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过大自然教导你的孩子顺服_顺从(4)|塑造品格的学问

 五湖四海董庆银 2017-03-30


“一致性”是管教的格言

父母们有时过分地要求给予亲吻、拥抱、要他展示种种顽皮可爱的样子,这样他们就在他的生命之初埋下了不顺从的种子。婴儿有时可能并不喜欢这样的亲呢行为,所以就想方设法地逃避。通常大人也总是顺着他的心意。这样他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听父母的话,什么时候不必呢?


又有多少时候我们听到父母命令孩子改掉已经养成的习惯,比如说“孩子,不要咬指甲”。父母尽可以每个小时都发一次这种命令,但注定每一次都不会被服从,因为习惯的力量如此强大,意志力如此薄弱,孩子根本无能为力,所要求于他的过于他所能做到的。要想打破习惯,仅靠发命令是不行的。父母们必须意识到,要求孩子做超过他体力、精力和德力所能做的事,就会使他每次达不到要求就成了一个犯法者,这反倒会打破他在其它事上已养成的立即顺服的习惯。


对已经懂事的孩子,可以通过向他们显明顺服的崇高意义来培养他们顺从的心,要告诉他们顺服怎样给别人带来伟大和永恒利益的事例,要给他们读圣经故事,里面有亚伯拉罕的故事和其它顺服的好榜样,要强调顺服给我们带来的祝福和快乐。


我们都知道我们想的最多的事也是最能影响我们的,所以我相信如果我们能使孩子们常常的思考真实的顺服,我们就会大有成效。


指给孩子们看,在整个大自然中,顺服是怎样的一个普遍的现象——“海水顺从潮汐,而潮汐又顺从月球,月球又顺服星球之律”,上帝自己从不做任何与他已建立的法则不一致的事。教导他们,我们在一切事上的榜样基督从不违背他在地上的父母,总是将自己的意志顺服于他在天上的父。“他虽然为儿子,还是…….学了顺服。”



通过大自然教导你的孩子顺服。


我们必须向孩子指出,我们自己也是要顺服良心的感动,顺从上帝的律法,身体的法则,国家的律法,使得孩子不会感到父母处于自由的地位,而他自己处于被约束的地位,以为年龄和力量意味着自由的权利。身教胜于言教,训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一项工作的成功都以此为原则。父母要孩子做到的事,他们自己首先要做到。


举例来说:一个父亲对他的小儿子(他正犹豫要不要顺服父亲的请求)说:“你是顺从你自己的意思呢还是爸爸的意思呢?”“爸爸的意思。”儿子不情愿地回答,同时又马上问:“那么爸爸要顺从谁的意思呢?”父亲回答:“上帝的意思。同时向他解释服从一位比自己更智慧更良善者的意思是一种美妙的特权。这位父亲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地位上,让他看出他和孩子一样也要放弃自己的意思。如果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就做出榜样,见证我们承认和顺从一个更高的意志,当我们在培养孩子们顺服的习惯时,就会更有说服力。


如果一个孩子有不顺服的倾向,不要等他要达到目的时纠正他,而要引导他去想或做一件另外的事,以此来改变他的初衷。要帮助他避开试探,使他有力量在后来的岁月中抵御试探。如果一个孩子很难学会顺服,那就记住他曾经干脆愉快地顺服的时刻,告诉他这样做对你多么快乐,以此鼓励他,使他再这么做。


在儿童生命的初期,当他的意思还未发育成熟,还不能交给他自由行使时,无条件的顺服公正的权威必须成为律法。但当孩子渐渐懂事后,每次在顺服之后向他解释为什么要求他这么做,这种做法是明智的。他知道了为什么就会更加信任那发命令的人,也会帮助他学习自己选择公义、正直的事。如果可能的话,应该允许让他自己做选择,使他自己成为立法者。牵涉到原则的地方,应向他指出,要向他指出对的和错的,然后允许他自己做决定。如果他故意选择了错的,就应该让如此错行的后果临到他身上,作为警告。使他不会第二次再做错误的选择。有的人只有在品尝犯罪的苦难后果之后,才能学会弃恶择善。如此父母多么有必要学习对孩子作合理的要求,使得人生每一步上的不顺服结出自己的苦果或是痛苦,或是懊恼,从而证明所禁止的事的确是有害的。如果孩子只是处于忘记而没顺服,最好不必追究,要记得权威少用才更有分量。


