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益气祛风、宣痹化饮法 过敏性鼻炎一哮喘 综合征

 柴桂苓 2017-03-30
黄芪25克、防风10克、麻黄6克、桃杏仁各10克、瓜蒌皮10克、薤白10克、法半夏10克、干姜5克、细辛3克、白芍15克、地龙15克、炙蜈蚣3条、炙甘草15克
加减:①鼻痒、流涕明显,加辛夷10克、苍耳草10等;②咽痒、咳嗽明显,加桔梗5克、射干6克等;③舌黄、咯吐黄浓痰、或流浓涕,加桑白皮15克、重楼15克等。


玉屏风散,被现代人称为中药免疫调节剂。防风遍行周身,为风药之润剂,能上清头面七窍、挛急痹痛;黄芪能补三焦而实卫,为玄府御风之关键。防风可祛风邪,黄芪能扶正固本,两药结合标本兼治,以提高正气抵御外邪,对肺气不足,腠理不固,表邪侵入患
者尤其重要。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本方辛散温化之力较强,用以水寒相搏于肺者。麻黄发散风寒以解表邪,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因本病多因患者素有伏痰,当用半夏燥湿化痰;并佐以芍药,共辛散酸收之效。瓜蒌薤白半夏汤取自《金匮要略胸痹篇》通阳宽胸,行气止痛,消痰散结。“ 薤白,辛温通畅,善散壅滞,故痹者下达而变冲和,重者上达而化轻清??” ,薤白辛开行滞、苦泄痰浊、通阳散结,与化痰散结、利气宽胸的瓜蒌相伍,宣痹豁痰;半夏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此方通中有散,散中有降,散痰浊之凝滞,通胸阳之闭结,从而胸阳得以舒展,痰浊自除,肺气自舒。方中还蕴芍药甘草汤:由芍药、炙甘草组成,该方药少而力专,是甘缓解痉挛的良方,本方来源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方中芍药为君,甘草为臣,二药酸甘化阴,养血柔筋、缓急解痉。据现代药理研究,甘草中的甘草酸有糖皮质激素样药理作用而无严重不良反应,甘草甜素可减轻过敏性症状,甘草次酸有明显的中枢性镇咳祛痰作用,此方中用大剂量甘草加强了抗炎平喘的功效。
防风散外风,蜈蚣平肝止痉熄内风,与麻黄同用加强祛风抗敏平喘作用,杏仁降气平喘,桃仁化瘀肃降,气血同理,尤在方中加用黄芪以补气养肺、固本御邪,虚实兼顾。整方紧紧围绕鼻症和喘息胸痹候立法选药,既突出祛风、化痰,鼻一肺同治,更重视宣痹通阳,宣通气机,气血并顾,补虚驱邪,敛散结合,肝肺同治,故有良效。


1)益气、祛风
《素问· 阴阳应像大论》中说“ 天气通于肺”,且“ 肺开窍于鼻” ,气由鼻进入肺内,产生呼吸运动,吐故纳新,同时“ 肺主皮毛、通玄府” ,因此,肺与外环境的接触最为频繁,最容易受自然环境,故“ 肺为娇脏” 。肺为气之本,宣散卫气,肺通过其宣发运动,将卫气宣散至全身。卫气,水谷之悍气,不能入于脉,而行于皮肤之中,有护卫肌肤,温养脏腑、肌肉、皮毛,调节控制腠理开合的作用,而这些功能均需要凭着肺的宣发作用来
实现。肺主气、司呼吸,若肺气弱无以宣降,则卫气不能到达全身肌表,则易受外邪侵犯。素体肺气虚,平常易感冒,怕冷怕风,加参苏饮、黄芪桂枝五物汤等益气固本。
祛风包括疏散外风和平息内风。疏散外风的麻黄、防风、荆芥、徐长卿等品,具有宣肺透邪、宣通窍络、宣壅去结之功;平熄内风的钩藤、地龙、僵蚕、蜈蚣、全蝎等能祛风镇痉,有助于加强疏通气道壅塞及血脉痹阻,抗过敏,缓解支气管痉挛,从而达到平喘目的。哮喘持续不能缓解,佐以虫类药来驱邪:有的患者哮喘发作后,持续数日不能缓解,有点症状虽减,但呼吸仍感不利,治疗时佐以虫类药物搜风祛邪,解痉脱敏。哮喘患者大都有过敏史,徐长卿、蝉衣有较强的解痉抗过敏作用,蜈蚣熄风解痉,通络散结,协当归
之活血,能改善肺及气管的血液循环,改善气管通气量。


