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极罕见的《成化描金沥彩梵文缠枝纹杯》珍赏

 陶斋333 2017-03-28

极罕见的《成化描金沥彩梵文缠枝纹杯》珍赏

古董艺术品交流群(收藏顾问杨经理) · 2016-08-02 22:10

极罕见的《成化描金沥彩梵文缠枝纹杯》珍赏

一般而言,人们对明代成化瓷器的认知更多的是关于斗彩。斗彩因其创烧于成化,及至后来古书野史又见有描述成化斗彩,尤其是极力吹捧那斗彩鸡缸杯,及至到了当代几近疯狂。如此,给一般人造成的印象,似乎成化年所遗存下来的瓷器就是斗彩鸡缸杯最为名贵了。

而事实不然,成化历时二十二年,是明代制瓷量最大的时期之一。期间,其瓷器釉彩的种类也远不止斗彩一种。这些林林总总的成化瓷器,随着历史时间的延长,六百余年过去,有的已经湮灭,有的则幸存下来,有的可见不止几件,有的则量稀罕见一二。基于历史文物遗存、发现和收藏的规律,天下无任何人,亦无任何馆,可以阅尽藏遍这些遗物。当然,对成化瓷器来说,也是如此。

在这其中,成化制瓷也有沥彩这一品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所谓“沥彩”,指以在烧制好的白釉上以沥线方式堆彩(犹如在蛋糕上挤奶油一般),再二次入低温窑烧制,将彩料烧结成型后再施以描金填空。烧成的彩料构图线条凸起,颜色鲜艳厚重,再配以描金,及至整体雍容华贵,彰显庄重典雅。

沥彩瓷器创烧于元代,其中枢府釉中的沥线堆彩描金器是其最为名贵的瓷品。这种在瓷器上以沥线方式勾线构图的制法在明代以后被广泛采用,并在沥线勾勒出的空白处填彩从而发展成为珐华彩这一品种,沥线技术到成化朝最为精细,其沥线细如发丝,精美无比。

而既然如是说,则明代沥彩,尤其是成化年所制沥彩瓷器,则是基于实物遗存而言之的。换言之,成化沥彩有遗存实物可证。而综观所见所展,成化沥彩瓷器遗存物件至今仍然十分罕见,其珍稀名贵程度显然高于斗彩和其它釉彩种类。

口说无凭,实物说话。除了愚在之前所展赏的若干件独特成化斗彩器形纹饰品以外,今日特把帐中所藏的一件可谓非常罕见的成化沥彩瓷杯,帐中点将出来,发于博客公展,以此证愚上面之所言,再赏成化年又一佳制美瓷。

展目本品,乃为杯形,其口径约为7.2毫米,薄胎制器。可见其纹饰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花卉缠枝纹;二是梵文;三是云纹(底部足圈上)。可感其纹饰线条十分流畅,花卉绽放,云纹厚重,描绘一丝不苟,极为精细准确。

不难看出,这些纹饰文字,一是描金鲜明,金光绽放,实乃真金为之。二是可见釉彩呈明显的堆积状,故其非斗彩亦非五彩,实乃沥彩制成。其中,尤其值得一表的是,本杯之沥彩基本上都是以点彩形式堆绘,而非线条形式。可见其枝以描金线条绘制,而花瓣与叶子则是点状堆绘,云纹则呈粗线条类块状堆绘。这与元代沥彩堆绘线条不同,而更显精细。

其中,其色彩除金以外,有黄、蓝、绿、紫四种,共有五种釉彩之色。尤其是其紫色值得提及,可见其呈深紫之色,这在元代沥彩瓷器上为主要色种。其色紫近铁褐,且无光,极为类似成化独门儿“姹紫(差紫)”(以至于有人认为姹紫实为元代所创),无非此“姹紫”为鼓凸堆状,而非姹紫斗彩中的平铺。

进而由其底察,可见圈足底白胎致密精细。底内双线方框内“大明成化年制”双竖排六字手写款,书写有力,书意古朴爽真,成化方框款款识典型,无异无邪。整体内外来看,其白釉极为温润,包浆鲜明。灯下透视,薄胎晶莹剔透,厚薄均衡,纯净无杂。

余不多言,综上所述,本杯诸般特征,均具鲜明成化真器特征,实为开门见山之品。而其沥彩确为十分精细,尤其是描金加上另四彩共五彩堆绘,加以多种纹饰,致使本杯展现出无比的雍容华贵之感。由于其类姹紫之无光釉彩今极难仿制,如此这般,本杯可谓到代成化佳器,难否难撼矣!

非愚自大,如前所述,此杯或者此类成化描金沥彩(愚还有所藏,待后亮展)瓷器,无论大小,皆极难见到,其珍贵程度,自然又在本就珍贵的成化诸种瓷器中更上一楼。君不见,无论你名气多大,所藏多丰,见识多广,总有些器物是你未闻未见的,而己未闻未见,并不等于其物不存不对,究其原因,盖因为历史浩瀚,制器林种,都遗存匿藏些什么,天下无人可尽知通晓矣。





















咨询电话;18918565180(致力于

金银币、古钱币、古玩、翡翠玉石、书画字画、铜器、红木家具、银元、陶瓷瓷器、珠宝等收藏品研究私下交易和收藏品拍卖)每天推送最新古玩咨询 鉴定 评估



古董艺术品交流群(dudongyishupi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