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追摹先贤遗风中重塑文化中心

 终南居 2017-03-28

概括2016年江苏艺术的关键词应该是“追古”两个字。以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江苏省美术馆、苏州美术馆为首的大型公立博物馆、美术馆系统,推出了多场具有纪念和回顾性质的学术展,对明清、民国、乃至新中国时期江苏重要的画派、艺术家进行了再梳理;在拍卖市场方面,由著名书画鉴定专家萧平老师领衔,大美堂书画鉴藏社与南京经典拍卖联手推出的藏家雅集和“大美·中国古代书画专场”引发了一定范围的古画热;而在南京与苏州的当代艺术方面也出现了“追古说今”的端倪,传统元素作为一种符号越来越多地被挪用,抑或用当代的语言,去追思宋元、明清的精神观和生活美学。

公立机构的回顾性大展:重拾“父辈”的艺术自信


“明四家、清代的四王吴恽全都是我们江苏人。”雅昌艺术网经常听到江苏艺术家这样的话语,其中表露的自豪感不言而喻。

江苏是新文人画和新水墨兴起的重镇,在其多年的热潮退却之后,如何重新宣示江苏在全国艺术界的地位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纵观2016年,江苏省内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都做足了功课,不断推出学术性的展览,对金陵画派、吴门画派、娄东画派、新金陵画派等历史上重要的本地流派和艺术家进行学术成果的展示,重新挖掘背后的价值。

“或许是在市场处于低迷期时,我们的心反而更能安静地下来,去研究学术,去真正发现前辈们创造的经典。”一位策展人告诉雅昌艺术网。

2016年10月,“娄水文华——南京博物院藏清代娄东绘画回乡特展”在江苏太仓博物馆举办,展出了清代“四王”即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为代表的娄东画派的精品。太仓的娄东画派是清代最大的山水画派,在山水画史上,娄东派将文人画推到了新的发展水平,是集古大成的高峰。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告诉雅昌艺术网:“娄水文华——清代娄东绘画回乡特展,故地新游,是在外游子的一次回乡之旅,完成了一次具有时空意义的文化轮回。”

此外,南京博物院艺术馆于2016年8月推出“我站在画布前—苏天赐的艺术世界”,追忆一代油画大师苏天赐的艺术旅程。曾任南艺教授的苏天赐创造了具有中国文化精神和东方艺术神韵的油画风格,为油画民族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016年12月份,南博艺术馆推出“花开见佛——陈之佛的艺术世界”纪念展,以百余件作品立体回顾陈之佛在工笔花鸟画领域的探索历程。作为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宗师,陈之佛和于非闇被誉为“南陈北于”,在两宋工笔花鸟画沉寂衰落数百年后,陈之佛终其一生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研究、教学,使这一画种得以再次复兴。

据南博策展人庞鸥介绍,2017年的夏季,南博还将推出“青藤白阳——徐渭与陈淳书画艺术特展”。
作为省级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也于80周年馆庆日推出了“经典·吕凤子:纪念吕凤子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特展”,展览重新讲述吕凤子的生平故事、艺术、教育和理论成就,让观众重新认识这位被“忘却”的新金陵画派先驱。

值得一提的是,吕凤子特展是在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内举办的,这座80载的民国老建筑前身是国立美术陈列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公立美术馆,在馆庆日重新对外开放。江苏省美术馆馆长周京新告诉雅昌艺术网:“2013年,我们对老馆(国立美术陈列馆旧址)进行了内部设施的修缮改造及使用功能的调整完善。2016年老馆完成改造工程。作为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美术馆,它见证了中国现代文化和艺术发展的历史,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地位和作用。”

据周京新介绍,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开放后,将来的功能是作为常设展和经典作品的特展,包括新金陵画派以及其他重要流派的展示平台。与此同时,老馆门楣上“国立美术陈列馆”的字样被复原。现在,这座外表庄严肃穆的老建筑内还开设了时尚的文创品商店和咖啡厅,堪称一座亦古亦新的艺术博物馆。

与西陲的南京相比,东边的苏州在2017年也上演了多场的古代艺术展。8月至11月,“苏·宫——故宫博物院藏明清苏作文物展”在苏州博物馆举办,86套明清宫廷藏苏作精品荣耀返乡,彰显了苏州在古代工艺美术界首屈一指的地位。

2016年年底,苏州博物馆年度学术大展“烟云四合——清代苏州顾氏的收藏”开幕,这是继吴门四家系列学术展之后的又一系列学术展,展出了晚清苏州著名的收藏世家过云楼顾氏所藏书画、古籍、碑帖、文房精品,涵盖了宋、元、明、清的历代遗珍,以及顾氏一门的手迹。

苏州博物馆策展人李军向雅昌艺术网表示:在2016年的“烟云四合——清代苏州顾氏的收藏”之后,苏博还将陆续推出2017年的“梅景传家——清代苏州吴氏的收藏”,以及2018、2019年的“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须静观止——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三场大展。学术展的视角从明代苏州的书画家转换到了清代苏州的收藏家,逐一展示各家的收藏精品和特色,反映出清代苏州文化的繁盛和收藏品位的高雅。

与苏州博物馆一条街之隔的苏州美术馆则在2016年夏季推出了首届“苏州文献展”,旨在接续1937年吴中文献展的传统,特别是在其中的“1937年吴中文献展”研究展、苏州历史图像史料展两个单元,通过史料展示的方式纪录了苏州文化的历史事件、社会思想与生活方式、城市文脉与景观生态等方面的变迁,以及1937年的特刊,杂志、报纸、图片和文献研究再现了吴中文献展的盛况。

