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雁 | 任何绝症, 都可能起死回生...

 whd991 2017-03-30

二 五 九

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

寻医之旅

晔问

问尊严,问名声

问灵魂,问态度

……

READ ON

李雁

任何绝症,

都可能起死回生

人 物 介 绍

李雁,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国家中医肿瘤重点专科、上海市中医肿瘤优势专科、上海市申康医疗发展中心中医肿瘤特色专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中医肿瘤重点学科、上海中医药大学“杏林团队”的学科带头人。现任上海市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肿瘤研究室主任,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上海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上海市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库成员,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常务事理,上海市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擅于治疗脑瘤、肺癌、乳腺癌、食道癌、肝癌、肠癌、肾癌、骨髓癌、恶性淋巴瘤等多种癌症。

采访笔记

早晨八点开始的半天门诊,一直到傍晚五点才结束,因此,谈话比约定的时间晚了一个半小时,这一天,他看了150个病人,“不算多,我老师刘嘉湘,最多的一天门诊看了300多个。”

上海市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李雁。

送走最后一个病人,他毫无疲态,他说很充实,这是一件愿意付出的事情,发自内心,病人一落座,我便知道他今天想要什么,有的是想找个答案,有的只是来和我聊聊,聊透了,气就顺了。“慢性病就是要调,阴阳,气血,虚实,瘀阻的化解,亏虚的补足,平衡就健康了。”

他是中国肿瘤泰斗刘嘉湘教授的博士生,颇得老师真传,在他看来,他之前研究内经治病,与老师治癌心法,如出一辙,“扶正祛邪,从经络入手,辨证论治。中医从来看的是患病的人,不是一个局部,从原则上说,天下没有治不好的病,所谓绝症不绝。”

“没事,会好起来的,不过,你要坚持五到七年吃中药,不能间断。”他这样对病人说的时候,这个淋巴癌晚期的女患者,顿时瞪大眼睛,也不哭了,因为前几天,某家大医院肿瘤科医生明确告诉她,只有三个月,想干嘛就干嘛吧。

他心里是有底的,这样的病例不在少数,两三个月存活期,被判了死刑的患者,在他手中一活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至今好好的。他做到了第一时刻让病人升起了信心,“很多人是被吓死的。信念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有些暗示就是调神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坐在病人面前,我从来不想其他事,有些东西是没底的,想着那些,对看病有好处吗,医生就是要把病看好,否则即使是名中医,门可罗雀,边上的小医生却病人盈门,不惭愧,不焦虑吗?

临床积累,遍访名师,跟古人抄方,这是他认为的中医三条路径,“要成就自己,三条都不能少,跟古人抄方,就是要找水分少的医案,比如《伤寒论》《临症指南医案》。”

他说,如果能穿越,最愿意在张仲景,叶天士门下行医探原,看这些大师如何真正的大医精诚。

我好奇的是,天天和晚期患者打交道,如何保持这一团正气,能量从何而来。

他笑道,做什么都需要能量的,比如年轻的时候以为自己可以爱很多人,再后来发现你可能只能爱一个人,到最后你发现,很多人连自己都不爱,爱不起来。不是不想爱,是没有了,没有力气了。

“爱需要能量。治癌也一样。”他说,《庄子》说,我们要往远处走,要准备干粮。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一个人,他的那些能量,往往不是操练出来的,而是等待和积蓄出来的,尤其在精神层面上。我晚上很少应酬,下了班就回家吃饭,研究白天的病例医案,并通过微信或医学网站与病人继续沟通、解决病人的各种疑惑。”

我发觉,他是个非常擅于休息的人,他知道哪一种生活方式,最适合能量的积聚。

“你待着,慢慢地你也不知道什么样的东西就进入了你的身体,有可能你身体本来有,只是它像一汪泉水一样,以很缓慢的方式在释放,会有一天,慢慢地饱满,充盈。”

作为改革开放以后参加高考的“老三届”,踏上中医之路时,李雁同许多人一样是懵懂而踟蹰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可这桥后是何般景象,年轻的他也说不清楚。

