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熊猫放射 作者:花人青 第一例 男性,34岁,咳嗽、胸痛5月,加重伴咯血20天。 术后病理:左下肺结核。 临床:青年患者,咳嗽、咯血; 定位:左下肺背段近肺门处; 形态:不规则团块状,浅分叶; 密度:不均质强化; 支气管:背段支气管略变窄; 周围:小结节(卫星灶); 淋巴结:纵隔、肺门未见明显增大淋巴结。 鉴别诊断:中央型肺癌。 第二例 男,37岁,进食阻挡感伴咳嗽近1个月。 胃镜:距门齿25cm食管见一2×2cm粘膜下隆起。 PET-CT提示:左肺下叶FDG代谢增高软组织肿块伴纵隔内FDG代谢增高淋巴结,考虑为左下肺肺癌伴纵隔内淋巴结转移。 术后病理:左下肺结核,纵隔淋巴结结核。 临床:青年患者,咳嗽、进食阻挡; 定位:左下肺背段近肺门处; 形态:不规则团块状,浅分叶; 密度:等密度,强化较明显,幅度约40HU,密度较均匀; 支气管:无狭窄或闭塞; 周围:未见明确卫星灶; 淋巴结:纵隔左下气管旁(4L)肿大淋巴结; 鉴别诊断: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 第三例 女,29岁,患者6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白色泡沫粘液痰,伴胸闷、胸痛,呼吸时疼痛明显,午后及夜间低热,体温多在37-38℃之间,夜间盗汗。 肺结节穿刺活检:慢性肉芽肿性炎伴凝固性坏死,首先考虑结核。 临床:青年患者,咳嗽、咳痰、胸痛、低热、盗汗; 定位:双肺胸膜下,多发; 形态:结节状,大小不等; 密度:等低密度,不均质强化,中心坏死; 周围:胸膜增厚、粘连;未见卫星灶; 支气管、淋巴结:未见异常; 鉴别诊断:肺癌、转移瘤、炎性假瘤。 第四例 男,35岁,发热、咳嗽,右胸不适。 术后病理:右下肺结核。 临床:青年患者,咳嗽、发热、胸痛; 定位:右下肺后基底段胸膜下,单发; 形态:结节状,浅分叶,少量晕征; 密度:较低密度,欠均匀; 周围:胸膜明显局限性增厚、粘连;未见卫星灶; 支气管、淋巴结:未见异常; 鉴别诊断:肺癌、炎性假瘤。 小 结
出现上述情况时,需考虑到肺结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