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合唱

 江山携手 2017-03-30
 

 

 

    合唱艺术是多人的集体音乐表演,是人类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合唱对每位演唱者的单独演唱能力以及合作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因为合唱艺术是集体共同创造的艺术,需要每个队员的努力和协作,才能获得谐和、均衡、统一的音响效果。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艺术创造的热情与主动精神,是每个合唱队员应具备的素质和品质。

    每个合唱队员在排练和演出中要通过理性和感性的知识去解决技术和艺术上的问题。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在指挥准确的手势中去感受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和声音美。这种深入到音乐内部的艺术“欣赏”与一般听众的欣赏是有所不同的。尤其在演出的过程中,受现场气氛的渲染,情感的起伏会更加的激荡。在这动人魂魄的意境中,心灵的境界也会随音乐一起得到升华。因此,一次好的排练,一次成功的演出,会成为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和心灵的愉悦。这种身临其境进行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双重趣味,正是合唱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合唱的咬字与吐字

 

    合唱作品的艺术再现,不仅需要音响上的协调,色调,还须结合正确的发声,准确掌握吐字与咬字的规律,即以动人的语言,通过优美的声腔,达到字声结合协调,字清声美为一体。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字正腔圆”。

    要做到字正腔圆,必须了解和认识普通话字音的结构、音素的部位、性质等特点,熟练地掌握吐字、咬字的规律,使其与正确的发声协调一致。

    咬字和吐字是发声时先后发声而又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

    咬字,是指字头(声母)而言,把字头的声母按一定的发音部位和发声方法予以咬准。产生“声母”的器官“喉、舌、唇、齿、牙”五个部位称为“五声”。由于声母是辅音元素充当,因此,具有不振动声带、发音比较弱而短的特点。字头的发音是字音准确、清晰、真切的关键。因此声母要发得有力而敏捷。

    在歌唱中,不能像书写的顺序那样,先发出字头,再发出字腹,也区别于平时说话时的状态。咬字应该是先做好韵母的形态,然后在这个形态上发声母,并用感觉和富于想象的思维来控制发生器官的动作。例如“美”(mei)字,要想象声母“m”在“ei”的上方,而不是在“ei”的前面,用想象“  ”的字形来咬字吐字,这样容易使口咽腔形成竖立的状态,从而获得较大的空间,声音自然是圆润而丰满的。

    吐字是指字腹和字尾而言,即把字腹的韵母,按照不同的口形要求“开、齐、撮、合”(也叫“四吁”)予以引长、吐准并收清字尾。由于韵母大多数是由元音的音素来充当的,它振动声带,因此字腹部分是字最响亮的部分,也是歌唱发声、引长、共鸣的重要部分。

    韵母在口腔中发音的部位、形态、特点是不同的。歌唱时,为了求得音色的协调统一,使声音优美流畅,则必须将不同特点的字音,在咬字吐字方法上加以调整,进行转换和过渡,使不同音色的字音相互靠近,协调统一。

韵母分为单韵母和复韵母。

    单韵母主要有六个:“i、ü、a、e、o、u”。它们的发声部位依次由前逐个向后移。“i”最靠前,音色最明亮,然后是“ü”。“a”在六个单韵母中处于中间部位,但音色偏向明亮。“e”比“a”靠后,音色稍暗,“o”发音部位靠后,音色晦暗。“u”发音部位最靠后,因此音色也最暗。除上述六个单韵母外,还有一个“e”(欸),它仅和“i”(ie[耶])和“ü”(ue[约])相拼,属于较靠前、较明亮的字音。

    从它们发声的形状上来看,“u、o、ü”三个元音是圆唇形。声音竖立、集中,位置高,易演唱。“a、e、i”三个元音发声属扁唇形。声音较横,位置偏低,是不太好唱的字音。“e”(欸)也属于扁唇形,字音位置最低,容易出现挤、压的毛病,也是较难唱的字音。

