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乐会上的指挥有啥作用?

 pgl147258 2017-03-30

我们大部分人对于指挥都存在着三大误区:1、认为指挥然并卵 2、认为指挥只是个节拍器 3、指挥只要会动作就可以轻松学会。

首先指挥这个角色是在19世纪末才开始逐渐地变得具有价值以及广泛的被人们所重视。在之前与我们一样普遍认为不是那么重要,甚至确实也就是个节拍器就差不多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从17世纪末的巴赫开始到十九世纪末的马勒,有无数伟大的作品被创造出来,这短短两百年中,我们经历了:巴赫、亨德尔、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李斯特、肖邦、瓦格纳、门德尔松、德彪西、拉威尔、斯美塔那、德沃夏克、格里格、布鲁克纳、马勒这些超级超级伟大的作曲家,各领风骚数十年。通常这些作曲家在作出新作品的时候,自己就当指挥顺便给指了。所以那个时候指挥家并不是一个被普遍重视的职位,因为人家作曲家还活着呢。

其次指挥这个角色,刚开始的角色跟个节拍器比较像。在14世纪的时候,当时歌颂上帝的作品比较多。主要表现形式是唱诗班,说白了就是让一堆小孩子歌颂上帝。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发现人多了不知道怎么开始,于是就由一个年纪大点的人站在合唱团前面,当时还不是用指挥棒。(指挥棒一直到15世纪才出现)。而是用类似于拐杖的木棒去指挥。方法也不是在空中飞舞,而是用木棒去跺地板,就跟我们现在自己拉琴喜欢用脚打拍子是一样的。到了巴赫莫扎特的年代,指挥学并没有被当成一门学科来正经地进行发展,因为当时的作品都是流行歌嘛,作者还没死呢,为啥要正经地去研究咋演啊。其实一直到现在作曲家亲自指挥自己的作品也是一个惯例,比方如说谭盾,久石让等。

协奏曲(协奏曲就是一个独奏乐器跟整个乐队配合演奏)在莫扎特以前是不需要指挥的。只需要独奏者顺便当一下指挥就可以了。因为那个年代的音乐比较工整,没有太多的自由节奏和需要无限延长音的地方。如果有了碰到这种无限延长的地方的话,就需要有个指挥hold住全场,然后指挥表示再继续才能继续。所以莫扎特年代音乐工整的情况下,独奏者对整个音乐有把控,确实不需要专门的指挥了。

比如,本次梦之蓝国家大剧院新年音乐会的指挥——吕嘉,在欧洲、北美、南美、大洋洲以及亚洲等地指挥过700多场音乐会和歌剧,是第一位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并率该团赴欧洲巡演的中国指挥家,也是第一位录制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交响曲全集的中国指挥家。《德意志南方报》曾经评论他:“他指挥的音乐如此完美、对勃拉姆斯的音乐理解得如此透彻和具有说服力。乐队在这位年轻大师的带领下散发着如诗一般的细腻和意境,这使他将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指挥家之一”;意大利《共和国报》曾也评论:“虽然我们对吕嘉的名声早已耳闻,但是他对意大利歌剧的传统、歌词、舞台、特别是对于声乐的引导和精确理解、以及让人陶醉的音乐美,仍让我们感到十分吃惊……

随着作曲家们越玩越high,不断地发掘新的作曲方法,乐队的规模又逐渐地越发庞大,指挥就变得越发地不可或缺了。比如很多交响乐会有自由延长的时间,这时候每个人如果都有自己对于延长的理解,那么整个曲子就乱了,指挥起到一个统一意见的作用,就听他的。

最后因为电气化时代的到来,不知怎么地,音乐大师们集体销声匿迹了。只留下了众多的作品。这个时候,很多人再也不知道该怎么样正确的演奏和配合。正是时候指挥为王的时代就真正地来临了,他的作用就像电影的导演对于电影一样的重要。

所以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正确的去理解指挥的工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所有交响音乐作品,是由指挥创造出来的。当今的指挥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指挥真正的作用只有在排练的时候才会体现。作为现代指挥需要具备:①懂得所有乐器的音色和特点②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极高的情商和沟通能力③具备排练技巧④反复的练习手势。


音乐会是一项高雅的艺术活动,可是我们未必明白指挥官的作用。不少人在听音乐会时会发现,乐手们都在专心地演奏,好像见不到他们看指挥的手势。

事实上,乐手们不仅看清和领会了指挥每一个动作的意图,且乐团指挥水准的高低对整场演出关系甚大。指挥的作用在于体现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指挥如同足球教练和电影导演,但与他们不同的是,足球教练是把自己的战术通过球队的队员体现出来;电影导演是将剧本构想通过电影来体现;而乐团指挥则是将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作曲家想要表现的内容通过乐队表达出来,并且,指挥要上场与乐手们共同演出,指挥是乐队的一部分。
好的指挥犹如一名医生,能够迅速指出乐队的缺点并加以改进,指挥通过对乐团的调整变化,使乐团整体达到一个非常理想的状态。


