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惕营销自我装逼,广告做给谁看才有用?

 天道酬勤YXJ1 2017-03-30

我觉得这是一篇很值得企业做营销,和营销人反思的文章,应该看完。

1

最近我冒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那些牛逼的营销案例我都只是在同行的朋友圈或专业网站上看到,而很少在非同行的朋友圈见到,像此前罗尔事件,咪蒙助理月薪5万,国足战胜韩国等那样被刷屏。尽管一些案例的曝光号称几千万甚至亿万人。

于是我有种感觉,某些时候我们写出来的营销文案好像不是为了给用户看,遵循那些营销大道理仿佛只是为了让自己所想的看起来非常合理,无懈可以,以便在同行面前装逼,在老板质疑面前振振有词,至于最后的结果如何,有多少人真真关心。(话说来,刷数据是最简单的事)

2

突然有这种感觉是从小七给我看一篇文章的标题开始。那天小七要发一篇文章,标题为《12个标题模板,教你打造10w+的爆文》,我一看就是知道又在玩标题党,噱头。并且直觉告诉我这样的文章不会有太多人看了。

于是我反问他,你如果看到这样的文章,会点击开吗?他犹豫了一会,说好像不会。我问为什么?他说这样的标题太多了,第一感觉就是标题党,估计和以前看的文章没什么两样。

我说,你就是典型目标用户,你若这么想,那其他人是不是也会跟你一样。如此一来,这篇文章能被多少人打开,你有信心吗?小七,不做声了。

警惕营销自我装逼,广告做给谁看才有用?

我很清楚,在标题中加入10w+,100w+不过是噱头技巧罢了。小七也深知这样的套路,但现实是,这样的标题手法已经不新鲜了,我相信很多人都被这样的标题吸引过,被坑过,自然有了免疫力,一般也不太爱点进去。

10w+是从曝光数来戳中小编,那还有没有其他点能够引起小编共鸣呢,让他们感同身受呢?我联想起自己起个标题都会觉得痛苦,头大。那能不能换成《12个标题模板,让你取标题不再那么痛苦》,这样的切入点会不会更贴近实际呢,越实际才是越有感触。

光喊着10w+,对很多人就是一场可望而不可及的梦。与其是梦,谁还在乎呢。而《12个标题模板,让你取标题不再那么痛苦》,我一听觉得更靠谱,虽然没有噱头,但更贴近真实需求,结果这篇文章的阅读率比以往都要高。

警惕营销自我装逼,广告做给谁看才有用?

回头来思考一下,10w+的噱头明明已经用烂了,而小七还是死守这个噱头理论,而忽略了时间变化,用户也在变化,没考虑实际状况。我突然觉得这就是读死书,守死理。

当我们死死守着理论,脑海里就想着用理论来设计每一步工作,仿佛这样能成功了,能有朝一日跟同行解读自己的聪明之处,面对老板主管的质疑,也能有理可循有据可依。正是这样的心态,让我们忘记了用户是谁,他们真正是怎么想的。

别忘了,我们的文案,广告是给用户看的,不是让自己在同行或老板面前装逼用的。

3

说实话最近比较火的网易云音乐这个营销案例,谈不上策划者多么牛逼或什么技巧(也许是我眼拙),如果要说成功,那就是云音乐本身音乐好,打动人,而引发了用户的评论。这营销的策划者只是把其中5000条好评挑选出来,放在地铁里面而已。

那些走心的评论既不是他们写的,策划者也许还没有那些用户懂音乐,如果说连挑选出5000条好的评论的能力都没有,那他们真应该下岗了。最后就是大手笔包了地铁做广告,土豪,一般企业没法比。

我专程搜了朋友圈,提到网易云音乐的绝大多数是关于这个营销案的解读,多半也是营销同行,后来也发现一些用户截图了地铁广告,说明有非同行再转,还是有成功可言的。

当然我讲这些也纯粹是客观的去评价,表达自己观点而已。也希望看到更多好的案例。

警惕营销自我装逼,广告做给谁看才有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