    这些单韵母之间存在前、后、明、暗、横、竖、扁、圆的差异。为了使音色能够协调统一,它们必须按科学的发声原理和元音变形的原理,进行调整、转换和过渡,使它们相互靠近。靠近的原则就是前向后靠,明向暗靠,横向竖靠,扁向圆靠。在高音区,将元音变圆,变暗,是声音通向头腔的重要技巧。在相互靠近时,一定要先从心理上、感觉上有意识的去控制元音变形,而不能仅用发声器官去机械地变形。应心理上、感觉上的变形在先,各发声器官变形在后。元音变形主要在咽腔部位的后面,因此也把咽腔称为歌唱的咀,而口咽腔的前半部唇、舌、齿、牙为吐字的咀。例如唱“啊”(a)字,发声时首先咬字要向“o”靠,带有“o”的色彩,到较高的音时,则需继续向“u”靠近,这样才能获得充分的头腔共鸣,声音位置高而极具穿透力。

    元音变形是指在原有元音的基础上,加入一个或两个邻近元音的成份,但并非变成邻近的元音。否则,将会造成字音不准,甚至变成另外一个字音。所谓加入两个邻近元音的成份是指元音变形时,先向本元音最近的元音变形,再向次一邻近元音变形。

    根据元音变形的原理,可分为以下几种:

1、唱“i”元音应向“ü”靠近。

2、唱“ü”元音应向“u”靠近。

3、唱“a”元音应向“o”靠近,随着旋律的升高到高音继续向“u”靠近。

4、唱“u”元音应向“o”靠近。

5、唱“e”元音应向“o”靠近,随着旋律的升高则继续向“u”靠近

    复韵母变形的原理与单韵母变形一样。复韵母由复合元音构成。不管复韵母本身是由几个元音组成,首先要归并成一个结合体,也可以称谓“归韵”,并保持一定的口形,再在这个形态上产生声母(咬字)。例如,“爱”(ai)字。此字无字头,有字腹和字尾。发声时,首先让“a”向“o”靠近发声,并保持口形引长至字尾“i”上收音。收音时尽量保持字腹的口形,在良好的高位置共鸣中迅速、干净地收音。又如“怀”(huai)字。字头、字腹、字尾齐全(注:有些字无字头,或无字尾,但字腹是不可少的)。字腹由三个元音组成。首先将三个元音归并成一个结合体“歪”的韵,“o”的形,在这形态上产生声母“h”。唱时上下唇应避免横开,尽量垂直打开,然后收音。又如“月”(yue)字。唱韵母“üe”时,应在“ü”小圆唇的基础上,上下垂直略张开一点唱出“e”(欸),决不可横开。

 

收音(收声)

    在合唱中,收音应该越快越好。在保持发生器官的状态毫不松懈的情况下,微微改变口形、舌位,适时地、轻轻地收音。收音要用气息托在音韵上。凡是有字尾的字,一定要把字尾收好。它关系到一个字的完整、纯正的问题。不收音字则会走样,收早了,会使声音干涩。单韵母的字因为没有字尾,不需要收音,只需在元音发音上,直接转入下一个字便可,即吐字与归韵二合一。例如“哥”(ge)、“妈”(ma)等。

    汉语是声调的语言。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不同,字音就不同,要使每个字音或音节都准确无误,不仅要读准音节中的每个音素,还要读准声调,这样才能准确的表达词义,避免发生混淆。下面给大家介绍由虢建武、聂建平总结的归纳四声特点的口诀供参考:“阴平高高一路平,阳平起音往上升,上声先降后扬起,去声由高降低声。”他们又为咬字吐字简洁地归为四句话:“字头咬准要有劲,字腹延伸不变形,字尾收音要分明,声调抑扬要念准。”理解和牢记这些基本原则,会有助于正确的咬字、吐字。

    咬字、吐字除以上所述原则外,还要根据作品的内容、风格、感情等不同而有所不同。抒情的、缓慢的作品,要求咬字、吐字更加清晰些,柔和些;而宏伟、雄壮、有力的作品,速度较快的作品,则要强调声母,使字与字之间的衔接、转换快速,但仍要保持韵腹、韵尾结合体的连贯性。

