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玉文化集团之五

 古玉寻缘 2017-03-30

 
    上接《神玉文化集团之四》 

     神玉文化,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化遗址说明了什么? 这里需要一个对比时间,需要各地玉文化遗址的考古时间与炎帝、黄帝这个时期的时间对比,高古玉器玉文化遗址的时间段跟当时历史背景下的部落氏族关系,需要简要的对比分析:

     首先要确定炎帝黄帝这段时间。据古籍查询,出现了炎黄二帝的时间不一,一说炎黄二帝是少典的两个儿子,这显然不能认同。炎帝神农氏更早于皇帝(炎帝公元前2986-前2867年在位,时期约距今5000年左右。黄帝公元前2495-前2395年在位,时期距今约4500年左右)。我们这里这样理解,炎帝神农氏是第一任炎帝,之后的500年还有几任炎帝继任,黄帝的兄弟炎帝是最后的一位炎帝,取代炎帝的是他的兄弟黄帝。这就可以说是少典的两个儿子,这样就不难理解炎黄兄弟氏族权利之争,最后黄帝统一了炎帝部落及更多其他部落,从而成就了自己的疆域势力范围。但我们还是用两个不同部落更好,黄帝部落本来隶属炎帝部落管辖,这就是后起之秀吞并前朝,中国历史都是这样。

      文化遗址出现在不同的时期,我们需要这样认为。今天的我们看到的众多遗址,代表了区域氏族生活生存的繁盛,是人类进步创造的成果。虽然考古年代有着彼此的生存重叠或者几千年的距离之差,但事实结局是所有文化群的统一。这是一个发展演变的漫长过程,彼此没有明显的分界。我们只能用统一的现实去推理过去的分散居住部落的发展。不同部落最初的发展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摘取、猎取、捕捞等维持生计。为寻找食物不断的迁移而最终选择安居定居,也是一个生存过程。只有定居下来,才有了种植、养殖、时代生息繁殖,才有了食物,有了群体的壮大,有了村庄。而这一系列的过程,任何一个崛起的部落都要如此。

      每个遗址都是代表了一种文化,因为这是一个群体集团的生活,是一个群体集团生育演变的过程,是一个能够生存下来发展壮大的集团见证。当他发展到强盛时期,留给我们的是加工制造的器具,引发我们深思的是这些器具的用途。从而分析了解古时的部落群体的生活与社会构成形式。现实告诉我们,不同部落文明有他辉煌的一刻,是几十年,是几百几千年,但也有如同昙花一现,留下了不解之谜。我们现今人们的推理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部落间的争战,胜者生存败者亡;一种就是毁灭性的自然灾害,寥寥无几的生者不得不走向他方!


      由于史前文化没有文字记录可查,我们能理解的是关于考古文化古迹而有的相关记录。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文化古迹基本都是按照出土区域或者地点而命名的,这只是一种彼此区别的命名,而不是哪个远古时代的氏族部落集团的真实称呼。这一点,今天的我们必须要有所区别,就如河姆渡(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距今5300-7000年),马家浜(公元前5000年,距今7000余年)。这两个文化部落同是长江下游新石器中期文化,时间几乎相同。一种可能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种族的部落集团,一种可能是统一的部落集团而分居区域,可理解为今天的浙江与江苏同属中国。中国远古历史,是在不断的统一合并而形成的庞大集团。这两种文化有着区别的不同和融洽的相同,几千年的发展过程,只能认为有着最初的分离与后来的合并,从而就是良渚文化集团的诞生(良渚文化存续之间约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也就是形成了整个长江中下游的庞大文化集团。良渚文化,只能是氏族部落文化,而不能命名为国家文化,原因是还没形成帝制文化而神秘灭亡,良渚文化的灭亡也是鲜明的“神玉”走进衰败的见证。良渚文化末期正好是黄帝部落兴起争战统一的时期,到舜帝(前2097-前2037年在位)疆域已经跨越了长江,这就不难理解北方部落南下统一的事实。而北方的氏族文化以红山与仰韶为代表,也同样是有着时间的重合。


