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在最近公布2016年销售收入5200亿,相当于5个格力、2个联想、5个阿里巴巴……这与华为的股权激励机制不无关系。 这5200亿,不搞金融不炒房地产不上市,还有60%以上来自国外!同时2016上半年华为仅在中国就缴税超421亿,也就是说,如果中国有100个华为,缴税就可以达到8万多亿! 在经济寒冬时依然保持高速增长,这与华为的股权激励机制不无关系。 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曾在演讲中透露,当年朱总理到华为考察,得知华为资金紧张,表示帮华为解决3亿贷款,任正非当面说好,但等政府工作人员回去落实总理指示要给他贷款时,他却不要,他不愿和政府挂得太紧。 华为长期以来坚持“财散人聚”的理念,建立了广泛的利益分享机制,任正非只保留1.4%的股份,其余都与员工分享,把股份分光,把公司做大。 华为的股权激励一直受关注和争议,这些天花了些时间,查了华为的工商注册资料(2016年12月26日前)、法律、媒体报道和华为员工评论 华为的股权架构 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唯一股东是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2. 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为控股)有两个股东,一个是任正非,占比1.01%;另一个是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占比98.99%。 3. 传说任正非占华为的1.4%,差额部分也许是通过工会持股吧。
任正非如何以1%股份控制华为? 中国有两种公司 《公司法》规定,中国的公司有: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在50人以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为2-200人(公开募集或上市发行股份不属于发起人,不在此限),所有上市公司都是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不同的规则 从《公司法》的规定来看,公司的层级可分为四级: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及其他管理人员→普通员工。简单的来说,股东会决定战略层面的问题,董事会决定战术层面的问题,其他人员负责执行。所谓的控制公司,就是确保对自己有利的议案在股东会、董事会能够得到通过。在有限责任公司,控制公司主要指的是控制股东会;而在股份有限公司,因股东结构复杂(散户进入的后果),很少有大股东能够持股50%以上,所以控制公司主要是指控制董事会。 通常而言,人们会有一个固有的认识,就是“同股同权”。也就是说,假设A有10%的股权,那A就有10%的投票权,不会是9%,也不会是11%。所以,如果某个股东的持股比例降到了50%以下,那么通常就被认为丧失了对公司的控制权。 但事实上,只有股份有限公司是同股同权的,而有限责任公司可以“同股不同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四十二条:“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请注意后半句。 所以,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完全可以规定:“任正非持有1.01%股权,享有98.99%的表决权;工会委员会持有98.99%股权,享有1.01%的表决权”。这样一来,不就实现控制了吗? 当然,玩法远远不止这一种,例如:工会委员会与任正非签订协议,委托任正非代为行使表决权。或者干脆把工会委员会的负责人直接就设为任正非。如果要挖再深一点的话,工会委员会本身并不是一个公司,在深圳工商部门也没有登记,内部运行规则到底是怎样,我们外人无从得知。但至少有几个关键信息可以确认,一是华为员工并不享有完整的股东权利,只有获取红利的权利,其他权利都是被阉割的;二是获取分红的资格与员工身份绑定,离职员工的分红权会被剥夺。所以说,华为员工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华为公司股东。华为的老板,有且只有一个,就是任正非。 总而言之,法律规则简单、明确,而人类的创造力远比规则要丰富。 华为的员工知道三句话:1.自己对自己的绩效负责。2.自己对自己的直接主管负责。3.做好上述两条,华为公司不会亏待你。 华为的股权结构造成这样的局面,当然不是任正非一意孤行的结果,而是多方博弈,顺势而为,但要说里面没有任正非的个人考量也说不过去。 当今世界,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都是大同小异的,华为作为非上市公司,且以此为荣,是因为拥有一套“独特”的股权结构,独特在哪里,虽然有很多文章剖析,但独立思考一下,不要人云亦云,有以下几个视角: 其一:员工持股达到90%以上,但是很多员工离开公司后,股份要回收的(强制性)。回收定价权在公司。这一点最关键,这个世界上要清退一个股东有二级市场收购、私有化要约、协议转让等多种方式,但华为的“股东”是可以【开除】的,很难想象一个公司上市的公司可以开除一个散户股东,即使他只持有1股公司股票。90%以上的“股东”都叫任正非为老板,任对他们手上的股份可以予取予夺,这种控制方式还不够简单明了吗? 