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0年前,天才赵之谦画下这张叹为观止的“海鲜大拼盘”,看他怎么画的皮皮虾

 老饕餮518 2017-06-07


原创优质出品 严禁复制转载


赵 之 谦异 鱼 图




今天要说的是一张奇画,来自一位奇人。


大概是几年前,开始流行吃一种清蒸海鲜,把一堆亮锃锃还带着海水味的海鲜直接丢进蒸汽锅里,锅底铺上大米,看着海鲜们一个个扑腾着牺牲,水汽聚到锅底,海鲜熟了,海鲜粥也能熬好了。一锅吃完,眉毛直接鲜掉。


这锅里最好吃、点击率最高的,就是皮皮虾。


不久前,我们在中国嘉德的库房里见到了这样一张奇画,来自150多年前的晚清。


一个生在绍兴的天才画家,逃难一路到了温州海边。大概是过去海鲜吃得少,他一口气画下了那几个月里吃过的十几种海鲜,还一直贴身带着这张画,到处请好朋友题跋。


对,里头竟然就有皮皮虾。


有专家拿着这张画去一一比对,发现,里头有许多海鲜现在已经吃不到了(他说,大概是被吃完了)。

 

画里的皮皮虾


画海洋生物,只是这张画的一奇。


更精彩的,是这张画完全不拘泥于传统的绘画程式,构图、笔墨……全然出乎人所料。这和画家擅于金石有关,但即便你并不太懂这是什么意思,当画卷打开时,也完全会为画中不囿陈规所惊叹——澎湃的肆意,全然来自画家的才情。


这样的作品,在天才一生中也不多见。尤其,这位天才一生并不如意,作品大多是为应酬还债而作,而他在温州的三件作品,却是完全发自内心喜好。我们今天要谈的这张画,更是其中叹为观止的杰作。


现在,慢慢来读这张画,从这位画家开始,他就是——赵之谦。



赵之谦 四十二岁石刻像



杭州丁家山的半山腰上,有块不起眼的墓址纪念碑。


碑旁开着小白花的丛丛灌木,名叫六月雪。据说,当年吴昌硕的日本弟子河井仙郎特别来此扫墓,摘了一枝带回东京,年年都开得繁茂。


河井仙郎专程来西湖边寻找的,正是赵之谦。


赵之谦是清代著名的金石书画家,尤其在金石上,完全是个天才。齐白石有过这么一段评价:“刻印者,能变化而成大家,得天趣之浑成,别开蹊径而不失古碑之刻法,从来唯有赵撝叔一人。”


书画也是。赵之谦是清代在正、行、篆、隶诸体上真正全面学碑的典范,并以金石入画,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新境,成为“海上画派”的重要先驱之一。


有才自然狂傲。赵之谦穷尽一生想求得一个功名,却并不乐意拍马屁。上司让他画画,他盖章“老子不高兴”;想花点钱买个官当当,但全国1729个县都要等,索性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


他说:邓石如天分四人力六,包世臣天三人七,吴让之天一人九,至于我赵之谦,则是天七人三。


但他也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命运好像给他设置了“Hard模式”:赶上了清末最动乱的时代变局,一生官运财运都不佳;22岁做“绍兴师爷”,却一直为生计奔波;35岁起连续三次上京会试一再失败,最后靠着卖字画与师友筹措的一笔钱,买了一个江西小官,没想到管辖地非常之穷,56岁那年,赵之谦在任上病故。


一生谋求仕途不得志,却在“业余爱好”上登峰造极,这便是赵之谦。《异鱼图》来自他人生中最奇幻的一段海边“历险”,正是在他才气最盛的30多岁。


 赵之谦 异鱼图 


赵之谦 异鱼图

手卷 设色纸本

咸丰辛酉(1861年)作

引首:35.5×92 cm 画:35.5×224 cm

 

钤印:

澍印(白)安定(朱)赵氏之谦(白)

签条:

