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枪林弹雨士兵却只能站着不能趴下,这种送死战法持续近百年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7-03-29

17世纪初,18世纪的末欧洲,由于当时燧发枪的准确度忒低,导致大家排排站,一起向敌方开火。这种看起来很荒唐的战法被戏称为“排队枪毙”,这让很多人嗤之以鼻,不能理解。是不是脑袋被驴给踢了?

面对枪林弹雨士兵却只能站着不能趴下,这种送死战法持续近百年

但你不知道的是即便是站得这么密集也打死不了几个人。而重大伤亡往往发生在射击后的刺刀拼刺阶段。趴下射击安全性固然增大,但你要再跑起来拼刺刀就比别人慢,容易掉队,死亡率会更高。双方排枪射击时范围都在五六十步之内,射击完后再重逢用不了几秒钟,而趴下射击的一方还没站起来,对方的刺刀就拼过来了,给己方容易造成更加的混乱。所以欧洲各国军队宁愿用士兵的生命挨枪子,也不愿意趴着被刺刀虐。

面对枪林弹雨士兵却只能站着不能趴下,这种送死战法持续近百年

线列战术操作流程是这样的:第一排放出排枪后原地停下装填弹药,第二排从第一排间隙中穿过放出第二波排枪然后再原地停下装填弹药,第三排从笫一笫二排问隙中穿过。骑兵负责掩护或包抄侧翼,炮兵通常处于阵列的后方由轻骑兵骑兵和步兵保护。

而线列步兵战术据我们现代人看来很傻,曾经被很多军迷们嘲笑为“排队枪毙”,但实际上,考虑到当时枪械的射程、精度、操作复杂程度等技术条件,这种战术符合当时时代,称之为优秀战术也不为过。这种战术可是从实战检验出来的:北美殖民地争夺,拿破仑横扫欧陆,英法联军胖揍腓特烈的三段击……都证明了该战术的生命力。而这种战术持续了20年之久。

面对枪林弹雨士兵却只能站着不能趴下,这种送死战法持续近百年

当兵吃粮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送死这种事情相信没人愿意干,如果没有督战队的和铁的纪律约束的话,相信很多人都不愿意送死。虽然皮鞭和刺刀可以驱使士兵向前冲,但无法激发他们的主动性。以至于散开部队不但不能增加战斗力,反而会降低战斗力,那谁还分兵,干脆正面打吧,反正侧翼也不会遇到什么压力。想必当时的指挥官对此也是毫无对策,最终解决办法就是干脆大家都别走了,排起队来枪毙吧。这一局面直到拿破仑出现,终于有了改观。

面对枪林弹雨士兵却只能站着不能趴下,这种送死战法持续近百年

那为啥要用这么丧心病狂的“排队枪毙”战术呢?最直接的原因是当时的火绳枪或是燧发枪的射程,射击速度,精确度太低,只有排列成密集横队,才能取得比较较好的杀伤效果;再者,紧密的队形可以抗击骑兵的冲击。有鉴于此,欧洲各国立刻达成了共识:大家站好几排,把枪端平搂火,反正打不着你也能打到他。线式战术主导了欧洲战场,排队枪毙开始流行。

面对枪林弹雨士兵却只能站着不能趴下,这种送死战法持续近百年

1800年前后的欧洲硝烟弥漫,无数国家在利益与信仰的大旗下展开你死我活的厮杀。那时候的欧洲平原上,随处可见这样的战争场景。

晴空万里之下,碧草青葱之上,敌对两方排列整齐,伴随着有节奏的鼓点向前进。他们在距离100多米处立定,举起手中的燧发枪搂火便射。双方士兵不找掩体,不做规避,任凭一轮轮的枪弹打在身体上,甚至送命。也依然向前,决不后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