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水晶豆子 2017-03-29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蜂虿虺蛇弗螫,攫鸟孟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脧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胃之不道,不道蚤已。
词义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含,包含、含蕴,拥有等意。厚,丰足,充盈。比于,好比,同于。赤子,赤裸的婴孩。赤子的特点,是完全无欲无求的自然状态。德性圆满的人,就象赤子。
蜂虿虺蛇弗螫,攫鸟孟兽弗搏:蜂,指马蜂之类的毒蜂,虿(chài),蝎子、蜈蚣之类的毒虫。虺(huǐ),毒蛇。攫鸟,用抓子捕捉猎物的鸟,猛禽。孟兽,就是猛兽。弗搏,不抓捕。马蜂蝎子毒蛇螫不到赤子的生命力,鹰隼猛兽伤害不到赤子的生命力。
骨弱筋柔而握固:握固,拳头攥得紧。刚生下来的小孩,骨弱筋柔,但小手却攥得很紧。
未知牝牡之会而脧怒,精之至也:牝牡之会,指男女生殖器交合。脧zuī,男孩儿的小鸡鸡。脧怒,小鸡鸡勃起。“精”,构成生命的精华。至,可释为最、极,兼有到达、团聚之意。婴儿不懂得男女交媾之事,但小鸡鸡却能勃起,因为他精气充盈之极。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号,啼哭。嗄,嗓音嘶哑。和,是老子关于万物关系的一个重要概念。“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是说万物阴阳两个方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矛盾着的双方达到平衡状态。和之至,是说达到了高度的谐调、平衡。婴儿终日啼哭而不嘶哑,因其总是处在自然状态,哭累了自然止息,所以嗓音不会嘶哑。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和是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也是事物存在的一种形式,所以是恒常的状态。常,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式,即自然状态。明,清楚明白。懂得自然而然平衡和谐就懂得事物的常态,懂得事物的常态的就是聪明人。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益生,字面意思为追求延年益寿,实指放纵贪欲。祥,《说文解字》谓“凡吉凶之兆皆曰祥。天欲降以祸福,先以吉凶之兆详审告悟之也。祥,变异之气,善恶之徵”。本意为先兆,有吉祥、祥瑞以及灾祥、妖祥之说,在此指后者。气,负气逞强的心态和行为。强,即使强、逞强,老子认为强到一定程度必然走向衰亡。放纵贪欲是取祸的苗头,斗气争胜是衰落之征兆。
物壮则老,胃之不道,不道蚤已:壮,作动词用,通过益生、使气逞强等追求强大。老,没落,指事物发展的最后阶段。蚤,就是早。已,停止,结束。凡人事物类,过分追求强大硕壮,就是不合于道,不合于道就意味着提早完结。
意译
德性圆满者,就象赤子,无欲无求,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其成长壮大。蜂蝎毒蛇奈何不了,鹰隼猛兽也不能伤害。虽然骨弱筋柔,但小手却攥得很紧;不懂得男女交媾之事,但小鸡鸡却会勃起,这是因为他处于一种无欲无求的自然状态,生命精要自然会聚的结果。终日啼哭而不会沙哑,是因为他身心达到自然平和的结果。
懂得自然平和就懂得事物的常态,懂得事物的常态的就是聪明人。放纵欲望是取祸的苗头,斗气争胜是衰落之征兆。过分逞强求壮,就是不合于道,不合于道就意味着提早完结。
理解
这一章讲坚守柔弱之道的伟大力量。
又是一个奇特的比喻: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赤子的特点是柔弱、无欲,顺乎自然,但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婴儿为什么具有这些特点?因为人是从宇宙产生以来就自然优选的结果,“精之至,和之至”,即最纯粹的生命精华的高度聚集。这是道的作用,非人力所能为。所以本章强调的是象赤子一样无欲无求,完全顺应自然的本来状态。进入这种状态就是合于道,就是含德之厚者,就是懂得事物和谐统一的常态,就算是聪明洞达了。相反,放纵欲望,以心使气追求强大,“物壮则老”,就会提早没落完结。
尊道贵德,就要象赤子一样坚守柔弱,就能自然无为而保有旺盛的生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