许多的时候,孩子即使顺服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因为父母和孩子并没有站在同一立场看问题。一位聪明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总是愿意照我说的做,但如果他们感到不想照我认为最好的方式去做,我就会慢慢引导他们,直到如今,我的儿子都还没有违背过我。”



最要紧的,是不要通过争执来取得顺从,也不要容忍故意的不顺服而不给以关注。为了说明这些原理,一位作家最近写道:“让我们设想有两个母亲,看她们对一件相似的过犯的不同处理;儿子在外面玩完进来,就随手把帽子扔在地上。母亲告诉他拣起来放在应该放的地方。孩子拒绝了,母亲又更严厉地重复了一遍命令。孩子则更坚决地拒绝了。母亲恼怒了,而且表现出他的恼怒,由于一种激情总是会在另一个人的身上唤起相应的激情。母亲的恼怒使孩子兴奋起来。母亲急促地打了孩子一下以示惩罚,孩子则还手回击。于是争执就开始了。两种意志相互对抗。也许母亲胜利了,孩子则赌着气,生气地执行了命令,但心中充满了怨恨,并决志等他大一些就要采取更强硬的立场。这样下一次,这个孩子回到家,就完全可以再把帽子扔在地上,以示反抗和求得胜利。可能孩子会胜利,从而私下或公开地对这位想要强迫他顺服却不能做到的母亲表示轻视。”


 “另一位母亲告诉孩子把帽子拣起来,孩子也拒绝了,于是母亲安静地把帽子拣起来,但却为他的不顺服给了他一点惩罚,这不必是很严厉的惩罚。所有必须要做的只是每次都要给与惩罚,惩罚时不但不要表露出恼怒,甚至不要感到恼怒。第二天,同一幕又重复表演。每一天都重复一遍,于是孩子就明白不顺服一点好处也没有。在此两种意志从未公开交锋过,由于没有战斗,孩子的战斗精神也没有因为母亲的坚持而被挑起;他的任性没有被她的任性激起,她忍受了一个不顺服的孩子所加的羞辱,而他则受到不顺服所带来的惩罚。”


有时当孩子很任性或固执时,为了避免冲突,可以让他做个选择。我们应当尽量避免做不必要的要求,以免导致如任性、固执之类的任何不良品质。我们要记得,所有不良的品质,正如优秀的品质一样,是越锻炼越坚强的,如果一个孩子任性,那么越激动他的任性,则他会越任性,正如胳膊的肌肉越经常使用就越结实一样。



对一个已经达到懂事的年龄却还没有学会顺服的任性的孩子,管教就很困难,需要父母有极大的耐心,恒心和技巧。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技巧,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个故事来说明,这故事说的是一个姑妈怎样对待来拜访她的侄女。她的方法如此智慧和令人深思,所以值得引述如下:


小孩子到后第一天,她在屋外一直玩到晚上。她的姑妈在玻璃窗上敲一敲,愉快地对她说:“该上床了,格蕾茜乖,赶快进来。”小女孩却冲着她说:“你以为你这么说我就会进来了吗?嘿!我才不呢!”她的姑妈继续作她的工作,不再理会这个孩子。


格雷茜在九点和十点之间回到屋里,她显然想看到姑妈生气的表现。但是没人理会她,于是她带着一脸胜利的神情上床睡觉了。第二天晚上六点钟晚茶后,她的姑妈立即就来送她上床了,并和蔼地对她说,她本会很乐意地让她先玩一个钟头的,但她不敢相信她会一叫就进来就马上进来。小女孩显得心事重重的,但等她的姑妈一离开,她马上穿好衣服下到院子里,开始疯狂地玩起来。等她玩完进来,没有人理会她。但是当第二天晚上喝完茶后,她又被送去上床时,她发现门被锁住了。“要是你把我关在这里,”她大囔大叫道:“我就要把床单、枕套全部撕成条。”“噢,随你的便,”姑妈回答道:“不过,当然明晚你睡觉时你还得睡那床,还得用那些床单、枕套的,因为我没有钱再买一套给你撕。”“好吧,可是我受不了让我一个人呆着。”格雷茜说着开始痛苦起来。


