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例与肺门及胸膜关系比较密切的肺结核

 panyunbo 2017-03-28


来源:熊猫放射      作者:花人青

第一例


男性,34岁,咳嗽、胸痛5月,加重伴咯血20天。


术后病理:左下肺结核。


临床:青年患者,咳嗽、咯血;

定位:左下肺背段近肺门处;

形态:不规则团块状,浅分叶;

密度:不均质强化;

支气管:背段支气管略变窄;

周围:小结节(卫星灶);

淋巴结:纵隔、肺门未见明显增大淋巴结。

鉴别诊断:中央型肺癌。




第二例


男,37岁,进食阻挡感伴咳嗽近1个月。

胃镜:距门齿25cm食管见一2×2cm粘膜下隆起。

PET-CT提示:左肺下叶FDG代谢增高软组织肿块伴纵隔内FDG代谢增高淋巴结,考虑为左下肺肺癌伴纵隔内淋巴结转移。


术后病理:左下肺结核,纵隔淋巴结结核。


临床:青年患者,咳嗽、进食阻挡;

定位:左下肺背段近肺门处;

形态:不规则团块状,浅分叶;

密度:等密度,强化较明显,幅度约40HU,密度较均匀;

支气管:无狭窄或闭塞;

周围:未见明确卫星灶;

淋巴结:纵隔左下气管旁(4L)肿大淋巴结;

鉴别诊断: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




第三例


女,29岁,患者6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白色泡沫粘液痰,伴胸闷、胸痛,呼吸时疼痛明显,午后及夜间低热,体温多在37-38℃之间,夜间盗汗。


肺结节穿刺活检:慢性肉芽肿性炎伴凝固性坏死,首先考虑结核。


临床:青年患者,咳嗽、咳痰、胸痛、低热、盗汗

定位:双肺胸膜下,多发;

形态:结节状,大小不等;

密度:等低密度,不均质强化,中心坏死;

周围:胸膜增厚、粘连;未见卫星灶;

支气管、淋巴结未见异常;

鉴别诊断:肺癌、转移瘤、炎性假瘤。




第四例


男,35岁,发热、咳嗽,右胸不适



术后病理:右下肺结核。


临床:青年患者,咳嗽、发热、胸痛

定位:右下肺后基底段胸膜下,单发;

形态:结节状,浅分叶,少量晕征;

密度:较低密度,欠均匀;

周围:胸膜明显局限性增厚、粘连;未见卫星灶;

支气管、淋巴结未见异常;

鉴别诊断:肺癌、炎性假瘤。




小  结

  • 发病年龄:多见于青年患者;

  • 临床表现:咳嗽、发热等;

  • 影像表现:单发肺门结节,胸膜下单发或多发结节,实性,不均质强化,纵隔内可见增大淋巴结,邻近胸膜局限性增厚。非结核好发部位,周围卫星灶少见。

出现上述情况时,需考虑到肺结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