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自成和后金, 崇祯皇帝应该攘外必先安内吗?

 昵称18990882 2017-03-30

古今通

回顾明末历史,就不得不让人感慨明朝时运不济,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外有后金张牙舞爪。坦率的说,不要说明朝了,即便是20、21世纪的超级大国,也很难承受两线甚至多线作战。在李自成等流寇和外敌的双重夹击之下,陷于党争的明朝最终轰然倒下。

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于1622年(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年号崇祯(1627年-1644年),后世称为崇祯帝。

既然再大的帝国也不能多线作战,那么在面对李自成、张献忠、后金皇太极等虎狼之时,崇祯皇帝应该攘外必先安内吗?为什么不攘外必先安内?

毫无疑问,就小编看来,明朝肯定是需要时间休养生息的。如果崇祯能够攘外必先安内成功,那么相信明朝不会这么灭亡的,或许将延续到现在。只是,这是一种幻象,当时的局势非常复杂,李自成和后金不会让明朝单独对付一方的。

首先,李自成和后金有着联动关系!

如果说李自成和后金皇太极等没有联系,那么说出来连鬼都不会相信。当明军刚把农民军打败,那边皇太极就带领清军绕道杀入内陆。于是,崇祯就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把农民军先放一边,集中力量对付清军,如此反复折腾了十几年。

实际上,后金在中原最大的耳目是晋商八大家,这八大家是后金入关后勤总管、情报总管、外交总管、公关总管,可谓责任重大。李自成在四处流窜的时候,有攻打过晋商八大家的产业吗?他难道不值得这八家钱多粮食多资源多吗?

其次,党争太厉害,根本不允许与后金议和!

明朝末年的党争非常厉害,尤其是东林党人,纯粹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根本不管不顾别人意见的正确与否。基本上是,只要对方赞同的,都反对;只要对方反对的,都赞同。只要有人提出议和这个战略性退让,但却会遭到猛烈抨击。即便后来崇祯流露南迁想法,却也遭到大臣强烈反对,但李自成进京之后,反对的大臣却欢天喜地迎接李自成去了。

第三,后金也不想签和平协议!

明朝如果提出议和,后金皇太极会同意吗?肯定不同意,因为后金需要劫掠,才能维持奴隶主的生活,才能持续削弱明朝实力,保持压力,才能让李自成等流寇继续对明朝伤害。

另外,还有一套方案,即崇祯诏安李自成等人,让国内战火平息,然后休养生息,骚扰后金,集中精力对付满清。如果能够实施,相信后金支持不了太久。

列位看官,对于李自成和后金,崇祯的战略构想究竟应该怎样,才能确保明朝江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