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拗救

 昵称39739834 2017-03-31

  近体诗中,凡是平仄不依常规的句子,就是拗句。凡是句子中出现了拗字,一般就要在相关的某个地方做补救。

  拗救,是后人根据唐人格律诗的创作实践总结出来的规律。所谓拗救,即前拗后救。也就是说,前面某个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就在后面适当的位置补偿一个平声。

  拗救的常见方式,有本句救、对句救和半拗可救可不救三种。 

  (a)本句自救:在仄平脚句式中,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如果没用平声,那么就会犯孤平。孤平可是近体诗大忌,要不得的。但为了不影响意境和诗的整体形象,或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平声字替代,那个地方非得用个仄声字,怎么办呢?若遇这种情况,可以在句子的倒数第三字,即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补偿一个平声字来救。具体来说就是: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则在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如此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种情况也叫'孤平自救'。  

  关于'孤平自救',目前流行一种说法,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若用了仄声,而第一字用了平声,就不算是孤平,或者说是用第一字的平声救了。我个人不太赞成这种说法,原因有:

  1)音律是前轻后重、前松后严的,即后面的音节比前面的音节重要。从声律上,前面的救不起后面的拗。拗救只能是后救前。

  2)七言的第一字原本就是可平可仄、平仄任意的,只所以'任意',就是因为这个字在声律上作用最小,小到几乎可以忽略,其平仄对于声律构成几乎没什么影响。

  3)虽然首字用了平声字,避免了除韵脚外只一个平声的情况,但第四字依旧为'夹平'拗,声律依旧不够谐和。

  前面提到的特定格式(五言'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实际上也属于本句自救的一种,即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了仄声,分别在第四字和第六字换用平声字作为补偿,即'救'。

  (b)对句相救:本句没办法救,那就在对句救。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倒数第二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倒数第二、三字)都用了仄声,则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平声来补偿。这样本来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式就成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或'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或'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这种情况下,五言对句第一字、七言对句第三字,允许为仄声字。  

  (c)半拗可救可不救: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倒数第二字)没有用仄声,只是第三字(倒数第三字)用了仄声。七言则是在该用'平平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五字(倒数第三字)用了仄声而第六字(倒数第二字)依旧保持平声。这种情况可救可不救,与(a)(b)两种情况的严格性稍有不同。若救,救法跟(b)相同,也是分别在对句的'倒数第三字'即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换用一个平声字。  

  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形是:诗人们在运用(a)种拗救的同时,常常在出句用(b)或(c)。这样就既构成了本句自救,同时又构成对句相救。 更多古诗词学习内容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 

  几个拗救的例子:  

  本句自救(孤平自救):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夜宿山寺》  

  (对句为避免孤平本句自救,首字'恐'拗,在第三字换一个平声字'天'救)

  本句自救(特定格式句):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出句是特定格式句,即出句的'在'拗,'歧'救)

  对句相救(出句倒数第二字拗):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出句'不'字拗,对句'吹'字救)

  对句相救(出句倒数第二、三字都拗):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李商隐《登乐游塬》  

  (出句'意'和'不'都拗,对句'登'字救)

  半拗未救的(出句倒数第三字拗):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友人》

  (出句'一'字拗,对句未救)

  半拗救了的(出句倒数第三字拗):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李白《送友人》

  (出句'自'拗,对句'斑'救)

  既本句自救又构成对句相救: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对句的'无'字既救了本句的'寂'字,同时也救了出句的'五'字)

  流水如有意,莫禽相与还。--王维《归嵩山作》  

  (对句的'相'字既救了本句的'莫'字,同时也救了出句的'有'字)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李白《自遣》

  (对句的'盈'字既救了本句的'落'字,同时也救了出句的'不觉'二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