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道教史上的重大发现,将“道术”推前到五千多年。

 丙午軒 2017-03-31


修行交流,请加道长私人微信号: qshd102? 


中国道教史上的重大发现

——红山文化“符箓”彩陶瓶的发现将“道术”推前到五千多年 

——臧 洪 贵


摘要:这是一件与中国道教文化起源有关的重要文物。


“符箓”是道教的秘密文书、“天神文字”,符、图笔画屈曲多变,结构繁杂,近似汉字中的篆体(九迭篆),道书上称这种文字为“云篆”“丹书”“符字”“墨篆”。


道教“符箓”与远古人类祭祀中的“巫术”有关,以画符,画图请神驱鬼、趋吉避凶,治病延年,消灾灭祸,民间普遍信仰、广泛使用。


关键词:红山文化、彩陶纹饰、道教“符箓”


中华传统宗教文化源远流长,源于中国汉地本土的道教文化更是广为传播,兴盛至今。那么,道教究竟起源于何时?学术界普遍认为,“道教”其源头与远古时期的“巫术”有关,并融合鬼神崇拜、神仙方术以及先秦时期黄帝、老子思想于一体,其产生年代相当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距今四千余年。最近,赤峰龙乡博物馆收藏展示了一件红山文化时期的彩陶瓶,经考古及历史文化相关专家考证确认,其纹饰就是后来道教行道时流行的“符箓”道术画符。这一考古学实证有力地证明:中国传统道教的核心形式——符箓道术早在五千多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即已产生。



红山文化是新石器时期发源于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发达的原始农耕文化,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彩陶是其典型的代表器物,彩陶纹饰多样,蕴含丰富。这一时期,先民们制作彩陶不仅限于用来作为炊具、容器,还被当做生产工具、祭祀用品和点缀生活的工艺品。绚丽精美的红山文化彩陶,突出地代表了当时社会取得的文明发展成就。


红山文化彩陶纹饰、图像内容丰富,蕴含深邃。据目前已知的考古资料,其彩陶纹样多达二、三十种。过去,人们一直以为这只是一些“装饰图案”,随着考古研究的深入,这一结论已逐步被打破。考古研究表明,在人类活动早期,图饰符号作为一种特殊语言,就已经成为人类传递情感和思想、分享信息和经验的一种重要文化行为和传承载体。古人云“有诸于内,必形于外”,就是告诉人们,所有特殊的甚至玄妙的外在形式,必然蕴含着主人要表达的内涵、信息。已经破解的红山文化彩陶纹饰内涵证明,其内容绝大多数蕴含着有关天体宇宙、阴阳变化、万物生灵、繁衍生息等重大题材,蕴含着人类早期活动孜孜不倦、勤于探索的奥秘。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龙乡博物馆珍藏的这件红山文化“符箓”彩陶瓶上。此瓶通高35.5厘米,口径12.5厘米,腹围45厘米;平口、直腹、筒型;腹中部有左右各一枚圆形穿耳,平底,底径与口径相等。全器从口沿到底部通体以红、黑两彩(即朱砂、墨锭)绘制的纹饰图像,色彩浓艳,笔画粗壮,书写规整,极为庄重。从图像的总体形式和书写风格分析,可以肯定,这件彩陶瓶上的图像,就是中国本土孕育的道教最早的“符箓”图文。



道教是中国汉地本土固有的宗教,兴起于先秦时期。到东汉时期,张道陵创建“正一道”,道教道派正式诞生;唐代定道教为“国教”,并依次按道、儒、佛法定顺序排列;宋朝宋真宗、宋徽宗时期,道教被推上史无前例的高峰,整个国土到处道观寺庙林立,信徒云集;到元朝众多的道派正式归为“全真道”和“正一道”两大道派。道家思想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深远的影响。道家追求返朴归真,崇尚和谐,顺应自然规律,“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老子对自然、社会规律最精辟的概括。在治理国家的策略上,道教主张“清静无为,寡欲不争,天下太平,百姓安定”,远离尔虞我诈,追求神仙境界,即庄子提出的“逍遥世界”,希求生活在“身国同构、天人合一”的社会环境中,因此,神仙信仰成为道教信仰的核心内容,修道成仙成为道教的最终目标,长生不老成为道家最高理想。从古至今,道教的思想因其迎合了人们的美好愿望而与历史的脚步如影随形,伴随着百姓的生活,其思想精髓已成为“国学”而启迪着华夏民族子孙的智慧。


道家的道术主要可归纳为金丹术和符箓术两大类。其中,“符箓”形式最为多样,内容最为丰富,蕴含最为奥秘,使用也最为普遍。符箓术也称符水道术,源于远古人类的巫术,以画符、画图请神驱鬼,趋吉避凶,治病延年,旧时民间普遍信仰,广泛运用。“符箓”大多以五色土纸、陶瓷、竹、木简等为材质,施以朱砂、墨锭绘之。虔诚的道家信徒相信“符箓”是道家大道秘文秘录,是神灵意旨的凭证,可以调动、役使各路神仙,护佑人间,以达到降妖伏魔、消灾治病、确保平安、维系太平的目的。因此,“符箓”不仅被民间祀奉使用,还多用于古代战争,如鬼谷子用兵的“天地之道”,姜太公军事名著《六韬》等都把符箓术作为克敌制胜的韬略,“祀奉文化”也成为了道教思想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件红山文化“符箓”彩陶瓶。


从器物造型看,此器与红山文化目前所见的陶器的器型不同,既不是炊器也不是储器,应该是一件与宗教行术时有关的礼器或法器,平口直筒形便于存放、取用符、咒或竹木符简;双耳位于腹之中部稍偏上,便于行术时双手捧瓶摇动,其形状与功用和占卜卦术用的“签筒”非常相似。


从“符箓”图像的结构形式看,彩陶瓶纹饰从上到下浑然一体,极似汉字篆体(九迭篆)的结构布局,整齐严谨,庄重大方,其文字构成极为复杂,但上下连贯,左右相依,笔划屈曲多变,繁而不乱,多而不杂,其书写风格与《道书》所说“云篆”相符,即“符如行云,字如篆书”,是远古时期“符箓”图像中最为规范的“云篆”。


从“符箓”特征分析,该器以黑、红两彩作为“阴阳之道”的象征,而道教则以朱砂、黑锭作为“符箓”的主要制作材料,也是“阴阳观念”的反映,即红色表示阳,黑色表示阴。五千年前红山文化的天体宇宙观和道教倡导的“道法自然,返朴归真”的宇宙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表明,“符箓”道术是红山文化祭祀中重要的行祭形式,道教的起源与其一脉相承。


从“符箓”术产生的成因分析,万物有灵观念是人类最早的宗教观念。在远古时期,由于人们对自己的身体构造以及大自然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一无所知,因而也就无法解释人类梦幻和生老病死现象,更对千变万化的大自然充满了恐惧和困惑。因此,他们认为万物有灵,自身和大自然的一切都出自于神意的安排和操纵。强烈的求生欲望驱使着人们一方面千方百计地讨好取悦于神灵,另一方面又挖空心思地去寻找搜求神灵对人的启示和征兆,以使自己能够顺应天意,免遭厄运。当历史发展到新石器时期,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和视野逐步扩大,需要预知事物的范围和程度也在不断地增宽加深。在前景难料而自然征兆又不能及时出现的情况下,人们开始考虑设法通过某种办法主动和神灵接上关系,请求神灵保佑或发出征兆启示,因此,“符箓”术也便应运而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