而那时读书机会不易,除了埋头苦学以报效社会,李雁也并未思考过其它。

初次获得成就感是实习时。一位病患辨为少阳证,服药良多而药效甚微,愁眉而来,李雁望闻问切后为他开了小柴胡汤,服用一周效果很好,病患颜开来复诊,李雁也不禁欢喜。

为患者排忧解难,让李雁找到了读书的价值,从此扎根临床的意愿,也扎进了他的心里。

1984年考上研究生,他跟随河南省名中医石冠卿先生学习。石老中医在大学里教授《黄帝内经》(下《内经》),底蕴丰厚;又行医50余年,将《内经》融入治疗中,对于扶正祛邪、辨证施治深有体会。

2000年,李雁来到上海,考上了刘嘉湘教授的博士生。刘教授从六十年代就提出了扶正治癌,对于肿瘤的经验更为丰富、研究更为专业。他治疗癌症强调“正气”,即中医的扶正法。先后两位导师的倾囊相授,让李雁功力大进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研究过《内经》的医生,治疗时尤为强调“天人合一”,不是见病看病,而是见病看人。李雁认为,《内经》从根本上来讲,是在阐述经络理论体系。“内经是宏观的,对人体整个结构,经络、生理、病理变化逐步了解,再进行治疗。推而广之,肿瘤治疗也是一样。发病的内在机理,西医来说是免疫功能出问题了,中医而言是气血、脏腑功能失调了……正气虚了,就要调补。人为什么得肿瘤?就是气血不通,一定要把经络和气血调理好。知道了这个道理,无论是用针灸还是汤药,临证思路就不一样了,不是只知道杀局部的肿瘤,而是要同时调理全身气血阴阳。”

在李雁看来,调和补非常重要。并且要会辨证,对症下药,需要有整体观念。肿瘤虽然是局部疾病,实际上有全身的反应。把机体的环境调好,是治病关键。同时,治疗癌症是治疗生癌的“人”,而不一定治疗疾病本身。未必要全部杀掉癌症而致使患者生存质量差;只要这患者活得时间更长、生活质量更好,也能同肿瘤“和平共处”。对于医生而言,平衡是很重要的。

“实际上,癌症也没有那么可怕,不要过度恐惧,现在正定义为慢性病。”

2
“癌症治疗离不开中医”

不论是在癌症的早期还是晚期治疗,李雁认为中医的预防和治疗是十分必要的。“西医技高器巧,中医博大精深,但皆非万能,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才是正道。很多早期患者认为只要开了刀就万事大吉,其实不然。癌症早期的术后患者更需要中医。”

拿李雁专长的肺癌为例。中医认为,人患肿瘤是因其体内的环境适宜肿瘤生长。肺癌虽小,切除后人体内依然有适合肿瘤生长的环境,加上开刀后伤了元气,就更需要中医调理气血,调节身体免疫状态,改善人体自身环境,预防癌症复发转移。

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李雁发现早期肺癌手术之后复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因此预防显得极为要紧。西医对早期肺癌术后患者主要随访,无任何预防措施,比较被动;而中医则通过调补气血、提高免疫力来主动应对。“癌症应该更强调预防,早期癌症干预治疗中的中医药调理,比晚期癌症更重要。”李雁建议患者,不要抱有侥幸心理,防患于未然才更好。

对于癌症晚期的患者,李雁认为绝不应该放弃。作为肿瘤科的主任,见过太多人间滋味,然而见过更多的是,被判了死刑的患者生命的延长。他不把这称作奇迹,“我认为,只要人有坚强的意志力,任何绝症都有起死回生的可能。”

他说,医生要给患者以良好的心理暗示和心理支持,燃起信心:我可以活下来。《内经》中强调形神合一,这样的暗示和心理支持,调动了患者体内战胜疾病的力量,再配上药物,效果更佳。“虽然给患者开了控制癌细胞和提高免疫功能的药,但药物要发挥作用,需要患者的意志调动,药效才能深入。”

不过,就现实情况而言,中医对癌症的预防还未成为规范。李雁也正致力于破解这种状况: “我们正在努力证明,通过大量观察,用了中医后癌症复发率明显降低,拿出具体数据,进入指南。今后的癌症治疗中,一定少不了中医。”

3
善为本,不图报

李雁坦言,癌症患者通常会焦躁不安,有时他们来看医生,寻找心理支持、获得内心安慰是临床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医生要用他的“正能量”感染患者,迎接未来的日子。“所以,作为医生,本身必须要很强大。”

