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回放 故宫博物院在建院90周年之际,面向大众推出18个展览,造成了巨大的轰动效应。许多观众需要排3到6个小时的队,才能入内看到一幅名画。有网友称这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普及有好处。但也有网友认为,像故宫这样的文化殿堂需要设置门槛,这样才能让懂故宫的人去感受它,而不是让故宫成为更多没有文化品位的游客在微信朋友圈炫耀的资本。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江苏省盐城市期中调研检测作文题)
面对这个问题,考生可以将其分解为几个子问题,如故宫文化展为何会出现如此巨大的轰动效应?观众排那么长时间的队值不值得?没有文化品位的游客是否就没有资格去看大型文化展览?游客为什么在看过大型文化展览之后存在炫耀的心理?这样分析,作文时就可以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
创新角度:每个人都有权利享受文化财富,文化展览设置门槛涉嫌歧视;宝(物)因相知之人而贵(显示价值)。
庄子有言曰:“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意思是说对生存在夏季寿命又短的虫子说冰,它是理解不了的。可现代社会的人们总热衷于装作对什么都了解的样子,殊不知其实质乃夏虫耳。 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谁愿意承认自己比他人矮一头呢?无非是虚荣心在作祟。故宫博物院推出展览之后,人们蜂拥而至,观赏之余还不忘在微信朋友圈炫耀“到此一游”。他们似乎觉得自己游览过故宫,文化品位就提升了。这些游客是虔诚地将那些“老古董”视为珍贵的文物,还是走马观花般将其视为美丽的装饰品呢?是认真了解过文物的背景知识、研究过文物的艺术价值,还是对其漠不关心而视参观故宫博物院展览为豪华游呢?我想大多数人属于后者吧。 有人说:“我只是去参观故宫并且在微信朋友圈里炫耀,就算我文化层次低又碍着谁了?”而我要说:“你错了。你间接地危害到了那些热爱文物、视文物如生命的人们。看似你仅仅在微信朋友圈炫耀“到此一游”,可这在那些人眼中却是对文物的践踏!”网络上曾经流行恶搞杜甫,为其加上现代的装饰,如此恶搞,人们还怎么把他与那位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杜甫联系在一起呢?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魂,我们对其应怀敬畏之心,怎能允许那些没有文化品位的人亵玩呢?同样,那些只图在朋友圈炫耀的游客一方面耽误了懂故宫的人感受文物的时间,他们的行为好比买椟还珠;另一方面占着极其珍贵的文化资源肆意作践,这又怎能不刺痛那些懂故宫的人的心呢?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倘若你真的无法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又何必为了所谓面子强求自己去游玩呢?你可能会感到不服,因为现代社会讲究“以人为本”,故宫是对每一位公民开放的,凭什么我不能游玩?可是你要知道这个“人”中不仅包括你,还包括真正懂故宫的人;故宫不仅要以不懂故宫的人为本,还要以懂故宫的人为本。你既然无法从故宫中获得精神上的滋养,只为拍张照片而造成他人精神上的痛苦,于你而言只不过是获得短暂的虚荣,又是何必呢? 因此故宫设置门槛之举并不是对人权的漠视,而是对文化的尊重。物尽其用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我想,文物也一定乐意被懂自己的人欣赏,而不是沦为那些没有文化品位的人眼中的装饰。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倘若你不能真正感受故宫,就不要再去践踏它,请给那些懂故宫的人多留一些空间吧!
【点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