抗生素滴眼液治疗;病毒感染患者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过敏性因素引起者,祛除病因及诱发因素,同时应用抗过敏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
【调护】
1.合理安排生活,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劳逸结合。避免阳光直射,防止紫外线照射。
2.做好用眼卫生,保护眼睛清洁,避免感染。急性期正确治疗,防止迁延。不宜长时间注视电视、手机,控制电子设备使用。
【支撑材料】
《审视瑶函·白痛》“不肿不赤,爽快不得,沙涩昏朦,名曰白涩。”
《审视瑶函·粟疮症》“粟疮胞内起,粒粒似金珠,似脓脓不出,沙擦痛无时。脾急开张涩,需防病变之。”
《诸病源候论·目涩候》“目,肝之外候也。脏腑之精华,宗脉之所聚,上液之道,若悲哀内动腑脏,则液道开而泣下,其液竭者,则目涩。又风邪内乘其腑脏,外传于液道,亦令泣下而数欠,泣竭则目涩。若腑脏劳热,热气乘于肝,而冲发于目,则目热而涩也,甚则赤痛。”
《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目赤烂眦候》“此由冒触风日,风热之气伤于目。”
《秘传眼科龙木论·暴风客热外障》“此眼初患之时,忽然白睛胀起,都覆乌睛和瞳人,或痒或痛,泪出难开。”“此是暴风兼客热,来侵肺脏不安宁。”
《眼科菁华录·时复之病》“类似赤热,不治自愈,及期而发,过期又愈,如花如潮,久而不治,遂成其害。”
《证治准绳·杂病》“目痛有二,一谓目眦白眼痛,一谓目珠黑眼痛。盖目眦白眼疼属阳,故昼则疼甚,点苦寒药则效。经所谓白眼赤脉法于阳故也。目珠黑眼疼属阴,故夜则疼甚,点苦寒则反剧。经所谓瞳子黑眼法于阴故也。”
《银海精微·不赤而痛》“问曰:人之患眼,不痒不赤而痛者何也?答曰:气脑虚也,荣卫不和,气血凝滞亦有也。七情郁结,肝风冲上,脑中风气相攻,故不痒不赤而痛。初患急服药,恐变为五风内障难治。宜服透红匀气散、川芎散、助阳和血汤。”
《银海精微·眼内风痒》“问曰:人之患眼,遇风痒极者何也?答曰:此因肝虚,合畜风热,胆经风毒上充入眼,遂遇风受痒。宜洗,服本乌蛇汤、补胆汤。”
《银海精微·痒极难忍》:“痒极难忍者,肝经受热,胆因虚热,风邪攻充,肝含热极,肝受风之燥动,木摇风动,其痒发焉。故诸痒属虚,虚则痒,诸痛为实,实则痛。有黑珠痒者,有眼弦痒者,点以丹药,或煨姜摩擦,泪通痒止,或湿痒用碧天丹洗,侵晨洗以盐汤,或入桑白皮防风荆芥薄荷之类。问曰:眼迎风受痒者何也?答曰:肝肺二经受风邪也。治法:痒时用三霜丸、拨云散、棉裹散,洗用去风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