异鱼图。西蠡。

鉴藏印:

曾在潜庐寄赏(白)朗庵平生真赏(朱)晋安郡王之裔(白)朗庵秘玩(白)镏(白)世珩审定(朱)徐氏子静秘笈(白)熊光审定(朱)机盦心赏(朱)林氏宝真(朱)宝宋室(朱)贵池文献世家(白)曾经贵池南山邨镏氏聚学轩所藏(白)林氏朗庵秘笈之印(朱)子静审定(朱)


(题识详见后文)


咸丰十一年(1861),是咸丰皇帝在位的最后一年。


这一年很特别,大清内忧外患不断,一边要忙着镇压太平天国,一边又赶上第二次鸦片战争割地赔款,正面临天崩地裂的阵痛。


身处其中的赵之谦,感受强烈。


两年前,三十一岁的赵之谦好不容易考上举人,看到点希望,谁知第二年太平天国的战火绵延至杭州一带,赵之谦跟随的恩师缪梓战死,生活重新陷入困顿。眼看着家里十口人就要揭不开锅了,只好另寻出路。


为谋职养家,赵之谦第一次南下去温州。


对这个一直身处内陆的绍兴人来说,温州这个沿海城市太陌生了,一切前途未卜,生活环境更是,尤其在瑞安,台风动不动就来,到处都是蚂蚁老鼠肆虐。


但他也发现了许多惊奇美妙的东西。这里稀奇古怪的花木和奇形怪状的海产,令他眼界大开,考据的好奇心,被点燃了。


赵之谦留下了一系列关于温州、瑞安地区的奇特绘画,画前人所未画,甚至也后无来者的奇作。


最具地域特色的便是“瓯中三图”——《瓯中草木图》、《瓯中物产图》以及《异鱼图》。画中涉及温州地区各种新奇物产共计32种,件件都堪称奇作。

 

《异鱼图》是其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杰作,也是赵之谦最钟爱的一件。


三张画里的其他两件都送人了,唯有《异鱼图》一直带在身边,还请了不少当地好友题跋,第二年又带着画作进京,请北京老友题跋。


来细细展开画卷欣赏:


↓ 旋 转 手 机 横 向 观 赏 画 作 ↓




画中都是在赵之谦看来奇形怪状的海洋生物:沙噀、章拒、锦魟、海豨、剑鲨、鬼蟹、虎蟹、马鞭鱼、琴虾、竹夹鱼、阑胡、骰子鱼、燕魟、石蜐、鱼等,共十五种。


他在题跋中写道:“咸丰辛酉,撝叔客东瓯,见海物有奇形怪状者,杂图此纸,间为考证,传神阿堵,意在斯乎。



有不少海产,其实海边人常吃,比如章拒就是章鱼,琴虾就是皮皮虾,还有锦魟,那是魔鬼鱼。


看起来,在温州的日子,赵之谦没少吃海鲜。每种海洋生物边上都用小字写清了名称和考证,甚至还有它们在方言中的称呼,以及究竟能不能吃。


例如,竹?鱼的注记里写了捕捉方法:“每潮涨时,渔者以手平浅涂如榻,标以竹,潮至,鱼上则贴其间,以锥按标取之,一锥必七、八。”


再比如,海豚的肉并不好吃,但用它的脂肪炼油点灯,苍蝇就不敢靠近了;


章鱼会在浅滩装死,骰子鱼是真的像骰子一样奇怪的鱼;


琴虾,就是现在的网红皮皮虾,形状像蜈蚣,古时候人称“管虾”、“虾公”;


还有?鱼,虽然柔软无骨,却能吃外壳尖利的皮皮虾;


