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离行情机

 dg潜伏隐士 2017-03-29

汪建

说起职业形象,职业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中的基金经理、研究员出现在电视屏幕中大都是西装革履,神情严肃地正襟危坐在液晶显示器前,紧盯红红绿绿跳动的数字和图形、不停敲击键盘浏览行情和下单交易的工作场面。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我们这些从业人员就应该是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同时关注海内外股票、债券、期货、外汇市场的行情机前没有时差忙碌的“八爪鱼”。

事实上多数职业投资者特别是投研人员确是如此,但在我们的资产管理总部,投研人员特别是研究人员在每天四个小时交易时间是基本不许看行情的。有些朋友和客户大惑不解:你们这些做投资和研究的,不看行情还怎么工作?

其实订立这个另类的工作规则前我们是反复思考过的,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因,我们必须远离给我们无数欢乐和更多痛苦的行情机。

首先,作为研究员以及价值投资为风格的基金经理,你的主要工作是阅读研究报告、调研上市公司和思考研究方法,每天时间已经很不够用,看行情会占用每天最有价值的工作时间,还会影响心情和工作状态。

其次,浏览行情时间与研究水平之间甚至存在一定的反向关系。我们在去年初总结过市场中机构投资者投资模式存在的五大误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是“先有结果,后有过程”,什么意思呢?绝大多数人都是打着价值投资旗号做趋势投资的,做到最后连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风格了。去年下半年我们曾说过,到2500点时多头肯定一下子出来很多很多,因为大家都是看图说话的。2007年股价、房价天天涨,期货一天一个新高,作为一个有起码常识的研究员,都应该认识到背后巨大的潜在风险,但在行情机的诱惑下,你怎么可能或说怎么敢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并指导操作?任何一只股票,哪怕很有投资价值,但价格持续阴跌,看着以30度角被均线反压、不断创新低的K线图,你还敢唱多做多吗?同样一只股票,有优点也有缺点,但在连续走强的情况下,你会自然得被“引诱”去看优点而不是缺点的一面——这就有失公允或者说丧失研究的独立性了,而这恰是研究成败的关键所在。这是人性的弱点之一折射在K线图上的缩影罢了做基本面研究其实与K线图没有任何关系,K线图和技术指标是引导投资者(准确地说是投机者)做交易从而给券商增加佣金的有效手段,做基本面工作的研究员如果说要看行情,看一下收盘价就足够了,因为这仅仅跟估值工作有关系(研究员只需知道股票绝对价格,而不是股价趋势)。盘面发生了什么,你根本无需关注,如果你是自诩的价值投资者。

再次,交易频率与投资业绩也没有正向的相关性股票市场这么多年的历史证明了这就是少数人赚钱的市场,即使是在指数长期上升的背景之下仍然有效

另一个规律就是“勤劳致富”在股票交易上是无效的,你的投资业绩并不太因为你每天多看3个小时行情、多听2个小时股评或者多交易几次而提高——事实上交易成本正在每天吞噬着你的利润,每次千分之二、一年就可能是百分之十,而指数一年能给你多少回报?

在我们看来,做过度的交易(如年换手率高于2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交易无非在两种情况下发生:一是频繁交易、频繁赚钱、频繁了结,在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中这几乎是极小概率的,所以我不认为我们的研究员和基金经理可以做到;二是纠错,也就是判断错了、若干天后就得反向认错。一年下来交易越多,就只能说明水平越差,仅此而已(而且很多情况下不纠错反而更好,越纠越错)。

在国内有个崇尚价值投资的基金公司几年前就开始执行基金经理只许在上下午各前半个小时下达指令的制度,后来证明收效比较显著。在我们的FOF集合理财产品选基金时,我们非常关注基金的换手率,即使短期业绩较好,但换手率一直远高于市场平均数的,我们也敬而远之,因为没有人能证明一个基金经理每次抛硬币都能正面向上。我们喜欢多数时间段(如半年、一年)能稳居市场前1/3、有较高的α(超额回报率)却较低换手率的基金经理,这说明他们的行业配置和个股选择能力超强且眼光长远,他们理应获得市场的超额褒奖和千万年薪。

“在大家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大家恐惧的时候贪婪”,这句名言恐怕买菜的老太太也知道,这句话的确道出了价值投资的真谛。但每天面对跳动的数字和自己的浮动盈亏时,怎么可能做到呢?你毕竟是有着七情六欲的人啊。远离行情机吧,行情机是人性的放大器,别让它把你带入本性的泥潭。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离它越近,离财富越远,时间会证明。

(作者为国泰君安资产管理总部董事总经理、投资总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