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脉诊当辨部位,脉诊与升降出入的六点见解

 李静曦 2017-03-29

脉象中的升降出入(下)

        诊脉首辨虚实。正如张景岳所说:“千病万病不外虚实,治病之法无逾攻补。”虚实之要在脉力和脉体,当然必在胃神根的前提下。

其次则是脉诊部位。正常部位有寸关尺三部,有浮中沉三位,它们分别表示气机运动周流的场所,上中下三焦,表里及表里之间(很多时候称半表半里,但我认为表里之间更能准确的反映气机运动形式),升降言上下,出入言内外,需要说明的有几点

         (1)在寸关尺三部及浮中沉三位取得的脉息,一是可以反映气血灌注于此的多少盛衰,二是可以反映气机在此处的升降出入状态。

         (2)升降出入不可机械地去套脏腑。因为气机的升降出入是整体运动的结果,而不是某一脏某一腑独专。比如,右寸取得的脉息,表示上焦气机升发的状态,而这是各脏腑共同作用的结果,如脾升清,肝疏泄,肺宣发,心温化,肾蒸腾,并非只与肺有关。但由于气血的盛衰是机升降出入的前提,故脉息首先反映气血的灌注情况,其次才是升降出入的体现,这与上述以辨虚实为首务是相呼应的。所以,升降出入虽是合力的结果,但却是由该部位所在脏腑主导。

        仍以右寸为例,此处脉息,首先反映上焦气血灌注情况,即上焦虚实,除肺脏外,头面五官均在其中。其次反映上焦的升降出入,上焦是升已而降之处,气机升发至此,当肃降为顺,而主持这一运动的就是肺,同时关乎上焦的形体官窍,如鼻塞、咽喉肿痛等都可能影响上焦升已而降。

        3)这一点是关于脉法的体会。滑伯仁提出“上下来去至止”六字真言,张景岳赞曰:“凡此六字之义,其真诊家之纲领乎。”滑氏曰:“上者,自尺部上于寸口,阳生于阴也。下者,自寸口下于尺部,阴生于阳也。脉有上下,是阴阳相生,病虽重不死。来者,自骨肉之分,出于皮肤之际,气之升也。去者,自皮肤之际,还于骨肉之分,气之降也。”

        可知,滑氏六字真言说的就是升降出入,但关键在于,脉来可知,因脉气搏动,脉力冲击,方向与指腹相对,察脉“来”相对容易,但脉“去”则是气血从指下回落,如何诊察?

        笔者以为,脉由心气为直接动力,脉道“壅遏营气”而成,取横截面看,心脏收缩时,气血升散敷布,其压力必由横截面的中心向四周扩散,与中心等距离的压力是相等的,这是“脉来”。

        相应地,“脉去”,指气机的敛降回收,其方向与“脉来”相反,压力从四周趋向中心,等距离的脉力是相等的,故在浮部不易取得“脉来”,但在沉部,按过中心点,当脉气回收时,则脉力方向恰与指腹相对,所取得脉息正表示“脉去”,即气机的敛降回收。

        因此,浮取得气的宣发,沉取得气的收敛。要注意的是,出入以内外言,即“脉来”候宣,指以该部位为中心,气机向外周宣散敷陈,方向包括上下左右内外,而不应只是局限于上部和表部,如无汗、口渴等证,固然是的气机失于宣发,隆闭、便秘等同样如此。重按所得为“脉去”,候气机回敛,其意义重点在诊察精气封藏固摄的能力,若重按无力,表示气虚失摄,不能回敛,是谓无根,因五脏“藏精而不泻”,故有些医家主张轻取候腑,沉取候脏,可参。

    (4)这一点是关于区分,浮脉沉脉,与浮取沉按,是两个不同概念。前指脉象,即脉的类型,后者指脉法,即取脉的指法,两者意义不同。《脉经》云: “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李时珍说浮脉:“脉唯从肉上行。”还有形容:“举之泛泛而有余,如水上漂木。”

         可见浮脉的要点,在脉体整体上移,表示气血聚于表,故主表证,或气虚浮越,相应的,沉脉的要点在脉体整体下移,表示气血聚于里,故主里证,或顽邪固结。浮取,是指在脉体上部取脉,候“脉来”,是主气机出于外,沉取则是在脉体下部取脉,候“脉去”,主气机收敛于内。由此观之,浮沉脉表达的是气血的趋向态势和聚积部位,浮取沉按是察气机出入的动态过程,从中也可窥见表里与内外的概念不同。

    (5)升降出入要进一步分太过不及,这样才对立法用方有指导意义。总的原则是有力为实,无力为虚,但浮取沉按方向不同。分述之:

        浮取无力,是气虚失宣,在补益的前提下注意佐宣散;

        沉取无力,是气虚失摄,注意补中寓敛。

        沉取有力,是正气无虚,邪实在里,理气化湿活血祛痰,随证选用;

        浮取有力,是邪实多盘踞外周,其中又当分看,若脉见浮而有力,伴紧、弦、涩等主闭郁的兼脉,则考虑宣散,若脉见浮而有力,伴滑、大、洪等主气亢的兼脉,则要考虑潜镇平敛,同时要结合具体症状来定,症闭则宣,如表证,症亢则抑,如眩晕。

    (6)寸关尺浮中沉应对比分析,原则如上述。

【作者介绍】

曹毅,男,1978年生,副主任中医师,硕士,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供职于重庆市某区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于中医,坚持着,奋斗着,学习着,也迷惑,也苦恼,也欣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