苏州美术馆馆长曹俊表示:1937年“吴中文献展”放置到世界学术系统中加以考察,可发现它引领了当时中国地方文献展的风潮:继吴中文献展览后,中国多地亦如法炮制,纷纷举办以当地文献展览为主的地方文献展览会,形成了近代史上地方文献展览的风潮。

策展人张晴告诉雅昌艺术网:“我们重启首届苏州文献展,是继往开来。苏州文献展不是我们独创的,而是有传承的,它是对城市文化的研究、历史的缅怀,和对先哲的追忆。”。

同年11月,苏州美术馆举办的“姑苏繁华录——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特展”,集结了90余件展品,其中有13张来自中国、日本的“姑苏版”,让观众看见清代鼎盛时期的苏州风貌。策展人张晴表示:“所谓‘姑苏版’,是指清代康乾时期苏州桃花坞木板年画全盛期的作品,此一类作品表现方法受到西方绘画透视、比例关系等技法影响,享有‘东方古艺之花’的美誉。”

在2017年,苏州美术馆还将推出贝聿铭文献展和颜文樑纪念展,均以苏州籍大师的学术回顾作为亮点。


二级市场:古代艺术收藏引发持续关注


2014、2015中国现当代书画市场趋于平淡甚至低迷。分析近十几年来中国书画拍卖行情和走势,中国古代书画则逐渐成为书画收藏界和投资人的“新宠”。在江苏,古代艺术的拍卖也呈现出了越来越被关注的态势。

著名书画鉴定家萧平老师在一次讲座上曾表示,虽然明四家、四王吴恽都是我们的,江苏自古不缺乏艺术大家和大收藏家,然而放眼全国,江苏的拍卖在古代书画方面的成绩和本省的艺术地位却并不相符,很多当代的大藏家都是江苏人,却跑去北京嘉德、保利的拍场。

例如南京的大藏家张桂平,为了即将开馆的苏宁博物馆,“大举进攻”拍场,轰动拍场的3.036亿元的任仁发《五王醉归图卷》就是在北京保利2016秋拍“中国古代书画夜场”上所购藏。这对于江苏的二级市场来说不啻于是一种尴尬,各中历史原因很多,暂且不表。


萧平指出,对古代书画的征集、研究的能力是衡量一个拍卖行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在整个艺术市场不景气的客观环境下,提升收藏家的“眼力”尤有意义。随着原先的“泡沫”被挤压,艺术品正逐步回归其原本的价值。2016年,萧平领衔众藏家在江苏的扬州、吴江、南京分别举办了“广陵”、“松陵”、“秣陵”三场雅集,每场雅集均是座无虚席。“以持续的讲座与论坛方式进行宣教,提升收藏家的眼光、对拍卖市场的正本清源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实乃我愿。”萧平表示。


2016年,大美堂书画鉴藏社与南京经典拍卖联手,在春秋两季均推出“大美·中国古代书画专场”,由萧平老师极其团队对真伪进行把关。在预展现场,《从金陵到虞山》的主题讲座在开讲前就坐满了藏家和爱好者,足见观众的热情,两次大美专场也均获得白手套的成绩。

股权重组后的南京十竹斋拍卖则在也于2016年春拍推出了“中国古代绘画专场”,共一百余件拍品,涵盖了石涛、石溪、吴镇、陈洪绶、王翚、査士标、罗聘、黄慎等名家。“越是传统、越是经典。”十竹斋负责人陈卫国告诉雅昌艺术网。


当代艺术中的“思古”端倪


2016年江苏的当代艺术也露出了更加鲜明的“追摹古人精神”的倾向,传统元素作为一种符号越来越多地被挪用。

2016年6月,由吴洪亮策划的“自·牡丹亭——当代艺术展”在苏州金鸡湖美术馆拉开帷幕,通过装置、影像、行为等现代艺术的语言去重新审视昆曲这种古老的艺术形态,通过当代艺术视角,追寻传统昆曲独特的文化身份。吴洪亮表示,所谓“自”是源自《牡丹亭》,是当下人自己思绪中的《牡丹亭》,是此时的我与彼时《牡丹亭》的对话。

另外,用当代的语言去追思宋元的精神观和生活美学也成为艺术家思考和创作时的一种选择。在评论家看来,我们处在一个精神和物质双重雾霾的压抑时代,2016年尤甚,在艺术中追摹古人的林泉和山水成为一种理想的寄托。江南多出文人,而江苏在古代更是“士夫画”的繁盛之地,有这样的传统。

2016年5月,在常熟虞山当代美术馆开幕的“松入风——朱建忠个人作品展”展出了南通画家朱建忠的新作。在策展人夏可君看来,朱建忠以文人画中的“孤松”和玄冥黑暗的冷色调背景为符号,造成了一种外在精神的重力与压迫感,是对传统国画留白处理的反向性思维;同时,画面中的松、竹、柏、空亭、瘦石等元素,青绿山水,积墨枯山,都能追溯到宋元绘画当中的“士气”。

在南艺美术馆2016年末的“叁十年·沈勤个展”中,从南京“走出去”的艺术家沈勤展示了最近一年创作的“山系列”。从这一系列开始,沈勤开始进一步追摹古人的漆园高风,追索新的水墨道路。沈勤告诉雅昌艺术网,《山系列》是仿宋代山水,当然并非仿宋画的笔墨程式,而是追求宋元文人山水中的精神性,一种遗世独立的精神,营造一片清凉世界。

2016年,江苏艺术的“追古”并非抱残守缺式的怀旧,而是用当今的眼光重新去发觉“前人的价值”,从而对我们的自身和当下进行再查。


作者来源:雅昌艺术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