    总之,歌唱中正确的咬字吐字,关系到字与字之间的转换与衔接是否连贯统一。无论有多少原则、方法,一句话,就是在始终保持喉咙打开的稳定状态下,无论字如何变化,打开的喉咙腔体要始终保持相对稳定不变,在字的变化中求不变,每个字都要安放在同一高位置的共鸣点上,虽然字点变化不一,发声点只能有一个,在不统一中求统一,达到在气息这条“线”上,如抽丝般牵出每个字都如同大小、光泽一样的一串珍珠似的艺术效果。

    合唱要求发音部位靠后,竖立,虽然音色暗些,但合唱音响容易统一,个性掩盖效果好,而横向的、靠前的、明亮的合唱音响则较难协和统一。

 

歌 唱 的 常 识

 

一、     歌唱的共鸣

歌唱要求“混合共鸣”而不是“单一共鸣”。人体内部的共鸣器官有胸腔、喉咽腔、口腔、鼻腔、头腔。头腔又有额窦、颌窦、筛窦、蝶窦。在声乐中总称为三大类共鸣,即胸腔、口咽腔、头腔。在歌唱中要求三大共鸣腔体混合共鸣。但又因音区的不同,各腔体共鸣的成份会有所变化。音越高,假声、头声的成份增多,真声、胸声的成份则减少。音越低,,则真声、胸声的成份增多,而头声、假声的成份则减少。总之,无论在最高音域或最低音域,都必须保留少量的胸腔共鸣或头腔共鸣。这样的声音才能自上而下、通畅、丰满、悦耳,具有较强的穿透力。

在歌唱中,头腔的打开是“积极主动”的,并需要在吸气肌肉群的配合下,保持足够的“后张力”。喉咙的打开应是“被动”的。要柔和而放松。若用力过多,有意识地把它撑开,就会造成喉部的紧张,出现喉音,并不利于头腔的打开。实际上,只要头腔打开了,喉咙也就跟着自然地打开,气息随之沉入丹田与腹壁肌形成一种对抗。要想“积极主地打开头腔,首先要有歌唱的欲望与激情,迅速进入高度兴奋状态。有一种形象的比喻叫做“前打喷嚏”后打“哈欠”(半打哈欠状)。将这两种动作正确的理解、结合起来,就能迅速地把人体的“乐器”组装好,进入最佳的适宜歌唱的状态。

二、     歌唱的换气

1、          正常气口:

有逗号、句号的地方,由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的特殊安排标注的换气记号(v)处,根据歌曲的情绪、强弱、快慢等安排的气口。

2、          当然气口:

指有休止符或间奏的地方。但要注意,有间奏时,要将歌声稍微延长一点,送入间奏,使歌曲与间奏衔接无痕。在有休止符的地方,要做到声断情不断。

以上两种又可称为大换气。

3、          偷气(补充气):

偷气是在不被人听出和看出的情况下补充一些气。偷气是因为气息不够而从情感上又不允许吸气,即无正常气口,又无当然气口,因此不能像上面两个气口那样理直气壮地换气,甚至为了感情的需要而带有渲染性的换气,只能人不知鬼不觉地补充一些气。偷气可以利用附点音符、切分音、语势(上行、下行、强弱)等来进行,但要偷得巧。(也称小换气)

4、          循环换气:

   因音符时值过长,而又不能断开,一口气难以完成,这时则需要把人分成若干组,进行循环换气,以保持声音的连续不断,唱够时值。在循环换气时,要尽量做到隐蔽,悄悄进,悄悄出。在换气时,尽量保持口形和身体于歌唱时的状态,只略松小腹,换气后,再悄悄弱音进入。

5、          抢气:

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吸气,必须快而稳。

例如:

关于合唱

 

换气也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歌曲情感等音素的不同,合理地找准气口,以保证演唱的整体性与完整性。

 

                                            刘永华编辑

                                            2007年6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