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解读:权威管教孩子的秘诀

 阿里山图书馆 2015-02-02
马睿欣,华人婚姻和亲子教育专家,二十年以上辅导和咨询经验,著有《管教的智慧》《理家理心》等书,育有三个子女。

孩子,总有一天要面对权威。这天,其实很快很快,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就已经开始了!如果父母放弃帮助孩子用健康、正确的态度面对权威,与权威互动,有一天,他们也会和今天许多从受伤经验里去认识权威的父母一样,无法把权威和爱连在一起,而只是一味的抗拒,或消极承受。

我认为,权威管教的两个秘诀:第一,是使用权威管制孩子,第二,从权威中释放自由给孩子。

为孩子立界限的真正目的
孩子非常幼小的时候,就开始在他们生活中树立父母权威,透过这个权威,对孩子作管制,给孩子清楚的界限,然后运用这个权威,在孩子超越界限的时候,给予处罚或后果,这是权威管教的第一步。

权威管制,目的不在控制,而在于主导孩子认识界限,尊重界限

控制,目标在立即的果效。管制,只是一个途径,迈向一个更远目标的途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当孩子在外面学了脏话,受到爸妈警告,却故意挑战权威,仍然继续讲脏话时,想控制孩子嘴巴的爸妈,可以用各种方法,只要不再从孩子口中听到那些令人厌恶的言语就好了

但,如果爸妈的目的不在控制,而在管制,那么,他会花时间和体力去让孩子学习讲适当言语的重要性,并且教导孩子,习惯尊重别人和自己,成为一个看重言语清洁的人

倘若孩子还很小,那么,使用权威帮助他们习惯作一个不讲脏话的人,就比解释半天之后,再让他们选择不讲脏话更重要

训练孩子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虽然重要,但对于清楚的是非,却不应当沦为训练思考的选择题

读过听过许多教养理论后,我很担心那种“自己选择的才是自己的”的理论。过去,辅导青少年的经验里,让我明白,许多日积月累的好习惯,其实比明白善恶之后的选择,更容易让生命消化吸收

一个从小对父母讲话大吼大叫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打从心里明白这样作不妥当后,必须进入另外一个循环的挣扎里,去改掉早已嵌在生命里的错误反应模式。很多青少年因为胜不了,而挫败,而放弃,即使他们已经明白对错

活过大半辈子的人,会回头珍惜年幼不懂就养成的好习惯,因为自由选择之后,往往不见得有力气跟上去

人,常常不是不知,而是不能

而权威管教的一个重要内容,正是借着管制,让孩子的生命习惯在一个于他们有益的法则和规律里。这些习惯,往后要成为他们生活中的能力

我认识一些爸妈,虽然认同权威管教的观念,但却在执行权威管制的过程中,反对处罚孩子。“用处罚的,只会让孩子害怕处罚本身,并没有真正教会孩子是非。”他们常这样说

没错,作父母的,如果常常在很大的怒气当中随便出手处罚,或者,行使没有章法的处罚,有时罚,有时不罚,孩子就会只怕处罚本身

反过来说,如果父母每次都让孩子明白,当他被处罚的时候,是因为越过权威所立的界限,那么,孩子会把处罚和越界两件事连在一起。越小的孩子越是这样,他不会只怕处罚,也会怕越界

如何为孩子立界限
回到摸火的例子。疼痛,是摸火之后的得到的自然惩罚,但,却没有一个孩子在摸火之后,只是怕痛,而不怕火。因为每次摸火都会痛,不可能今天火生气了才给他痛觉,所以摸火带给孩子的经验是疼痛和火连在一起的。

举个例子吧!妈妈叫小倩收玩具,小倩不肯。没有一个孩子爱收玩具,大人也不爱,所以,不需要为孩子不愿意或不悦的态度生气。(有些妈妈在这里已经火冒三丈,开始骂孩子,指责孩子。)

孩子第一个反应是拒绝,这是情绪上的直接反应。爸妈要给予简单的解释,告诉他积木是他的,必须要收好,不能撒一地,这是责任。如果孩子还是不理,甚至正面说:“no!”,这就是不顺服,违抗权威。小倩的妈妈,你不要死劝或活劝,劝到没有耐性再发脾气骂他或处罚他。

许多“小倩的爸妈”反对权威管教,不愿意处罚孩子,拼命想“劝善”,当孩子不顺服时,就一直忍,忍到忍无可忍,才火山爆发,一发不可收拾.