红山文化(公元前4000~前3000年 

仰韶文化公元前6000年至3000年

    仰韶文化以黄河中游、华山为中心,分布广泛,东至山东、西至甘青、南到江汉平原,北达内蒙古草原。这两个部落集团最终也是有了合并的统一,成为中国北方的强大集团。同时部落集团中也有着新起氏族部落的兴起,或者说还有着没有被吞并的部落,如大汶口文化(4500-6500年龙山文化(3300-4500年),都是同区域黄河下游的部落集团。黄河流域上游的齐家文化(大约前2500年-前1500年)也是其中的强盛部落,区域内有了制陶、铜器、玉器等制造。那个远古年代,能有这三种制造能力的部落不亚于当今的“神州飞天”。


    还是要用《史记》的介绍,我们去寻找炎黄帝的疆域,炎帝基本统一了黄河流域,辽河流域,也就说红山文化跟仰韶文化处于融合时期,这个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而500年后的黄帝又进行了一次统一,这个时候已经跨越了长江,黄帝的疆域到达长江这是《史记》明确的记载。整个黄河流域包括以北整个红山文化都在黄帝的势力范围之内。可以肯定说良渚文化已经是黄帝的管辖部落。为什这么肯定? 还是要借助司马迁的《史记》去认识远古的历史。在开篇黄帝中,有这样的记载:“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这说明黄帝的子女被分居各地,并形成了后来的氏族部落。根据良渚的发展与起源,这个时期良渚部落是黄帝集团的一个臣服部落,相对还是独立的。到400年后的舜帝时期,分解了三苗,大禹治水成功对舜帝的提醒“苗人不听话”,一场洪水摧毁了良渚王国,从而成就了大禹称帝时期的彻底征服。良渚文化流入夏朝成为自然。


     历史永远有不可破解之谜,部落同存,错综复杂。具体是谁从弱到强,或者从强到弱?没有记录的历史只能留给后人去揣摩猜测。胜者为王得天下,这是无言的事实!最终是炎帝部落兴起,黄帝部落实行了强制性统一,从而定格了天下之局!文化遗址给我们的借鉴是出土物的远古考证,根究现有遗址考证发现,我们可以分化出一个“神玉”之初的时间。远古用玉大致开始于公元前6000年左右。人们经历大灾难之后的2000年的发展,这一阶段的打制工具有较大改进,并发明了弓箭。其生产部 门主要是采集和狩猎。人们学会缝制兽皮衣服,产生了原始的审美观念和宗教。同时,出现了族外婚,形成以一个老祖母为核心的氏族制。

     母系血统是维系氏族存在的纽带。氏族扩大之后,再分离开来,另建立新氏族。彼此通婚的氏族则组成部落。族外婚是人类婚姻关系史上的重大进步,较之内婚制下的同辈婚配具有更深远的意义。自然界万物的演化规律是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实行族外婚的氏族,其成员的智商高,体质强,整体实力明显优于依然实行内婚制的血缘家族。在当时的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无可置辨的主导作用。

    “神玉”的初衷是祈福,以求天神的庇佑保护,或者是对山对水对自然界威武神物的恩谢,而在图腾与宗教的发展中,成为了“巫玉”,借助玉的神力从而完成了氏族部落的统治者的地位,从而逐步发展为王权的象征,成为阶级分化的原石根源,同样是人类智慧发展的首要表现。

     氏族是一种血缘共同体。在氏族社会前期,人们的血族观念和整体观念都极其强烈。在这种社会结构中,血族的纽带是相互扶助的强有力的要素。对于个人的不法行为,即是对他的氏族的不法行为;对于个人的支持,也即是与他的全体氏族亲属共同对于他的支援。个人依靠氏族来保护自己的安全,凡伤害个人的,便是伤害了整个氏族.……假使一个氏族成员被外族人杀害了,那末被害者的全氏族必须实行血族复仇。应当说,这种血族复仇在当时条件下对巩固氏族的统一和团结,约束氏族成员的某些不正当行为都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在进入阶级社会之后情况便发生了重大变化,剥削阶级往往利用血族复仇去达到掠夺财物的目的。从而使它逐渐失去了过去的原始朴素性质,发展成为世代相传、无止无休的仇杀性冤家械斗和大规模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残酷掠夺。


