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婴儿学习,一起来修习大道——《道德经》智慧55

 白桦树2008 2022-07-15 发布于北京
图片

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


图片

【释义】

德行深厚的人,好像天真无邪的婴儿。

毒虫不会蛰他,猛兽不会伤他,恶鸟不会抓他。

他的筋骨还很软弱柔嫩,但握成拳头却很牢固,是因为弱者道之用,含有道的力量。不知道男女交合之事,生殖器却常常勃起,是因为他的精气充盈,有富余。终日嚎哭,嗓子并不因此嘶哑,是因为他的元气醇和,气息和畅。

认识淳和的道理叫做常,认识到常的叫做明。

贪求生活享受叫做灾殃,欲望支配精气叫做逞强。

事物过分壮大就会走向衰老,是因为违反了“道”的法则,不遵守道就会很快消亡。

图片

【释意】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人效法的是大地,人向大地学习道,而天德广,地德厚,拥有地道之人即厚德之人,他们具备初生婴儿的天性,本性具足。

刚刚诞生的婴儿无知无欲无求,纯真、朴实,除了满足本能的需求,没有贪念,没有受到任何外界的干扰,故《道德经》屡屡提到“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圣人皆孩之”等等。

修道之人的一大目标就是达到赤子的状态,他们通过摒弃妄念、削损欲望重新回归于婴儿般的无思无虑,无求无欲状态。金庸塑造的周伯通形像,是个老顽童老小孩,心思空净,钻研武学达登峰造极的程度,在漫漫独处的时间里,创造出左右手互搏术,看似愚昧的郭靖学的会,满腹智巧的黄蓉却怎么也学不会。

当然“无知无欲”,不是愚蠢,不是蒙昧,是纯朴,是真实,是没有机诈,不逞巧智。不怀功利目的,像婴儿那样渴了就喝,饿了就吃,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在人类的历史传说中,被野兽抚养长大的孩子比比皆是,尤其在西方的古代神话里。居鲁士大帝小时候曾被母狼抚养,还有被鸟类、熊、鹿所抚养的。吴承恩在《西游记》写江流儿一出生被母亲放在木板上用带缚住,推入江中,后顺水漂流,直到寺庙旁,中间毫发无损。

对于得道之人来说,如赤子般柔和,没有什么能玷污他的本真,人与物化,均以道为母,与世间万物有相同的气息和气场,能感受到彼此生命的呼吸,互相护佑,即便是毒虫、猛兽和恶鸟也不会去伤害他,“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地震来临时,动物往往很敏感,因为它们未被人类的心智污染,与道同频,能感受到自然界的气息。

婴儿气柔、气盈、气和,所以: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终日号而不嗄。世俗之人充满欲望,想东想西,心绪难安,所以:心动则气散,气散则精溢,精溢则衰老。修道之人无所渴求,清心寡欲,所以:心平则气和,气和则精固,精固则神安。

图片

知和曰常:和即阴阳调和。自然界春气畅和则万物景明,人的身体,阴阳调和才能健康,阴盛则生寒疾,阳盛则生热疾。

知常曰明:常即人类天性的自然规律,遵循这些规律,自会对世事通透,明白明智。

益生曰祥:贪图享受,过分养生便是“生生之厚,动之死地”,因为对各种欲望的放纵和追求会导致人迷失本性,是灾殃,很容易走向死地。

心使气曰强:意气用事,便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肆意妄为,必将招致灾难。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有了思想和意识,产生私欲,变得多疑和患得患失,各种恶劣的情绪也就随之而来,等到痛苦和烦恼到了极致,完全丧失了赤子之气,必然会损伤人的健康,不再有生机,自然渐渐走向衰亡。

为了在复杂的社会中追求更多、更好,我们经常处于焦虑不安之中,表现为骄纵、暴躁起来,尽管渴望纯真,但还是缺少了与生俱来的和气。

一起来修习大道,向婴儿学习,保持和气,保持安泰。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