其实,如果在孩子不顺服的第一时间就进行管教,父母的头脑和情绪都会比较冷静,孩子也比较能够把处罚当成越界的后果,而非“惹爸妈生气”的结果。

回到那个例子,用权威为孩子立的界限是:玩具玩过,要收好。孩子会忘记这个界限,会懒惰不想收,你不需要因此处罚他,而要有耐心的提醒他。

但是,当孩子正面拒绝父母叫他收积木的命令时,就是要违抗权威,要越过界限,那就一定要有后果。“如果你不收完,就不可以离开这里。”父母可以再一次表明界限,并提醒孩子越界的后果。

这时候,孩子可能杵在那里一两分钟,然后想办法逃走。

僵持中,执行权威的爸妈必须守在现场,如果爸妈想一心二用,先去接个电话,喝杯水,吃点东西,作点别的事,等一下再回来吼孩子:“叫你玩具没收完不可以走,怎么跑掉了!”,就很难让孩子对权威产生尊敬心。

记住,当父母要行使权威的时候,一定要先对自己的权威负责。不可以立了界限,人就跑掉。

小倩的妈,你得待在那里,表示对自己刚刚发出的命令负责。孩子如果不肯顺服,僵到失去耐性,可能会找借口说要喝水,要上厕所,你可以告诉他:“太好了,那赶快收完就可以去。”

有的孩子这时候可能会发飙,想来硬的,直接要逃走,你拉住他,他就开始耍脾气,甚至反控诉你说:“你不让我喝水,不让我上厕所。”

小心!你千万不要进入那个可不可以喝水上厕所的讨论里面。

管教的焦点,要非常专一。别想一次教完孩子认清所有的界限!你可以告诉他:“我很想让你去喝水,但你要先顺服听话,把积木放到筒子里。”

我看过一些父母在孩子发飙之后就心软,开始告诉自己:“唉呀,他还小,收玩具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我小时候也不爱收玩具。现在还不是很整洁。”“而且口渴不给喝水简直太残忍了吧!”这些父母继续说服自己,彷佛再拖个十分钟孩子就要脱水送医。

如此,他们当然很快就会妥协,为了不让自己表面看来那么“没原则”,就让孩子丢三个积木到桶子里意思意思,放他走。

整件事上,收玩具真的不是重点,父母的目的不是养出一个会收玩具的孩子,而是一个尊重权威,顺服权威的孩子。

妈妈让小倩放三个积木就走,小倩就学到:以后爸妈叫我收玩具,我可以讨价还价,加加减减敷衍一下。这,成为妈妈教给小倩的,和权威互动的方式。

在学校,职场上,都存在这样和权威互动的人,当老师,老板坚持命令时,他们不但不反省,反而责怪权威,怨恨权威太严厉,没得商量。

对所有父母来说,运用权威管制是个学习的过程,我们都爱孩子,爱,有时让我们软弱,无法坚持,害怕冲突。

所以让我再简单地分享权威管制中的几个非常重点:

1. 界限非常清楚

2. 态度前后一致

3. 说到做到

4. 冷静

难吗?坦白说,一面写着这四个非常重点,我一面自省,仍为自己的许多不足汗颜。但难也好,会感到难,才不容易掉进人性在权威运用中最大的陷阱:骄傲。

真实的权威,应该有热腾腾的温度,因为有爱火在其中燃烧,因为有公义之光在其中闪烁。

我相信,接受健康的权威管教的孩子,会比未经权威管教的孩子更有安全感,更有自信。总有一天,因着拥有坚韧的根,紧紧抓住属于脚下那片土壤,他们会长成有枝有干的大树。

这样的孩子,不会变成被撒在无边的旷野里,自由丛生,让环境天气决定成长方向的小草。

(朱子/插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