2)宣痹、化饮
风痰相搏,内阻于肺与气道,致使气道挛急,喉间痰鸣、喘息、胸闷如窒、口唇紫绀、
不能平卧等肺气不得宣发;气道被遏,胸阳痹阻,浊气与痰气相胶于胸,气机不利。《金
匮要略胸痹篇》中论及:“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痹痛,短气……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
“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 ? ” 豁痰宣痹能宽胸利气,通阳散结,临床上常用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甘寒滑利,宽胸降气,薤白温通滑利,辛开行滞,二药相配伍极具开泄宣痹之力;半夏辛滑祛痰、散结降逆,主在豁痰积之痹滞,同时能祛痰镇咳。此法三位药以将祛风、宣痹相结合,风痰去除,肺气条畅,胸阳得通,则喘逆可平。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能通调水道。风邪经鼻腔入侵肺内,肺失宣发肃降,津液停聚为痰,正如《症因脉治》所说“ 风痰之因,外感风邪,袭人肌表,束其内郁之火,不得发泄,外邪传内,内外熏蒸,则风痰之证作矣” 。痰,古作淡,形容水的淡荡流动,稠于饮和水,与饮合称为“ 痰饮” 。此种痰饮又存在其难治难消的特殊性,故又称其为伏饮。《金匾要略·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提出:“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的治则,论述了痰饮病的治疗大法,多用方剂如苓桂术甘汤、甘草干姜汤等,药物如干姜、细心、肉桂等温肺化饮。


3)兼顾肺、脾、肾三脏,重视治肝、化瘀
“ 肺不布散津液,脾不输化水精,肾不蒸化水液” ,三脏功能失调,致使水液凝聚成痰,形成“ 宿根” ,伏于体内。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宣发肃降;脾主运化,运化水谷,形成精气充养四肢百骸,同时还可运化水液,防止水液在体内停滞;“ 肾为水之下源” ,肾通过肾阳的蒸腾气化对津液代谢、输布和排泄起着重要作用,将代谢出来的废液经过膀胱排出体外。肺、脾、肾三脏气化不利是生痰的根源。《景岳全书· 痰饮论证》:“ 肺气虚则不能水精四布,而浊癖凝聚” 、“ 脾主湿,湿动则为痰"、“ 肾主水,水泛亦为痰” 。临床中经常可见兼有肺虚、脾虚、肾虚的哮喘患者,除典型发作性痰鸣气喘表现外,脾虚证兼见每因饮食失当而诱发,咳嗽痰多稀白、味甜、吸气困难、倦怠乏力、食少脘痞、便溏、苔白腻、舌质淡胖有齿印,脉细软;肾虚证兼见平素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吸气不利,痰多咸,腰膝酸冷,畏寒汗出,面色苍白,舌淡嫩,苔小滑,脉沉细。兼脾虚症状多加用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健脾益气,常用药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茯苓、甘草等;兼肾虚症状多加用苏子降气汤和金水六君煎等加减,常用药如生熟地、仙灵脾、山药、紫河车、补骨脂、萸肉等。
临床上往往只重视肺、脾、肾三脏对此病的作用,忽视肝的作用。‘’病久咳不愈,乃肝郁脾虚痰阻之咎,气机不畅,肝郁更甚‘’。肝主疏泄,肝气和调,则气机条畅。肝属木,肺属金,金本克木,一旦肺金病变,又常易受木气反悔,反复发作的顽固性哮喘患者尤如此;肝失调达,一身之气升降失常,肺失肃降,治疗哮喘基本法上配合以清肝、疏肝、养肝之法,柔肝缓急,解痉平喘效果更佳。邵长荣等人采用调肝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在临床上均收到很好疗效。常用药柴胡、枳壳、蜈蚣、钩藤、地龙、全蝎、僵蚕、甘草等;风哮发作,肺络挛动难止,加用《伤寒论》之芍药甘草汤,重用白芍、甘草,取之缓急解痉之功。白芍酸收舒筋,大剂量甘草有类固醇样激素作用,达到治哮平喘的目的。
哮喘反复发作,日久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而致入络化瘀病情迁延难愈,即‘’有虚必有瘀,久病必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无论发作期还是缓解期,加入当归、川芎、丹参等活血药,实验已经证实活血化瘀药能拮抗血小板激活因子,降低lgE水平,改善微循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具有加强平喘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