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缘与非血缘 |蒋婵琴

 真友书屋 2017-03-31

'感谢你给我的感动与温暖,及最艰难时慷慨的付出。'晨起见到的简讯,显示发送时间是子夜,人心最为真实与沉静的时刻。想必也是内心积蓄已久的话。印象中已经忘了给过她一些帮助和间隙的问候。微不足道,只是本分所为。


我回复她:“致谢。”不曾想过会让人记得。我不曾觉得自己需要被感谢。能这样被记得,大抵是我们在薄情冷漠的世间,早已没有过高要求。若能收到来自非血缘关系的关照,就足够温暖。


一位长辈总是对我说,人这一生最不该忘记的是,那些曾经在艰难时期,给过无私支持和付出的人,哪怕他们和我们是非血缘的关系。


想想也是,世态万象,冷暖自知,人走茶凉,落井下石,已成常态。人与人之间,大多也只是景上添花,少有雪中送碳。当你陷入低谷,凑热闹,满足自己的窥探欲的人很多;最终能留下来,以心关照的,不过廖数。


最终,留下小众。即便这时的你依旧惶恐、心慌、六神无主。想想最后,还有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人,内心的动容,显然不是几声谢字,所能承载。


这些非血缘带传递内心的情感,给予精神上的财富,不分彼此的慷慨,让你感受人性漠然的同时,也庆幸自己能获得深爱。

一次我们从寺院做完义工,回家的路上,Q非常真诚的说,“有些非血缘反而比血缘要来得温暖,宽厚。”


她从小在一个冷漠,严酷,尖刻的家庭中长大。约6岁左右的时候,母亲依旧还会是对她说,“真后悔,小时候没把你拿去送人。”因为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母亲生出她的时候,不是儿子,父亲以为借口离婚。


一个家庭,各自命运未知的被迫选择,俗世传统的观念,因为一个生命的到来,未如所愿,家庭也随之破裂。母亲和她的命运,被现实耍弄,无力抵抗。接受与伤害,成为了内心的伤痕,及不快乐的根源。


而母亲因为内心的无力,只能将痛苦发泄到Q身上。这些对她内心造成的伤害和影响极其深重,如同心中埋下的种子,生根,发芽。


如今她人近中年,想到母亲说过的话,依旧心如刀割。她与母亲的关系,总是处于疏远、非亲密的状态,且无法做到彻底的原谅。她可以和朋友,非血缘关系的人保持很好,亲密的关系,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唯独对母亲无法做到宽恕。


我们尚且无法宽恕,原谅一位至亲的老人,又能如何宽恕,慈悲善待与我们有非血缘关系的友人呢?人与人之间,对待情感的挣扎,往往来自原生态家庭的起因,且终生影响。


Q说,有段时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合上太宰治的《人间失格》里的这句话时常在她脑海回想。她总是觉得自己不应该来到这个世界,给母亲造成的负担与伤害,使得她们彼此都很难得到快乐。


就是这些,提醒着她日后的生活要努力,心有目标,以此达到期望,获得自由。即便如此,内心的伤痕依旧难以治疗。同样也是因为这些,她成年的生活,总是渴望得到外界、他人的爱与温暖。


“我有几个特别亲的朋友,觉得他们比家人还要亲。”说这话的时候,我看得她眼睛里散发出光芒与满足,多少让人感到欣慰。


或许是这些内心的伤楚,使得她日后并不以血缘定论关系的亲密程度。

现实生活中,当不幸离世后,习惯将自己微薄或丰厚的遗产赠予给非血缘关系的人,也有很多,最典型:张爱玲将女士将遗产分配到了宋淇夫妇。或许在她们心中有一个超脱的观念,将遗产作为赠予曾经给过关爱,照顾自己都非血缘关系的亲人,也不失为爱与感恩的一种。


血缘维系的亲情是关系里最为稳定,长久的关系,它是自然规律发展的情感纽带。但在这样的关系里,借以爱的名义,彼此伤害,最终留下唏嘘与遗憾的,比比皆是。只不过有的人在这期间达成了和解,有的无以做到放下,也终生都不能给予原谅。


不管如何,由血缘或非血缘延伸的情感,唯有放下了,才可能天地辽阔。


非血缘的情感,因为无私与慈悲、关照与温暖,同样可以超越其他任何一种关系,值得被珍重。那些来自内心的甘愿,看似对他人的慷慨,实际上是对自己的慈悲回赠;而血缘的联结与延续,更是我们生生世世,不可切断的流转爱意。


我们一生中最珍贵的礼物,除却血缘带来的爱与无私,还有非缘分给予的博达与仁慈。如果说前者是礼物,后者就是上苍给予的福祉,都需要我们为之善待、感恩。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