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凝心聚气博采众长努力开创印学新局面副社长宋玉磊谈商丘篆刻发展

 朽木花开 2017-03-28

任何一种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形式,概言之,印社便是篆刻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外在形式;应天印社作为商丘金石篆刻爱好者学习交流的平台应运而生,无疑为有着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归德古城填补了空白;换言之,印社是篆刻队伍的一种存在形式,篆刻艺术的发展,说到底就是篆刻队伍的发展,只有不断地出作品,出人才,出名家,出旗手,才能谈到发展,谈到繁荣。下面,我就如何加强商丘篆刻艺术事业发展,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加强团结,努力凝心聚气,提升团队精神。要努力改变群体意识淡薄、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现状。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任何事业要发展要壮大,都要靠大家携手合作,共同努力,仅凭个别人的呐喊、奔走与奋斗不行。商丘篆刻艺术的发展,要靠我们金石篆刻爱好者的共同努力,携手合作,献计献策,积极营造并形成一个良好的印学氛围。作为印人,仅凭坐在自己的书斋里苦思冥想,缺少同行间的切磋交流,这条路走起来就会举步维艰;没有一支团结合作的篆刻队伍,甚或相互贬斥、彼此拆台,以至于“文人相轻”“冤家相抵”,发展就无从谈起。所以,要想走好篆刻这条艺术之路,就必须做篆刻艺术的欣赏者、传播者、普及者、公益者,从而走上“众人划浆行大船”的康庄大道,不断促进商丘的篆刻艺术事业繁荣兴旺。

凝心聚气博采众长努力开创印学新局面副社长宋玉磊谈商丘篆刻发展

其次,能者为师,善于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热爱篆刻艺术、从事篆刻艺术的人,没见过大师不要紧,但没见过高手治印的过程,不知道高手如何奏刀,甚至连他们的原作原石都没有见过,可以想象自己的治印水平怎样提高。一个印人如果没有一种远大的胸怀,他的作品就缺乏正大气象,就缺乏艺术品位,就缺乏那种让观者站在作品前大发感叹的艺术感染力。为此,要破除固步自封的观念,在“借鉴”二字上多下点功夫。要努力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高规格的展览,有条件时也可到西泠印社去看看、去听听。要谦虚谨慎,以能者为师,虚心向能者请教,敢于和高手切磋交流,学人之长,克己之短,从而在开阔的视野中不断除弊纳新、完善自我。

凝心聚气博采众长努力开创印学新局面副社长宋玉磊谈商丘篆刻发展

再次,善于积累,增强印外功夫,逐步提炼升华。从某种意义上说,篆刻艺术水平的提高,是靠自己的学识修养“养”出来的,而不仅是靠玩弄技巧“刻”出来的。你不读书学习,就不懂得历史,不懂得艺术,不懂得审美,不懂得精神文化的内涵。篆刻发展几千年,20世纪以前,成百上千的人都在磨石治印,但创作出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优秀作品、留下名姓和知名度的印人有多少?屈指算来不过几十人。所以说,篆刻是一种具有极高要求的艺术。苏东坡所谓书法“我书意造本无法”“书出无意于佳乃佳”的观点,无疑是总结了王羲之、颜真卿等古贤于书法的经验后提出来的。意思是说,书法艺术是平时知识积累、学识修养达到一种境界时“无意识”状态下流泻出来的,而不是死下功夫日课三纸“练”出来的。篆刻也是同理,如果你没深厚的印外功夫,就不会有人们常说的“悟性”,就不能理解篆刻艺术真谛,即使耕石一生,也未必刻出个真正意义上的篆刻家来。所以,作为商丘印人,尤其是应天印人,更应当扎扎实实做好学问,不断从古城深厚传统文化底蕴中汲取营养,学问做多了,“悟性”自然也就有了,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凝心聚气博采众长努力开创印学新局面副社长宋玉磊谈商丘篆刻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