小议乐队中指挥的作用


在近代世界乐坛上,有许多杰出的指挥家,如卡拉扬、奥曼第、小泽征、伯姆等,都是誉满全球,他们的地位甚至超过现代的作曲家、演奏家和歌唱家。这是什么原因呢?演奏家和歌唱家固然有其令人钦佩的演奏演唱技能,在独奏、独唱时,常受到听众的赞扬和感谢,但是他们“指挥”的只是自己的乐器和歌喉。而指挥家指挥的是一个庞大的乐队,甚至加上合唱队,这里有各种不同的乐器,每个演员的表演个性和水平也各自相异,指挥家要把他们统一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进而创造出千姿百态的音乐来,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前期准备:对指挥家来说,音乐会上仅仅是他工作的汇报,大量的艰苦劳动都是在台下。首先是读谱、“听谱”。这是指挥的特殊本领,即从总谱密密麻麻的音符中,用眼睛“听”出十几种乐器组合的音响效果来。这种本领听来玄乎,但却是真的。同时,指挥还必须具备广博的音乐史知识,乐器法,研究作曲家的生平和思想,领悟作品的创作背景,区别各个时代、各个作曲家艺术风格的异别,并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以内心的听觉,去体会乐曲的各种感情和内容,使作曲家的乐谱创作首先在自己脑子中变成活的形象。因而会出现同一作品在不同的指挥家手下奏出不同的效果。

这以后就要从排练的角度再研究总谱:找出各个声部旋律线条的进行方向,分析各个段落的和声气氛和配器色彩,确定乐曲中速度力度的演奏分寸,还要以通贯全局的眼光掌握全曲的结构,设计音乐的基本情绪,哪里应该紧张,哪里需要松弛,哪里层层铺垫,达到高潮。指挥家还必须对各种乐器的性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他要尽可能地发挥乐队和演员的表演水平,以取得理想的音响效果。一个经验丰富的指挥家,还具有一种先见之明,他能事先考虑到,哪些旋律可能被其他声部盖没,哪些段落在演奏演唱时会出现困难,哪些乐句在表现理解上可能发生差错等等,这样可以在排练时作为训练重点。仅上诉各项准备工作,几乎包括了音乐学院全部学科知识,而要达到运用自如的精深境界,更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成就的。

排练阶段:在排练厅里,指挥的工作远远不是打拍子,他要把自己对乐曲的内心感受传达给每一个演奏者,不仅用语言,更是通过手臂、手指、眼睛、脸部表情和一切可以表现的指挥技术,与每个演奏员保持一种感情的交流。指挥的动作既要呈示作品的情感内容,又要起着引导演奏者的作用,他不但指导乐队准确地演奏,还要激起他们音乐表现的激情,使他们始终处于一种渴望演奏的兴奋状态。指挥本生,却既要激情的,又必须保持理智的,他凭借非凡的音乐记忆力,准确的指示各个声部的来龙去脉;他要有控制乐队的能力,使每个演奏者都恰如其分地完成自己的职责;不仅要明确地告诉演奏员现在该做什么,还要预示他们将要做什么,使每个乐句的快慢和轻响、进入和消失都能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演出阶段:经过反反复复的排练,指挥者确信已达到预期的效果时,这才能进入音乐会的演奏。人们在音乐会里所看到的,只是指挥家精神振作地率领乐队全身心地投入于音乐中,完整地展示作品的全貌。

指挥,作为一门艺术,是近一百七十多年发展起来的,它的历史不长,但迄今一直被公认为是一门最全面的音乐表演艺术。


音乐指挥指导整个乐队的音乐演奏,使得多个声部的演奏能够成为一个整体,可谓一个乐队的灵魂人物。对乐队的指挥也是音乐的一种诠释和再创作。指挥家詹姆士·列文曾说:“指挥棒也是一种乐器。”有人说,听音乐,就可以知道指挥的性情修养。
元旦,在国家大剧院听了场梦之蓝新年音乐会,大气磅礴的乐曲,还有指挥潇洒帅气的指挥,挥之不去,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我第一次现场听音乐会,震撼的不的了,绝对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盛宴!


指挥的最主要作用有以下三点.

