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拍预告】晚清神奇水族馆:赵之谦《异鱼图》

 alayavijnana 2017-03-28






土人呼 海猪

鱼身豕首

小者亦数百斤

肉不堪食

取以为油点灯

蝇不敢近

……



赵之谦 异鱼图

手卷 设色纸本

咸丰辛酉(1861年)作

引首:35.5×92 cm 画:35.5×224 cm

 

出版:

1.《悲盦剩墨》第二集,西泠印社,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

2.《南画大成》第六卷翎毛虫鱼,日本兴文社,1937年。

3.《二金蝶堂遗墨》,西川宁编,二玄社,1979年。

4.《赵之谦作品选》,第60-61页,小林斗盦编,日本东方书店,1990年。

5.《赵之谦书画集》(上),第12-15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

6.《赵之谦书画集》第二集,第19-21图,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

7.《赵之谦传》,第39页,国立历史博物馆,2002年。

8.《赵之谦研究》(上),第205页,荣宝斋出版社,2008年。


←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





在晚清艺术史上,赵之谦(1829—1884)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在绘画上,他是“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其以书、印入画所开创的“金石画风”,对近代写意花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书法上,他是清代碑学理论的最有力实践者,其魏碑体书风的形成,使得碑派技法体系进一步趋向完善,从而成为有清一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隶诸体上真正全面学碑的典范;在篆刻上,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广为取法,融会贯通,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创造性地继承了邓石如以来“印从书出”的创作模式,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人都从他处受益良多。



但这位大家的一生,却颇为坎坷。清道光三十年(1850),时年二十二岁的赵之谦,为避太平天国之乱,来到杭州并在缪梓(江苏溧阳人,清末官吏,历宁波、杭州知府)幕中谋事,结识诸多好友,学识大进。十年后,战火延及杭州,缪梓战死,缪幕遂解散。



1861年,为生活所迫的赵之谦首次来到温州,并在瑞安找到一份临时差役,在瑞邑干海防巡视事务,并在当地结交了大批当时的名士与官宦。其中交往最密切的当属江湜、丁文蔚、陈宝善等人。江湜字弢叔,比赵之谦大11岁。丁文蔚号蓝叔,比赵之谦大2岁,加上赵之谦号撝叔,三人都以金石书画擅名江浙,同聚温州,诗文唱酬,交往密切,以兄弟相称,时称“东瓯三叔”,传为一时佳话。



在温州期间,赵之谦创作了大量的书画印精品。这些作品在其一生艺术历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最为著名的当属“瓯中三图”——《瓯中草木图》(今藏东京国立博物馆)、《异鱼图》和《瓯中物产图》(今藏荣宝斋),描绘的都是赵之谦此前从未见过的花木和奇形怪状的海中物产,这种题材的绘画在画史上亦属仅见。



《异鱼图》是赵之谦根据见闻,结合古人记载所画,画的不是标本,而是进行了艺术创作。是图描绘了异鱼15种,虽参差向背,大小各异,却能疏密交错,繁而不乱,笔笔相生、物物相需,有一气呵成之势。造型准确生动,小者如马鞭鱼,大者如海豨,繁者如八足章鱼,均取象写意,极富生气。而鬼蟹、石蜐、琴虾等最小者,绘者亦能准确生动地随笔而出,现其肥美鲜活之态。设色清雅明净,其中沙噀、锦鱼工等以深浅赭石以没骨叠色渍染而成,浓淡深浅,曲尽其妙。而海豨、燕鱼工则以水墨皴擦烘染之法成之,层次分明,极具质感。此图所画异鱼,不论大小,其下皆有考证题识,所书小中见大,精气内敛,颇具金石气,为广见闻,资考订,足备一方物产之资料。



是卷胡澍题引首,费念慈题签,另有江湜、刘焞、陈宝善等题跋。此《异鱼图》历来为藏家所重,曾经徐子静、刘世珩、林熊光等人递藏,流传有序,弥足珍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