马鞭鱼的眼睛是在腰上的,用洋红画成,特别引人注目。


也有人说,赵之谦并不一定都见过这里的每一种海鲜。


譬如海豚,因为大家俗称其为“海猪”,他就把海豚的脑袋画成了猪的样子,和真正的海豚相去甚远。当时的人们之所以叫海豚为海猪,据说是因为看了它的内脏与猪内脏几乎一样,完全不是鱼类的内脏——那个时候,人们还完全没有“哺乳动物”这个概念。赵之谦虽然画得有些“离谱”,却让海豚有了一种别样的萌。


刚刚主编了厚厚四大本《赵之谦集》的戴家妙教授,针对《异鱼图》作了全面的研究。他专门请教了当地水产专家,上面的小部分物产,如今已经见不到了。


戴家妙说,这是赵之谦一生中极为重要的一件作品,兼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他甚至建议,温州当地应该收藏这张画,作为珍贵的历史见证。


再来一一细读

赵之谦笔下的“海鲜大拼盘”


沙噀:形如牛马,藏头,长短视水浅深,以须浮水面,吸食鱼虾,出水即缩,无目无皮,骨有知觉。


章拒:大者名石拒,又名章举、章锯、射踏子,总称章鱼。八足,中二足最长,足上密缀肉如臼,臼吸物绝有力,潮至能以足碇石自固,腹下有管,呼吸不已,身亦时时鼓气,常就浅水佯死,鸟下啄,则举足取而食之,且能食蟹。大者食之,令人胀满,煎樟木水煮之,则无恙。中无骨,与乌鲗异。



锦魟:背有斑。


海豨:土人呼海豨鱼身豖首,小者亦数百斤,肉不堪食,取以为油,点镫,蝇不敢近。


剑鲨:长嘴如剑,对排牙,棘人不敢近。鲨凡百余种,此为最奇,大者唇亦三四尺。


燕魟:魟凡五六十种,此为最奇。


马鞭鱼:眼在腰,色纯赤,按此疑即鞘鱼。


琴虾:形类蜈蚣,古称管虾、虾公者。鳞甲遍体而受制鱼,身相等,辄为所吞噬。


鬼蟹:蟹谱载沈氏子食蟹得背壳若鬼状者,眉目口鼻分布明白,盖即此也。土人呼关王蟹,或以亵也,易名霸王蟹。皆未安因定为鬼蟹云。


虎蟹:土人呼花蟹,又云名和尚蟹。


竹夹鱼:俗呼榻鱼,一名土鳢,鲽类也。每潮长时,渔者以手平浅涂如榻,标以竹,潮至,鱼上则贴其间,以锥按标取之,一锥必七八。


鱼:或作?,亦作,多齿,柔若无骨,能食琴虾。


阑胡:俗呼跳鱼,志称弹涂。头上点如星,目突出,聚千百盎中,跳掷无已,间亦挺走,如激射覆地,一夜旦,发视之,骈首共北,修炼家忌之同水厌。


骰子鱼:通身皆骨,大仅如此。周匝么三四五六点皆备,惟黑赤色及上下位数无定耳。鱼中形此最怪,不可食。


上个月,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古代书画传习研究所与中国嘉德有过一场研讨会,其中便有这件作品。


记得当时尉晓榕教授对这张画非常感兴趣,他凭借画家的直觉,一眼就看到里头的金石气:“布局好像很随意,又很有创意,图式很漂亮。这样的布局和图式,只有金石学家才能玩出来。”


的确,十五种大大小小的海物,以手卷形式安排画面布局,完全不囿常规——大到占据画卷近三分之一的海豨、锦魟,小到手指头大小的皮皮虾、骰子鱼,大小穿行,疏密交错,构图繁而不乱,一气呵成。此外,设色清雅明净,沙噀、锦魟等以深浅赭石以没骨叠色渍染而成,浓淡深浅,曲尽其妙。而海豨、燕鱼工则以水墨皴擦烘染之法成之,层次分明,极具质感。