父母的慈爱、公正和忍耐向孩子显明了上帝的慈爱、公正和忍耐。父母教导孩子要爱、信任和顺服父母,也是在教导他要爱、信靠和顺服他在天上的父。


 “我本该考虑到这一点的,”姑妈说,“好吧,那我就和你呆在一起吧。”于是,整个晚上她都和孩子谈心。她告诉她能有一个坚强的意志力是一件了不起的事。那就像骑着一匹有灵气的马,飞快地朝正确的方向奔驰。但是不加约束的意志就像一匹乱跑的马一样没有用处。她没有像大多数母亲会做的那样把它训一顿(这样也是她该受的),她没有骂她是个被宠坏的、不听话的孩子(如果那样的话,这个孩子最终可能落到进劳教所或监狱的下场)。这个聪明的女人给她的侄女讲了许多意志坚强的女孩子的故事:这些好孩子在遭难的时候努力做工,养活贫穷、生病的父母;有些则赚钱,使自己受到教育;另一些则在自己胜过逆境后,帮助别人克服相似的处境。“你也会成为这样的女孩子的,格雷茜,”姑妈大声说道:“一个像你这样的小女孩一定会做出一翻事业的,若不是坏的就是好的,而我相信你一定会是好的。”“我也相信会是好的。”这个壮实的小生灵嚷着说。她在床上坐起来,用胳膊搂住姑妈的脖子,说:“我会努力的,姑姑,你会看到的!”




一个五岁的执拗的小女孩曾问她的母亲,如同孩子们在开始探寻自己的个性时常问的那样:“妈妈,如果我不想做一件事,你能够有办法让我作吗?”母亲的回答如此智慧和优美,可以给别的母亲以启发:“我想是不能的,孩子。因为上帝创造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但是故意去做坏事是很可怕的。”


“应当训练、教育、管教孩童直至他们能够顺服父母,尊重他们的权威。这样就在他们心中培植起对神圣权威的尊重。地上的家庭训育就像是在为天上的家庭做预备,童年和青年时代的训育,应当使孩子们预备好承担他们的宗教责任,使得他们有资格得进天庭。”


对于意志特别强的孩子,利用这一特质的积极面进行训育要比管教其负面要更卓有成效。从容易服从的要求开始,要让禁令在最初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克己就可以做到,这样直至顺服的习惯比较牢固。


如果孩子们不能立即就乐意地顺服,让我们先检查我们自己,检查我们要求顺服的动机以及我们所采取的方式。让我们研究一下我们对孩子所付的责任,研究他的需要和他的天性,要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体会他的感受,同情他的渴望。我们要省查我们自己是否顺服于那公义的律法,是否只在我们能代表那律法时才要求他顺服,省察我们的目标是否是“更多的自制,更少的干预。”




加利利的孩童


我思念祂喜欢的歌曲、阳光,

那也使我们喜欢;

悲伤爬上祂的脸庞,

当祂看到可怜的鸟儿,折断了翅膀,

它的歌声止息,

祂也停止歌唱。


我想象,有时祂带着安静的思绪,

在马丽亚的膝前倾述祂小小的秘密,

在那里,他孩提的悲愁得到慰藉,

忧伤遁去,心灵又充满欢喜;

祂多么爱她,也常常这样向她表示,

她将他搂在胸前,母亲总是如此。


我猜想当约瑟带着疲惫的步履,

在暮色中放下一天的劳作,

发现在门口迎着他的是一张孩子的笑脸;

他自言自语地说,

上帝借给的小耶稣在恩典中成长,

每一天他脸上爱的容光都更加甜蜜。


——伯塔.赭诺.伍德(Bertha.Gerneaux.Woods)


精彩内容

托付_塑造品格的学问|儿童教育

成功父母需要具备的一些个人素质(1)|塑造品格的学问

成功父母需要具备的一些个人素质(2)|塑造品格的学问

成功父母需要具备的一些个人素质(3)|塑造品格的学问

成功父母需要具备的一些个人素质(4)|塑造品格的学问

“来,让我们和孩子们一道生活”|塑造品格的学问

保持孩子的信任|塑造品格的学问

爱的宽恕|塑造品格的学问

圣经教导我们要“以善胜恶”1|塑造品格的学问

转移孩子的目标比直接的反对要好_“以善胜恶” 2|塑造品格的学问

父母的私心_“以善胜恶”3|塑造品格的学问

要相信孩子_“以善胜恶”4|塑造品格的学问

必须教导顺从_顺从(1)|塑造品格的学问

顺从的场合_顺从(2)|塑造品格的学问

要在孩子生命的一开始就培养顺从的习惯_顺从(3)|塑造品格的学问

长按关注 ∣幸福美满家庭


这里将为您提供来自圣经的幸福生活指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