     史前文化古老玉器,我们需要理顺下这个过程。至今考古,红山文化是发现最早的出土高古玉器(以后是否有变还需考古继续发现探讨)。与其基本并行的是良渚文化,一个在北一个在南,而当时的中原却以彩陶为主,可谓三分天下,这个时间段约公元前4000年到前2000年,是最为繁盛的神玉时期,有着2000多年的过程。红山文化在发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逐步被中原仰韶文化统一所替代。之后仰韶文化的发展壮大,这就有了中国历史的初始人物炎帝与黄帝之传说。黄帝时期基本对黄河流域各个氏族部落频繁争战而有了管理制的统一。黄帝时期神玉开始走向衰退,社会制度在不断的走向帝王管理,走向帝王制阶级管理制。神玉逐渐成为一种祭祀仪式,成为国家的一个管理权利的介质,国家管理不再是崇高神玉统治。巫师开始逐步从最高的管理者成为一帝王之下的高级管理,成为一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帝王成为了天赐之王,是天的代理替身,帝王之言都是天的旨意。崇玉开始走向崇人,由此人类走向了氏族争战,强者为王的历程。这就不难理解红山文化跟良渚文化的繁盛与消失的原因了!良渚文化的消失,其直接原因就是氏族争战,舜帝时期就基本对长江流域进行了管理的统一。

     《史记》记载禹帝疏通九河九州,就包括长江。由此可断言,不同区域的古老玉文化,随着氏族争战的统一,用玉也有了严格的统一管理制约,原有的各个文化区域不能有私自的制玉!从此,巫玉制玉,统一被帝王掌握而拥有。大禹治水成功,舜帝嘉奖大禹一块玄圭,就可知道,那个时期的大禹也没有私自制玉的权利,并且更能体现出帝王奖励之荣耀业绩。到此,我们应该理顺下这个过程,从神玉用料,不同部落,只要临近玉石产区就拥有自己的用玉文化,这个时期是部落首领或者说是“巫”拥有对玉的管理。从对玉的感知与认识,一直到神化了的拥有应用,重要的是选用了图腾的介质物,有了绘画与雕刻磨制的过程。这就让巫玉有了繁盛的发展,一直有了2000多年的盛旺时期,成就了中国古来的古拙玉器神玉文化,把神玉文明文化推上了顶峰也是新石器时代后期文明的突出象征。随之帝王帝国的建立,各个部落玉文化有了统一,可以说成就了中原统一的古玉文化,而多个古老氏族玉文化断然消失。这时的“神玉”文化开始走向他的“礼玉”过度时期。当中国历史来到商周时期,是“礼玉”最为繁盛最为鼎盛时期,这个礼玉的鼎盛来源于当时社会礼制制度,可以说,玉器跟随时代发展变迁息息相关。当西周王朝的毁灭与礼制的崩溃,礼玉完成了它的过度使命,从此中国大地“神玉”时代一去不再复返,“巫”,这个时候也是走过了它的神圣权威历史,而逐渐转上道教的愈合,或者说跟时兴的道教有了融洽的合并。


      玉在古人的心中是神是至高无上的具有灵气的真神,是心灵的需要崇拜与敬仰的寄托。但我们忘记了一个问题,远古时代有着不同的部落生存在不同的区域,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种类的玉石。从史前玉文化记载与考古发现,如今的华夏大地有着众多的玉文化区域,这些区域都是因为出土了大量史前玉器而得其名。到今天我们最为了解的是岫玉、独山玉、蓝田玉、和田玉,被誉为中国四大玉种,而在远古时代,古人对玉的定义是“石之美者',也就是所有美丽的石头,都称为玉,所以说我们现在很难来明确划分各个文化部落用玉的具体材质产地,只能根据现有出土玉器来判断有玉的主体成分跟我们现在所见玉石的对比。但文化区域地范围取料是最好的答案。需要探讨的是这些来自中原的文化,最早的用玉是氏族部落制玉就近山中或者河流中取玉料,也就说,文化的发展在哪里,取玉最大程度的认为是就近取料。这就说在远古的部落制玉时期,新疆和田玉没有进入中原,新疆和田玉不是中原部落最早的巫玉用料。

严格的说,新疆和田玉不是神玉用料范畴。

下接《神玉文化集团之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