画卷上,还留有好友陈宝善、江湜的题跋。在那段并不容易的日子里,这些知心好友,是赵之谦最大的慰藉。


陈宝善是赵之谦的老友,一直欣赏他的才华。赵之谦刚到温州府治所在地永嘉县时,就是陈宝善收留的;后来赵之谦前往瑞安县担任军事参谋,也是因为他的推介。


陈宝善在题跋中写道,如今这些奇形怪状的海中生物“识者少而见者亦良鲜”,好在赵之谦在闲暇时间将它们“荟萃成卷,穷形尽相”。


陈宝善 题跋


海经,鱼鳞之属,名类不一,考据家亦甚苦之,大抵奇形怪状,识者少而见者亦良鲜矣。今撝叔客安固,以戎事余闲记其所见,荟萃成卷,穷形尽相,真怪物也。始悟天地之大,何所不有,而又岂海上尽此怪物已哉。因识数语以归之。辛酉腊月六日,撝叔老弟粲正。升州兄陈宝善书。钤印:子余所作(朱)


江湜 题跋


疏草木,注虫鱼,非我撝叔事,然且为之枉其心矣。今天下之怪物不在鳞介,亦既时产于海滨,撝叔今年客瑞安,既饱见之,使能以笔为刀而尽脍焉。弃其残者于海,必且化为十百千种异鱼而为画所不能尽矣!时撝叔方佐东瓯戎幕,故记之如此。辛酉十月九日,长洲江湜。钤印:江弢叔(朱)


刘焞 题跋


撝叔文奇、诗奇、画奇,从戎瓯东,绘此卷奇形怪状,非故好奇,知胸次间具有一种奇气,不可遏抑,驱使精灵奔走腕下。雨窓展玩,藉以破闷,一大快事。同治纪元秋七月望前日,秣陵刘焞识。钤印:子久(朱)(借用名印)



画卷右上角,是诗人江湜十月九日的题跋。江湜比赵之谦大十一岁,赵之谦以兄相称。两人命运相似,在永嘉相识,后成为一生至交。


江湜写道:“疏草木、注虫鱼”本非赵之谦的工作,但赵之谦却作了这么一件精彩的画,是花了心思的。


好友刘焞展卷把玩后,更是称之为“一大快事”,画卷中有 “奇气”,“不可遏抑,驱使精灵,奔走腕下”。

 

纵观赵之谦一生的画作,大多为应酬还债之作,《瓯中三图》是个例外,它们更像是赵之谦发自内心的兴趣之作,最见其艺术才华与旨趣。


赵之谦 瓯中物产图 卷


对于今天的画家和艺术史家而言,《异鱼图》完全是一件能够勾起探讨话题的精彩之作。


比如说,它的题材画法


画史中,《异鱼图》这类的画作属于“博物绘画”,有渊深的传统。早在先秦时代,已有“名物学”的传统,其中有一个分支就是专门考证“鸟兽草木之名”;进入绘画领域,有一类文人画家专事“梅兰竹菊、花鸟虫兽”的绘画,尤其明清时期,宫廷里的“博物”画风愈发鼎盛;晚清时期,广州还出现过一种专门外销的博物绘画,由中国画师按照外商的要求绘制。


但很少有人画海洋生物——古代中国,对于广袤海洋中的生物关注寥寥。


在赵之谦之前,康熙年间有一个叫聂璜的杭州画家,曾专门绘制过一套《海错图》。这套海洋生物图谱共绘制了三百多种海滨动植物,深受乾隆、嘉庆、宣统等皇帝喜爱。


如今,故宫里有五本专门关于动物的画谱,分别是《鹁鸽谱》、《鸟谱》、《兽谱》、《鸽谱》,以及《海错图》。


但这些博物绘画多采用标本插图样式,像赵之谦的这样肆意绝妙的构图几乎没有,完全是出自一种蓬勃的天才之气。

 

清 聂璜 海错图(局部)


