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膳陇原」党参茯苓粥

 昵称39831613 2017-03-27

「药膳陇原」党参茯苓粥

「药膳陇原」党参茯苓粥

【药膳陇原】党参茯苓粥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医学药食同源文化,充分发挥中医药养生保健和治未病的优势作用,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满足人们对药膳养生防病、治病疗疾、康复疾病的需求,甘肃省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省中医院专门组织专业人员编写了适合于中医工作者以及食品、保健食品研发人员和广大药膳食疗爱好者使用的《甘肃药膳集锦》,小编将给大家细细介绍:

「药膳陇原」党参茯苓粥

党参茯苓粥

「药膳陇原」党参茯苓粥

【原料】

甘肃党参、茯苓各15g,生姜3g;粳米50g。食盐少许。

【做法与用法】

先将党参、茯苓、生姜洗净,生姜还需切片,加水煎煮取汁,备用。粳米加水煮粥,粥成后加入药汁,再入食盐调味。分2次食用。

【适用人群】

本方具有益气温中、健脾养胃的作用。适用于气虚中寒、脾胃不足引起倦怠无力、面色?白、饮食减少、食欲不振、反胃呕吐、大便稀薄等的调养。亦用于脾胃虚寒型溃疡病、慢性胃炎所致胃脘痞闷、脘腹冷痛等的调治。

【组方诠解】

本方原名“参苓粥”,由党参、茯苓合生姜、粳米组成。方中党参、茯苓皆属味甘性平之品,均主入脾经,党参具健脾益气之功,茯苓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之效;生姜温中散寒、开胃醒脾,粳米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全方合用,具益气温中、健脾养胃之功,宜于中焦脾胃虚寒诸证的调理。

【甘肃党参基本情况】

党参为中国传统中药材之一,是人参的替代品,为补气、健脾佳品,在我国部分地区也有将其食用调补的习惯,原国家卫生部早就将其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其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根。清·张山雷《本草正义》记载:“(党参)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赵荩臣《党参新研究》指出:“人参为温补峻烈之剂,用以峻补五脏之君药,党参为平补和缓之剂,用以滋养脾胃之要药。”因其功能与人参相似,秦始皇统一天下设上党郡(今山西省长治市一带),为党参的最早发现地,故名党参。

植物党参主产于甘肃、山西、陕西等地(甘肃出产的党参称白条党;山西出产的党参称潞党,上党郡唐朝改称潞州);植物素花党参主产于甘肃(纹党);植物川党参主产于四川、重庆等地。药材党参品种多,质量参差不齐,以山西潞党和台党(五台山野生党参)、甘肃纹党与白条党最为道地。甘肃党参多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是党参的重要生产基地,主产于甘肃陇西、渭源、定西(现定西市安定区)、文县、甘谷、秦安、会宁、临洮、舟曲等县区,产量居全国之首,甘肃省陇药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2013年5月29日印发《陇药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发展规划》公布:“2011年(甘肃省)种植党参50.96万亩、产量7.87万吨。”甘肃纹党主产于文县、舟曲等地,原为野生,现为家种,商品纹党保持了“身条粗大、狮头蛇尾、参纹粗壮、皮松肉紧、质地柔轻、断面菊心、香气浓郁、味道甘甜、嚼之无渣”的品质特点,在全国党参质量鉴定中名列第一,获得国家原产地标记认证。甘肃白条党主产于陇西、渭源等地,是20世纪60年代由山西引种落户并发展起来的名牌产品,在甘肃省种植面积广、产量大,所产党参体胖梢长、色泽乳白、清香甘甜而受到人们的青睐,“陇西白条党参”、“渭源白条党参”获得国家原产地标记认证和甘肃省著名商标与证明商标认定,渭源县还被中国农学会、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授予“中国党参之乡”称号。

中医认为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二经。功能补脾益气、养血生津。主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热病伤津所致体倦、乏力、食少、泄泻、头晕、面黄、口干等证。也是年老体弱、病后体衰者的调补药食佳品。党参药用多配合他药同用。既可直接含服、炖服,也可煮粥、炖汤、做菜,或打粉制糕饼食用;或泡茶、浸酒饮用。

党参含甾醇、党参苷、党参多糖、党参内酯、蛋白质、维生素B12

现代研究证明,党参能调节胃肠运动,有抗溃疡的作用;能增强免疫功能与抗病能力;有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有明显升高血糖的作用;能升高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对化学疗法及放射疗法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升高作用。另外,党参还有抗衰老、抗缺氧、抗辐射等作用。

本文内容由甘肃省中医院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