“行医先做人,做人善为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付出,不要总想着回报,这是很关键的。这个职业意味着个人要付出很多时间精力,而回报却是患者自身的健康。但看着患者过着更幸福的生活,对自己,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患者性命相托,医生要有好的品性、悟性才能不辜负。李雁经常在科里强调:当好医生,就是全心全意,如果你觉得苦了,累了,就不要干这一行,如果要高收入,为什么不去做生意?如同清代徐廷祚所言,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不可。生命应该被尊重,正如行业的责任感,应该铭刻于每一位医生心间。

一天门诊结束,李雁脱下这轻盈也沉重的白大衣,汇入下班的倥偬人流。他与每一个忙碌的都市夜归人一样,也有平凡的日常,但或许也有些不一样,他能跨越时间与诱惑,用比常人更坚定的心魂,拯救即将坠落的生灵。

如果你千百次地问他,除了从医外是否想过其他出路,他也会千百次地说: “没想过,我这辈子只想当医生。”

口述实录

唐晔
李雁
研究过《内经》的医生,在治疗疾病时的思路比较特别,不是见病看病,看的是一个整体,人是一个整体,特别强调天人合一。我们的教材《中医学基础》,只是《内经》中的冰山一角。比如《内经》中讲到经络,人为什么白天活动,晚间睡觉,是因为营气和卫气,白天在六条阳经运行,晚上进入阴经。气血什么时候在经脉的什么地方,都有描述。
唐晔
刘老师从六十年代就提出了扶正治癌,他治疗癌症非常强调“正气”,“扶正”。肿瘤是实邪,由于某种原因气血不通,有气滞、血瘀、痰凝,这是局部,局部差异不大,但是个体有差异,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到底什么样?就要辨证。刘老师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医,就是辨证精细,看症状很准,思维很清楚,一攻即破。
其实,我的两位导师各有特点,石老师是内科杂病为主,兼治肿瘤,刘老师是肿瘤为主,兼治杂病。两位的中医功底很深,用药经验很丰富。
唐晔
李雁
我尤其重视后天之本脾胃功能及气血的调理。因为癌症病情较为复杂,病人整体虚了,而且还有肿瘤实邪在其中,一方面要固扶正气,尤其要调理脾胃、调补气血,一方面还要攻一攻邪气,要调理。这时就需要全面平衡。
唐晔
您有没有特别中意的药材?
李雁
唐晔
李雁
做医生是特别幸运的。当医生就是想治好病人,为病人着想。其实,人是有感觉的,如果医生老想挣钱,病人也能感觉得到,如果你一心一意为病人,病人也能感觉到。我觉得干一个行业,如果认为只是一个糊口的饭碗,就不会有很大的成就感。真的好医生,肯定是热爱这份职业的。
唐晔
李雁
是的,我会用我的正气影响病人。病人来了,是想得到一个方案,还是想得到安慰,或者咨询问题,我都能感受到。坐下,搭个脉,说两句,我很快就能知道他想要什么。这个“脉”要把得非常准,不要以为病人来了就是想看病,每个人的需求不同,甚至有些病人来了就是想来倾诉的,说完就高兴了,然后再开中药,效果就来了。有些时候病人需要你的安慰,说这个病能好,要暗示。有时,暗示有效了就能提高免疫力。为什么有些病人一听说得肿瘤,三个月就去世了?就是被“吓”死的,免疫崩溃了。
唐晔
李雁
好像没什么。如果从家庭方面,因为工作忙碌肯定是照顾不周,好在我夫人是我研究生师妹,所以能理解我。这样我更能专注工作,同时我也比较重视家庭,尽量晚上回家吃饭,减少应酬。协调好各种关系之后,没有后顾之忧,能够专心忙工作。如果在家里生气了,不免带到工作上,对同事、对患者都不太好。所以医生一定要有自我修养,我称为“修身、养性、达医、平顽疾。
唐晔
您对哪些先哲比较推崇呢?
我推崇张仲景,因为他的《伤寒杂病论》水分少,后人按照他的经方去用药,效果很好。
还有叶天士,也是病人如织。虽然他已经很有名气,还是坚持去全国遍访名师,只要此人病人多,他就不耻下问,当人家的学生,甚至愿意隐姓埋名做药童。所以我认为,中医医生都有他的特色,但不论到了什么高度,都应该认真学习别人的经验,因为,中医实在博大精深,我们理解的中医,很可能还在高山脚下。

采访/唐晔 编辑/子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