《异鱼图》跟随赵之谦很久,在那段颠沛流离的岁月里,成为他贴身的慰藉,其上的种种跋文,亦记录下他那一段的交游经历。


回到画完《异鱼图》的赵之谦。


东瓯风貌种种,固然令人新奇,但赵之谦没有更多流连风景的心情。


太平军正在持续地渗入整个浙东南地区,因为动乱,赵之谦已经错过了咸丰十一年的春闱,他得赶紧进京参加下一科的考试。但迟迟打听不到妻女的消息,又让他不敢轻易离开。


思前想后,赵之谦决定先南下福州在取道北上进京。


等待他的,却是接二连三的打击。


赵家故宅在战火中被烧得精光,李公麟、八大山人等祖传作品统统付之一炬,他此前累积的诗稿,连灰都不剩了。


更令他痛心疾首的是一封迟到的丧报——夫人范敬玉在两个多月前就过世了,贫病交加之下,赵之谦的两个未成年女儿也接连夭折。


当初只打算南下讨生活,未曾想竟成了天人永隔。


自我来温州,去家已千里。

约以去即归,出门一补被。

进退能自主?生死不急揣!

我妇死离乱,文字无一存;

惟有半纸书,依我夙风尘。


从那天起,赵之谦改号“悲庵”,又作“悲庵”印章一方,“三十四岁家破人亡乃号悲庵”,发誓终身不再娶正室。


“悲庵”


这一年除夕,赵之谦与友人孤灯对坐,写下这样的诗句:


三十三除夕,今年在客中。

生从奔走里,喜与友朋同。

有岁吾能守,无家鬼不穷。

梦醒应齿长,天事此犹公。


他连进京赶考的盘缠都凑不出来。此时,陈宝善发来信函,洋洋洒洒十页,请赵之谦重回温州协助军事,或返回家乡。


重归温州的一路,赵之谦的行囊里,除了夫人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封家书,还有这件《异鱼图》。


同治元年(1862)十二月,赵之谦从温州坐船抵达京城候选,参加第二年三月的癸亥科会试,便请京城最要好的朋友胡澍为画卷题下引首《异鱼图》。


赵之谦对胡澍的篆书推崇备至,并受其影响至深,他甚至说过,只要胡澍还在,我赵之谦是万万不敢写篆书的。


胡澍还在卷上题跋,赞叹赵之谦这一画作“足备一方物产,非寻常写生可比”,赵之谦把一一画下这些奇形怪状的物产,是为了“广见闻、资考订”。


关于温州种种,在此暂时画上句号。


胡澍所题引首


胡澍 题跋


“图异鱼,非好异也,他鱼不待图也。撝叔少颖悟,长多能,近大肆力于经世之学,图缋其余事,然此卷足备一方物产,非寻常写生可比。方今圣人在上,中外一家,涉重洋如履平地,使得尽有。撝叔者,随所见而悉图之,将以广见闻、资考订,不更快乎哉。”



赵之谦在五十六岁便撒手人寰,关于他的故事还有许多,以后有机会再讲。至今,仍有人感慨,若假以他更多时日,以他的天赋与精深学养和功力,艺术成就定会更加登峰造极。


但恰恰因为如此,《异鱼图》这般令人叹为观止的奇作,因为承载了他盛年的才情与光辉而格外令人珍惜。诚如尹光华老师所说,《异鱼图》是一张足以代表中国传统认知的作品,画家的境界、修养、知识和道德,在其中一目了然。


而如此特别的作品,再也没有过。


特别感谢戴家妙教授提供的未发表专文《赵之谦与异鱼图》


本文其他参考资料


《驱使精灵奔走腕下——赵之谦画<异鱼图>》童衍方

《赵之谦研究 》张小庄著

 《浮生印痕:赵之谦传》张钰霖

《赵之谦年谱》邹涛

《温州风物<异鱼图>》温州都市报


不一一列举  特别鸣谢





中国嘉德2017春季拍卖会


》预  展

时间:6月16日-6月18日

地点: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


》拍  卖

时间:6月19日-6月23日

地点: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




特别鸣谢

中国嘉德

________________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