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里的精髓,让你一生受用不尽!

 王心雨 2017-03-30
 
 























《道德经》里的精髓,让你一生受用不尽!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世间没有绝对,只有相对。事物间总是相辅相成的。圣人因为看到了事物的两面性,看到事物的发展由其自身的规律,所以能辩证的看问题,行无为之治,行不言之教,绝不去主观臆造,更不去勉强而为,而是认识事物的规律,任由其发展,以达到无为而不所不为。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圣人像水一样,低调谦卑,内心沉静,择善而从,与人为善,善解人意,善心善行,善政为民;同时善于发挥特长,潜居抱道,并善于把握时机。其软弱曲折不正如水吗?其内敛坚强,果断从容不正如水吗?




3、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太上之王道,就是顺其自然,绝不勉强从事,绝不强加于人,而是按照事物发展行事,自然能事半功倍,做到无为而无所不为。




4、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事物的产生总是有其原因的。因为大道不存,才提倡仁义;因为六亲不和,才提倡孝慈;因为国家混乱,才提倡忠君;因前者缺失,才产生后者;因为提倡智慧才产生了巧诈。老子认为,无为而治是最高明的,所有认为的措施,都不过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




5、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在冥冥之中主宰着天、地、人,而有无时无处不在,所以我们讲天人合一,就是顺道应物,追求道之浑然一体的境界。如此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共处。人始终应该顺应自然大道,也不可能超越自然。



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一个善于修养自己的人,凡是沉稳而行,从而按部就班的做成事情;内心保持沉静,定力十足,从而在静定中升华出般若智慧,永远不失自我,生命处于一份平和宁静和怡然中。




7、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不为。

求学增长知识,越学越多;求道则净化心灵,越来越虚静。知识无涯,越学越感到无知;大道无涯,越求越接近道。老子主张回归初元的虚静,这样才能得到道,从而做到无为而不所不为。




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强盛至极,必是衰竭。所以圣人治国,不以兵力逞强,不以强力取胜,而是顺道而行,无为而治,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智取为上。就算成功了,也认为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值得骄傲炫耀。




9、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大道作用广大,但是表现的十分平常:晦暗、退让、不平、低深,甚至于“下士不笑,不足以为道”;大德也是表现平平:缺少不足,懒散怠惰,浑浊不清,没有棱角,默默无闻,但是他却代表了道,平时不显山露水,但是最终大器晚成,脱颖而出。




1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生一,一生阴阳二气,阴阳相交生万物。所以,道生万物,万物育于道。正因为看到一的这个最原始、最低的数字与到的密切关系,所以圣人遵一,以寡人、孤、不谷自处,保持低调谦卑、守柔守弱,甘于不足,勇于减损自己,因为他明白,这样才是顺道而行,才能由一而二,由二而三乃至众多,才能又增加,有富贵。




11、大成若缺,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天地万物没有完美的,所以完美主义是行不通的,必定让人失望的。事物的发展是有其自身的规律,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曲折甚至反复着发展的。所以圣人不求完美,不理想主义,能忍受缺憾、空虚、弯曲、笨拙、木讷、亏损等,因此能成就自己相对完美的人生。



12、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

道存在于万物之中,并左右万物,它可大可小。大到无极,小到微介不可见。道生一,一为开始,也为最小,于是圣人从一开始,从小做起;道本质简单淳朴,于是圣人重视单纯,从简易做起。正因如此,所以圣人能做到由小做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然后又能从大到小,繁到简,由多到少,又返回初元,这个过程是一个成长成熟的过程,也是一个有不自由到自由的过程,也是道之奥妙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