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随笔

 醉月诗苑 2019-12-29

昨天有位叫“郪山”的朋友在“醉月亭”发表高论:随着时代的进步,格律诗词将会淘汰,古风和自度调会取而代之。我的确不敢苟同,于是我对他解释:格律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如果一个写诗的人连格律平仄都不懂,那就别提诗词,别提改革诗词,学诗词的人如果不学格律,只能永远徘徊在诗词的宫殿大门外,当然我说这话并不反对写古风(古绝)、自度调、打油诗。

其实古风(古绝)写好也是不错的,例如小编的一首:


师恩
文/幽兰飘香
三尺讲台如沐春,一只粉笔书灵魂。
育得桃李满天下,能有几人报师恩?
注:荣获第二届“子曰杯” 诗文大赛古韵三等奖。

格律是旧体诗词创作必须要过的第一关,没有了格律,律诗就不成律诗,绝句就不成绝句,词也就不成词了。当然,古风(古绝)和打油诗是不拘格律的。(当然,古风(古绝)、打油是不拘格律的。)也常常有人说诗词意境为先,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写诗词嘛,不就是为了表达一个“意”吗?所以,强调意是没啥错的。但是,说这话的前提是你必须通格律,如果不通格律那只能说明真正目的,只是在于他对格律的轻视或惧怕,以强调意境来掩饰他不懂格律的尴尬。现在写诗词的人很多,但是不懂格律或不肯学格律的却占很大部分。有许多人认为格律束缚太严,不肯学,还以“突破格律”自诩。事实上,这些“突破”的背后,往往隐含着对音韵的无知和在词汇组织方面的无能!汉语里同意词,近意词相当多,这给了作者很大的选择余地,同一意思完全可以用平仄相反的词来表达。如果词汇严重匮乏,自然无法适应格律的要求!有人认为格律可有可无,实际上他根本没有领会格律在诗词发展史上的作用。格律是古人总结了上千年经验才制定的,它使得诗词不但歌唱时优美动听,还使得诗词在朗读时一样拥有抑扬顿挫的音韵美,所以,即使乐谱失传,歌词仍然可以流传至今。现代的歌曲,虽然歌唱时很动听,但是一旦用来朗读,顿时觉得拗口——正是因为没有了格律的缘故。如果没有了曲谱,几百年后谁还会记得现在的这些歌词? 

但是也有的创作者走向了相反的极端,少数人为了追求绝对的完美,创作诗词时竟然要求一个字的平仄都不许变通,甚至连四声都要限制。例如宋朝的方千里,周邦彦等。其实格律虽然严格,却仍然有许多可以变通的地方供作者自由发挥。我们可以平和地看待“律句”之律,律,其实不可以看做是限制人们语言的死的框架,所谓的“律”,其本质意义体现的是一种语音上的节奏感,因为这种节奏感的存在,即使你在心里默读,也能感觉到一种起伏有致的韵律美。


很多学诗词的人多少都有过这个念头:啥时候自己也能创造词牌呀?我劝格律尚且弄不太明白的诗友们,至于创造词牌啦,自度调了还是别去空想,像柳永、周邦彦、姜夔等大家创造了很多词牌,却大多数都没有流行起来,反到成了垃圾!何况我辈?!再说了,常见的100多个词牌已经有了很大的选择余地,的确没有再去创造词牌的必要。当然喽,偶尔玩玩自度调(词),自娱自乐未尝不可。


齐荣景先生自度词《打工词》:
江南雨,昏接晓,离人怎能不心焦。山后是愁水,山前是断桥”。寥寥23字,字字情义,生动地描写了打工农民的惨况,令人耳目一新。

(部分资料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幽兰飘香,醉月诗苑主编,农民,诗词爱好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