其二:按统计华为员工1/3的收入来自于股份分红,也就是2/3还是工资及绩效,也就是说,华为的员工其实还没法子说不干活,只拿股份分红过日子。很多被华为洗过脑的年轻人,虽然终身信奉华为的某些精神,但是到一定时候还是默默地离开了华为。嘴巴上很好听,行动上还是很诚实的。 其三:很多华为的文章说,员工持股是一种创新结构,确保公司不被投资人榨干利润,可以投入更多资金到研发上面。其实细想一下,公开上市的公司追求利润也没错,但投资人大面上也是要追求长期利润的,否则公开上市的公司里面就不会有谷歌、苹果这样的公司。从研发投入上来说,华为200亿美元的投入,还没有甲骨文公司高。同时,公开上市一样可以实现员工持股,实施各种期权计划。差别是上市公司更加透明而已。 其四:目前来看,这个股权结构的优越性在于适应中国国情,形成一种金手铐效果,锁住一些优秀的人才(没被锁住的可能是不够优秀,只戴了铜手铐)
关于股东会 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东为:任正非和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股东会由任正非和工会代表组成。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华为控股多次重要股东会会议只有任正非和孙亚芳2人,他们2人代表股东决定华为控股的重大事项。 在2012年,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建议政府阻止任何有华为参与的并购交易,为消减美国政府的顾虑,华为曾邀请《金融时报》记者到华为了解真相,华为承认,任正非对于公司重大决策仍保有一票否决权。如何合法的实现? 1. 按《公司法》的规定,华为控股可以在公司章程规定任正非有特别权利(公司章程由股东会制定和修改)。 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股东只有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华为控股可以决定由任正非1人代为行使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股东权利。 3. 华为工会还可通过工会章程规定,由任正非代为行使工会在华为控股的股东权利。 4. 华为工会也可通过签协议或委托书,委托任正非代为行使工会在华为控股的股东权利。 在华为现有股权架构下,上述种种可实现任正非合法控制公司。这里只论证法律的可行性,因未看到华为的公司章程或工会章程或其他资料。 关于董事会和管理层 《公司法》规定,董事和监事由股东会选举和更换。 华为工会的成员每五年投票选出51位代表,由这些代表选出17位董事和9位监事。 工商登记资料显示,董事长为孙亚芳,任正非等4人为副董事长。 《公司法》规定,由董事会聘任经理,工商登记资料显示,华为两家公司的总经理都是任正非。 而华为内部实行轮值总裁制,由轮值总裁负责公司日常管理。 2016年,华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但是,任正非却保持着清醒,他在内部讲话中提醒道: “金融危机可能即将到来,一定要降低超长期库存和超长期欠款。以前我们的货款记录不清晰,客户来还欠款时,我们还莫名其妙,连合同和欠条都找不到了,如果客户不还钱,多少预备金都付诸东流。” 华为轮值CEO徐直军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减少追求“形式感”、“排场”的营销活动、务虚会,增加坐下来和客户一起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减少高大上的“趋势”、“愿景”、“新概念”,增加场景化的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案例;减少办公室里的坐而论道,增加进机房、上站点、去街边柜、蹲营业厅;去除以领导为中心的“内部价值呈现”,即制作美轮美奂的内部宣传视频、精美的PPT,聚焦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创造”;去除“行业领导者”、“攻进无人区”的盲目乐观,增加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敬畏和独立思考。
任正非:无愧于员工 华为没有上市,而是把98.6%的股权开放给员工,创办人任正非只拥有公司1.4%的股权。华为所挣的每一分钱都是大家的,都是合伙人的。 任正非说了三句关于人才的话,成为了经典。 “一个人不管如何努力,永远也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更何况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只有组织起数十人、数百人、数千人一同奋斗,你站在这上面,才摸得到时代的脚。” “也许是我无能、傻,才如此放权,使各路诸侯的聪明才智大发挥,成就了华为。” “什么是人才,我看最典型的华为人都不是人才,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变成了人才。” 根据华为的2015年报,华为2015年的工资,薪金,福利、时间单位计划、离职后计划的总开支接近1008亿人民币!加上净利润369亿(绝大部分分红+股票升值给员工),华为花在员工上的钱达1377亿,17万员工,人均年收入超过80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