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瓷的巅峰之作

 金刚玉龙 2017-03-31

青瓷烧制始于商周,发展到两晋时期,开始与浙江省龙泉市烧造青瓷。后因地得名-龙泉窑。龙泉窑开创于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

龙泉窑北宋时已初具规模,南宋中晚期进入鼎盛时期,制瓷技艺登峰造极,梅子青、粉青釉达到了青瓷釉色的最高境界,传统龙泉窑中的哥窑与官、汝、定、钧等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龙泉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之花”不愧为瓷中之宝,珍奇名贵。龙泉窑的青瓷技艺推动了各地瓷窑的发展,从南宋至明代,福建、广东沿海和江西一带的瓷窑纷纷烧造出类似龙泉青瓷的产品。

青瓷的巅峰之作-龙泉

南宋 龙泉窑粉青釉簋式炉

青瓷的巅峰之作-龙泉

元 龙泉窑梅子青釉刻花荷叶大罐

龙泉青瓷又可分为“哥窑”和“弟窑”。人们用“质如玉、亮如镜、声如磬”来形容龙泉青瓷。而现在一般则把哥窑独立出来,所以多数人熟悉的龙泉窑是弟窑。其实哥窑同属青瓷龙泉窑系。

哥窑:

其一,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有米黄、粉青、奶白诸色。

其二、“金丝铁线”的纹样,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或重叠犹如冰裂纹,或成细密小开片(“俗成百圾碎”或“龟子纹”),以“金丝铁线”为典型,即较粗琉的黑色裂纹交织着细密的红、黄色裂纹。

其三、“攒珠聚球”般的釉中气泡,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这是辨别真假哥窑器的一个传统的方法。

其四、“紫口铁足”:哥窑器坯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器皿口部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由此,可以 概括出故有“紫口铁足”之说,

青瓷的巅峰之作-龙泉

南宋 哥窑月白釉水盛

青瓷的巅峰之作-龙泉

元/明 哥窑葵形洗

弟窑:

1、龙泉胎体细薄均匀,胎色呈灰色,胎质细腻坚韧,而同时期的耀州窑瓷胎色较之更深,胎质没有龙泉窑的紧密;仿品很少是对照真品的实物进行仿烧,因此造型上线条呆板,缺乏神韵,颈肩部的转折十分生硬,足端部过于整齐,器型比例失调,器物形制的规格和尺寸也不够规范。

2、龙泉的釉色丰富,且翠色浓艳莹润,有似青梅色泽的梅子青,有如玉石的半透明粉青,更有青中泛黄,略带暗淡的豆青。龙泉青瓷釉面滋润没有浮光,也 较少存在流釉现象。但是龙泉窑的釉和胎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成分及相应的烧造工艺。龙泉窑不同时代胎色的呈色、质地的粗疏和细腻、釉的色泽和质地,都不尽相同。对鉴别就得多看,多学,多比对。

3、龙泉装饰手法在北宋时期多为刻花和划花,到了南宋时期则以刻花为主,划花为辅。仿品就不如真品线条的婉转流畅。贴花工艺的纹饰,不像真品的生动自然。

4、龙泉装烧技术在龙泉窑的每个发展时期都是不相同的。在垫烧的工具上,归结起来不外乎垫圈和垫饼两类,但不同时代在圈足上所垫的部位是不同的,留下各时代不同的烧造痕迹。特别是南宋时期的龙泉窑产品的“铁足”、“朱砂足”往往是不规则的。元代垫圈痕迹、明代器物的圈足露胎部,显露出“火石红”。龙泉窑早期的产品,十分完整的少见,多少留有些残疵,主要在圈足部分。因此作伪者往往采用“更于底部或边缘略碎米许”或沾粘窑渣的手法来蒙人。

青瓷的巅峰之作-龙泉

明洪武 龙泉窑青釉暗刻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青瓷的巅峰之作-龙泉

南宋 龙泉窑琮式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