一,提示演奏员。一部作品常常规模庞大,演奏者往往不能在看谱的同时记住所有排练时要求的所有细节,这时,指挥在台上的手势会起到提示作用。
二、决定一些无法定量的处理。比如,演奏员记得某处指挥要求渐慢或渐快,到底慢多少,快多少,从哪里开始慢,到哪里回到原来的速度等等这些,是无法量化在谱面上的,只能看指挥临场的表达,因为艺术是需要情绪的,不是写下来就行了的。
三,临场发挥。演出,本身会让人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中,指挥常常在演出中迸发出排练时没有过的激情和想法,所以,演奏者必须注意指挥在台上的动作,并且要和指挥配合默契,一旦指挥出现了排练中没有的处理,演奏者反应要快,要立即表现出来。这种临场发挥常常是相当精彩且不可复得的。
四,表现性,增强作品感染力。这一点并不是所有指挥都有,指挥各有各的风格,有的指挥看上去沉默,热情都在心里和手上,有的指挥则表演性很强,在音乐传达感情的同时,指挥自己也在用形体动作给观众传达着自己的情绪,也就是说,有的指挥确实有指挥给观众看的成分

我通俗的说说吧,指挥在排练时候的作用大于现场,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不同指挥排练的同一个乐曲有很多不同就在于此。指挥在一个乐团中充当着核心作用和协调作用,并对乐曲进行二度创作。

再者很多现场演出状况百出都需要指挥灵活掌握变换调整这些都是指挥需要做的。

一个好的指挥必须精通音乐并且熟识乐器,最主要的乐感要好能够理解并拆分乐章。

很多人以为指挥是随着西乐传入中国其实并不是。我们看一些古代文献比如敦煌文书,音乐志,以及一些石窟壁画都能看到古代中国也是有指挥的。只是充当指挥的是身处在乐队中的特殊位置,或者往往也是演奏者。他负责编排曲调,控制节奏,临场调度等。因为一般古代很多都是歌舞齐发,没有指挥很难和舞者配合。古代指挥大多以节奏鲜明的乐器配合,中古时代指挥多是拍板,今天常说某件事某某拍板了就是源于此,再有梆子,羯鼓,琵琶都做过指挥乐器,后来大多被板鼓和拍板替代,流传至今很多传统乐曲依然是板鼓定节奏,如今的京剧有操琴司鼓一说。琴师控制旋律而鼓师就是敲板鼓控制整场的节奏。所以一般民间乐团的班主大多是琴师鼓师。

说了这么多回到问题。做个比喻,临场打仗士兵们勇敢向前冲,而运筹帷幄的主帅只负责指挥,乐队的指挥起的就是这个作用,随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乐曲是死的,再熟练也有失误,一旦出现问题这么大的乐团没个人调度就得出丑。

总之指挥必不可少。也不是比划比划就可以,靠的都是实力。只是指挥付出的这股劲是台下多于台上,经常被我们忽略.


指挥有两重意思,一是在台下练习时,通过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诠释,把整个乐队整合起来表现出乐曲的内涵。二是在台上指挥时,往往是引导观众去关注乐队如何表达乐曲。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所有交响音乐作品,是由指挥创造出来的。当今的指挥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指挥真正的作用只有在排练的时候才会体现。作为现代指挥需要具备:①懂得所有乐器的音色和特点②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极高的情商和沟通能力③具备排练技巧④反复的练习手势。


 最近听到的最有感染力的音乐会,是2017年国家大剧院举办的中国梦梦之蓝新年音乐会。

由指挥家吕嘉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唱 团,携手吕思清、吴玉霞、陈萨、魏春荣、王瑾、王宏伟、孙秀苇、石倚洁、王丽达、杨光、关致京等艺术名家,共同为观众带来一场曲目精彩、充满节日气氛的音乐会。


乐队指挥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指挥来组织和训练乐队,控制演奏速度,保持作品结构与形式的统一,使乐队能够正确、统一地演奏作品。乐队指挥的具体工作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总谱的准备。对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标注,并形成自己的处理; 第二阶段是排练准备。乐队指挥要根据乐队的情况、作品的难易程度制定排练计划; 第三阶段就是排练阶段。这是指挥工作的中心,分为抄谱、个别练习、集体试奏、分声部练习、合排、连排、细排等步骤,一个指挥的绝大部分工作都在这个阶段中完成。 一个优秀指挥家,不仅可以造就一个乐队,同时可以造就一个作曲家和他的作品;相反地,一个不怎么样的指挥,不仅可以毁掉一个乐队,同时可以毁掉一个作曲家和他的作品。我通俗的说说吧,指挥在排练时候的作用大于现场,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不同指挥排练的同一个乐曲有很多不同就在于此。指挥在一个乐团中充当着核心作用和协调作用,并对乐曲进行二度创作。


指挥是一个乐团的灵魂啊!指挥要对每个乐器的特点了如指掌,要理解作品的感情与表达形式,在排练时还要对谱子根据效果做出处理。对于外行来说,就当他是节拍器好了。乐团的演奏者需要根据指挥的肢体动作表达作品的内在,代入自己的感情。对于观众来说,指挥也有视觉作用,根据作品片段感情的波动,指挥的动作也会不同,在视觉上也有暗示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